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8 13:42: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质量差等问题,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引进高水平师资及加强学科一体化建设等措施来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UANG Xue-tao,WANG Hai-xia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Jinan,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problem such as emphasizing theory over practice and poor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studied the role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in th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ensure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implementation by formulating the objectives of talent cultivation,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introducing high-level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As a result,this paper’s research result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cultivation who has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 industry.

Key words: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eaching reform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质量差,教学与产业严重脱钩,已不适应现代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各高校院所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王凤秋等人[1]研究了翻转课堂与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杨秀增等人[2]研究了电子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湖南文理学院的屠天翼等人[3]探讨了地方高校的协同育人模式,广州大学的蔡忠兵等人[4]研究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落实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的符江峰等人[5]研究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团队建设与改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较少,本文在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基础上,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携手合作企业,贴近工程一线、紧跟技术前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思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是指整合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的优势,实现生产、教育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应用技术性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产业生产实际,以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着力点,通过高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从产业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产业需求、贴近工程一线、紧跟技术前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双师型”

        教师团队的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团队,即“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从产业的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到实践基地带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项目、组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产业一线中锻炼,同时引进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课程的讲授,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组建。

\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共同攻克产业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丰富,有着大量的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紧跟产业技术前沿的高学历人才,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让这部分智力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产业的高精尖技术研发,同时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包含大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即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又解决了产业的技术难题[6]。

二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创新意思培养不足等问题,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式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根植于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产业一线需要的、有成长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定与产业适配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对接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建立“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培养目标提出明确的毕业要求,引入熟悉职业标准与岗位要求的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

(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按照产业所需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课程教学,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主导,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按照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重构,并积极吸收工程应用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对接产业生产过程,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由校企、校所、校校与行业共同制定标准,同时根据定期专业调研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产业技术进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创新创业必选课、任选课、公选课以及实践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小论文、小发明、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创新实践,同时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创业体验和创业孵化,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技术应用水平。

(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师资

        依据“立足培养、加大引进、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推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制度,设置产业教授岗位,聘请行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团队核心成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开设应用型课程,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五)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实施高校学科带头人与合作产业技术总工、学校与企业联合形成的教学团队与生产科研团队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团队;技术攻关、学术研究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学科平台与教学实验室、生产技术研究协同发展,学科方向与专业特色统一凝练,促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生产教学融合提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平台,积极融入以解决产业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为导向的行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携手合作企业、贴近工程一线、紧跟技术前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思路,以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明为着力点,建立“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1.人才培养对接产业生产过程,实施校企协同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满足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通过与研究机构、产业领域的合作共建,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定期进行专业调研,动态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设置适应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的对接。

        2.实施教学过程与方法改革,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缩短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差距,推进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的协同发展,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提高实践课比重,实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基本工程技能的培养。

四 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学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质量标准,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成了100多家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近几年均达到了90%以上,产学研协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凤秋,玄琳琳.“翻转课堂”与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73):153-155.
[2]杨秀增,肖丽玲,黎运宇.电子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4):18-19,29.
[3]屠天翼,荣秋生,熊齐.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8(33):90-91.
[4]蔡忠兵,葛新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落实难”的利益因素剖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6(290):37-39.
[5]符江锋,缑林峰,李华聪,等.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团队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8,17:130-133.
[6]李为立,徐泽孝.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对高校优秀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9):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