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以“ 探究‘ 椭圆中的 一组性质 ’”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15:19: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切 入点,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更好地掌握数学问题.而生成就是学生针对这一切入点,产生了 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本文以“探究‘ 椭圆中的一组性质 ’”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设与生成,案例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有了精心的预 设,就有生成之后所实现预设的价值.笔者近期上了 一节“探究‘椭圆中的一组性质 ’”的常态探究课,本 节课前,做了精心的备课,并且这节课以前也听别人 上过,所以本节课自认为能驾轻就熟,但真实的课堂 却让人感到意外!惭愧!惊喜!

  1 精心的预设

  问题 1 在△ABC 中,B( - 3 , 0) , C(3 , 0) , 直线-4/9 , 问顶点 A 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图形?对应方程是什么?变式 在△ABC 中,B( - 3 , 0) , C(3 , 0 ) , 直线 AB、AC 斜率乘积为-1/4 , 问顶点 A 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图形?对应方程是什么?

  问题 2 解决完问题 1 及变式,研究所得结果 与题目条件之间有没有关系? 这种关系只是巧合 吗? 如果不是,试加以推广并证明你的结论.
\
\
  2 意外的生成

  可以说以上环节都在备课预设之中,课堂完全 按照我的设想进行下去的,但当我刚准备用上述结 论来讲解例题时,本节课的第一个“意外”出现了:

  生 1 :老师,上述结论我没有从解析法来证明, 我有一种新的想法,不知对不对.

  生 1 :我是用矩阵变换的观念来解释的.
\
\
\
\
 
  此时班级里出现了本节课到目前为止的最热烈 的一次掌声.

  3 精彩的探究

  师:这节课我被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强烈的探究 精神深深吸引.生 2 的回答更加令我吃惊,下面让我 们共同一道沿着前面生 1 和生 2 的思路去探索我们 未知的“椭圆世界”,看能不能发现其它一些美妙的 结论.( 这时底下学生一个个都很兴奋)

  问题 5 前面的结论都是由圆中垂直关系类比 得到的,那么圆中还有哪些结论与垂直有关? 能类 比得出椭圆的相关结论吗?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学生给出了下面一些猜想:

\
\
\


 
  4 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预设探究

  如何提出 恰 当 的 有 价 值 的 探 究 性 问 题 是 我 们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研 究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

  ( 1 ) 通过试验 、观察 、归纳提出探究问题 ; ( 2 ) 通过联想 、类比 、猜测提出探究问题 ; ( 3 ) 通过变换条件或结论提出探究问题 ; ( 4 ) 通过抽象 、概括 、数学化提出探究问题.

  5 高中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的生成探究

  为了上好探究教学课,老师在课前备课的过 程中往往需要预先设置 一 些探究性问题,并且要 预先考虑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情 况.预 设 是 探 究 教 学 的 基 本 要 求,是 教 学生 成 的 起 点,对 教 学 的 发 展 和 推 进 有 促 进 作用.

  然而课堂 是 复 杂 的 、变 化 的,在 多 种 因 素 多 重作用下“ 预设 ”往往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变 化.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 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 激情的行程.”本节课,学生提出的 一些问题就是 笔者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这让笔者既惭愧( 自 己 思考不深入,自以为是)又兴奋( 为学生的探究能 力而高兴).这使我看到了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丰 富的想象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我们 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应该给予学生 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和新发 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未知的 问题.如果教师遇到这种“ 意外 ”情况没有引起足 够重视,只是一带而过或者干脆回避以便按原计 划完成教学安排,这样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而 且 会 阻 碍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的 发 展,最 为重要的是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丧失 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 一 名学生而言可以说是 毁灭性的打击.

  马卡连柯 说 过:“ 教 学 技 巧 的 必 要 特 征 之 一 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我觉得 教 学 应 该 是 真 实 自然的,不必循规蹈矩,不必刻意追求结构完整. 一旦出 现 非 预 设 现 象,此 时 预 设 必 须 服 从 于 生 成,我们应该顺水推舟,师生合作,共同合理解决 问题.有生 成 的 课 堂 教 学 才 充 满 灵 气,只 有 这 样 课堂才是 活 的,才 是 高 效 的,才 是 符 合 新 课 程 标 准要求的!

  参考文献:

  [1] 徐国文.预设诚可贵,生成更精彩[ J]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09) : 18 - 20 .

  [2] 李俊.“探究:椭圆中的一组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体会[J]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04) : 13 - 16.

  [3] 项延行.教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好“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J] . 新课程( 教育学术),2011(05) : 118 - 119 .

  [4] 杨丽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策略[ J] . 数学教学通讯,2017(30) : 66 - 67 .

  [5] 李侠.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J] . 数学教学通讯,2009(30) : 3 - 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7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