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在高中 数学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教学,逐渐成了当前的教学主流趋势.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将数学中抽 象的知识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内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背靠着互联网,有着海量的教学资源,值得 教师开发和利用.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将浅略探讨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黄金时 期,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达到巅峰状态.在这种情况 之下,需要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 在课堂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并在这些问题当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在 赋予学生课堂主导的地位的前提之下,保障学生的 学习体验.基于此,为了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 堂当中,本文就从以下几点给出将信息技术融合于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利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知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知识 的基础.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利用信息技术创 设出有关数学的知识情境,以引发学生兴趣为基础, 鼓励学生深入到情境当中,基于情境进行仔细的思 考.接着,教师将本章节重点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 学生学会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的 情境问题当中,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 .
例如,在进行教学《 函数的应用》这一章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帮 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函数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于函 数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函数才 能够解决的实际情境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 小明的父亲在一家投资机构上存放了10 000 元,用 来购买基金产品.基金每 7 天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 之内,如果不进行赎回.将通过复利纳入到下一期. 已知每期的利率为 2. 4% , 试计算两个月之后,小明 的爸爸将基金赎回后,能够拿到的本利和是多少? 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情境,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 明白这种复利型的购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 术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这种基金购买的流程.让学 生理解,这是一种分段叠加的购买过程,并让学生主 动找这种购买方式的特点.当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可 以引入相应的知识点,详细地为学生讲解指数函数 的构造.通过这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应用知识,提高 学生的数学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讲解重点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有利的一点就是能 够将数学当中复杂难懂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简化,帮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一些复杂难懂的问 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图像演示,或者视频展示的方法 进行化简,让学生理解各个部分数量之间的约束关 系.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借助自身所学过的知识, 在这种化简后的问题当中进行求解答案.以这种方 法,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2] .
例如,在进行教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时,由于本章节是高中 阶段的重点难点内容,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教学方 式,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教学作用.可以在课堂的开始 给学生引出一个综合性问题,先让学生进行主观的 思考,接着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一 问题进行化简帮 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如:夏季来临,榴莲 也开始上市.现已知,榴莲的价格为每千克 52 元,如果采用降价销售的方法.则发现,每天的利润 y 与每千克降价 x 元之间满足函数关系 y = - 15x2 + 310x+ 6 000. 现在既要求每天的利润不低于 1 000 元, 又需要榴莲的价格不大于 50 元.那么,售价应该 在多少元范围内最为合适? 对于这道题目而言, 学生在拿到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相对较为复 杂.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学 绘图软件,让学生理解降价 x 和利润 y 之间的关 系.
3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专题微课
在高中数学科目当中,有一部分知识点需要学 生拥有完整的逻辑思维和概念,才能够彻底地掌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根据本章节的特性或 者是本章节的内容专门给学生设计一节微课,让学 生在微课当中系统地复习和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知 识.同时在微课当中也要给学生引出相应的题目,让 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找到本章节知识的应用方 法.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的 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 等差数列》的时候,由于本章节 主要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归纳规律的 能力.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 以在讲解完本章节的基础知识之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微课,帮助学生找到等差数列当 中相对复杂的内容.在微课当中,教师要着重地给学 生教学等差数列的特征,就是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值为一个恒定值.生活当中有很多常见的等差数列, 比如:某同学一天背 18 个单词,第 1 天所背过单词 的量为 18 , 第 2 天就是 36 , 第 3 天是 54 , 第 4 天是 72 … …在微课当中引出这个最常见的等差数列之 后,教师还要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利 用等差数列的规则进行求解.比如:已知一个数列, a1 + a3 = 6 , 2a2 = 6 , 那么求第 99 项是多少? 对于这 道题目而言,根据题目,学生能够发现 a1 + a3 = 2a2 , 满足等差数列的关系.所以说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又根据 a1 + a2 = 6 = 2a2 , 那么就可以得出 a2 = 3 , d
= 2. 所以说,整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a = a1+ ( n - 1) d. 那么代入到数值就会发现,a99 = 1 + (99- 1) × 2 = 187 . 通过这样的方法,先在微课中讲解最基础的内容,然后再引入相应的习题,供学生求 解,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 这部分内容.
4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
由于高中数学的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其中的难 点知识较多.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其 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将章节的内 容及时地分离出来,立足于章节主题开展一个学习 活动.让学生将已学习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对比,在 交流和发现当中找到新知识的特点所在.同时,在数 学活动当中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采用这种方 法,能够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例如,在进行教学《导数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 知识点时,由于本章节需要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性 质以及几何意义等有关的内容.为了满足这一点,教 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开始,组织学生开 展一场函数单调性研究的活动.给学生展示一 系列相对复杂的函数内容,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知识,画图求解.比如:对于 y = ex - 2x - 7 以及 y = lnx + x - 1 在 0 到 2 上的极值.在引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开展 一个探索活动,让学生进行求解.学生会借助自己学 习到的内容,利用函数的定义式思考,假设函数上的点 x 1 以及 x2 , 接着再通过比较 y1 与 y2 的大小去研 究单调性.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利用导 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让学生明确f ′ ( x ) > 0 时
单调递增,否则单调递减.对于第 1 个题目而言,y ′= ex - 2 , 在 x = ln2 处导数与零的关系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在(0 , ln2) 上,y ′ < 0 函数单调递减,在( ln2 , 2) 上函数单调递增.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种方法 求解的差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画出两种 函数的图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这种方法,能够强 化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的认知.
5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模型
信息技术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有着自 身独特的优点,一方面它能够突破以往教学的壁垒, 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 明确复杂知识背后所存在的数理逻辑.教师要充分 应用这一点,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 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 生深入到模型当中进行求解,得出相应的结论,真正 帮助学生养成相应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水平.
例如,在进行教学《用样本估算总体》这一章节 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引出 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工厂 新生产了一批灯泡,其生产的总量为12 000 只.现 在想要检测灯泡是否合格,随机选择 120 只做灯泡 最大耐久测试.现在发现,在选择的灯泡当中有 6 只 未达到验收标准.求这一批灯泡当中的良品率是多 少?对于这道问题而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 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信息技术模拟数学 问题,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样本和总体之间 的关系.接着再带领学生求解样本当中良品率的比 例,120 只灯泡中有 6 只不合格,那么其余 114 只都 是合格,而 114 ÷ 120 × 100% = 95% . 所以,总体产量当 中的良品率就为 95% . 利用信息技术先给学生构建模 型,然后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再进行教学,能够提高 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
6 利用信息技术,总结已学知识
信息技术能够给当前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也能够将复 杂 、零 碎 的 知 识 进 行 整 合.为 了 进 一 步 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相对重 点的知识之后,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容为学 生罗列出 来.同 时 在 罗 列 的 过 程 中,详 细 地 为 学 生梳理本章节的知识顺序,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 知识网络.针 对 于 学 生 知 识 点 掌 握 不 熟 的 地 方, 选择合理 的 方 法,让 学 生 进 行 强 化 练 习,真 正 保 障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进行教学《 直线的方程》这 一 部分的 知识点时,由 于 直 线 的 方 程 有 多 种 形 式,每 种 形 式都能够反映出直线的 一 些特点.为了让学生理 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 整合直线 方 程 的 各 种 形 式.比 如:最 能 够 体 现 出 直线一般特点的斜截式,取的是 Y 轴的截距和直 线的斜率,通常表示为 y = kx + b. 除此之外,如果直线通过两个点,那么也可以根据此特征写出两点式 y - y0 = k ( x - x0 ) . 直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反映 出 直 线 与 坐 标 轴 的 交 点,得 到 截 距 式

教 师 都 可 以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画 出 图 形 后一一 给学生进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给高中数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教师应当 明确信息技术的优势,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和课堂知 识进行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 考能力,鼓励学生站在自主的角度上,去理解知识和 发现知识,赋予学生学习主人公的身份,让学生在信 息技术的引导之下,养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 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宁.浅谈信息技术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J] . 智力,2022(12) : 112 - 114 .
[2] 刘永培. 高中数学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 教学创新策略[ C] //2022 教育教学与管理成都论坛论文集( 一).[ 出版者不详],2022 : 551- 557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