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在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于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全程。高中时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展开育人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切实意识到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对政治课程的优势加以应用,积极分析探究教学对策,实现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中教育;思想政治;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民族精神培养现实情况,提出科学高效的解决措施和策略,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获得强化,确保其在生活中积极履行义务并且遵守有关行为规范,切实在拼搏进取中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相互统一。民族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对学生展开道德品质、爱国主义、团结协作以及情感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知识内涵以及创造能力获得强化。
(二)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点所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对学生自身精神品质塑造、思想价值教育以及价值观培育等加以关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立德树人。事实上,教师民族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以及爱国情怀获得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优秀品质,并将其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总体来说,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精神力量存在一定的内涵,主要包括创造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精神、奋斗精神等,不管是对于学生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还是价值观培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
二、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缺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以及精神世界的构造者,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视程度,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并且一些教师其自身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教学时会发表对于社会的消极言论。不仅如此,教师尚未形成大数据意识,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并不能立足于客观层面对这一工具合理应用,进而使学生民族精神获得培养和提高。
(二)道德失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道德失范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当中缺失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以及规范要求,无法使其对于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获得充分展现,进而体现为社会行为混乱。尽管学生接受了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及价值观教育,但是社会道德失范事件的产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和冲击。
(三)师生情感交流不足
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但对教师主导作用存在较高依赖性,还需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展现。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以及情感教育加以关注,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情感沟通。但事实上,教师依旧是为学生讲授简单理论知识,并未对民族精神培育中的情感价值观、精神教育以及实践教育予以充分重视。再加上教师过度注重自身主导教学,学生能动性、主体性以及参与性的发挥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相对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的策略探究
(一)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载体。教学期间,为了能够使学生民族精神获得培养,教师需要积极参考思政课程教材中的培育素材,确保课堂教学和民族精神培养之间的统一协调。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挖掘,确保教材内容的合理应用,并对照搬照抄以及绝对依附教材内容的方式进行避免。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材的重要性,还要对教材当中现有素材进行挖掘和整理,为后续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并和民族精神培育要求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对课本当中的育人素材和资源进行分析挖掘,探索育人素材和民族精神培育之间的衔接以及契合点,之后凭借教学工具的应用展开民族精神培养,使学生精神品质塑造以及理论知识掌握需求获得极大满足。教材当中蕴含着各种育人素材,对于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的展开极为有利,教师需要在挖掘教材的同时对其中的育人元素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以及教材知识掌握需求获得极大满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自身爱国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授“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中设置相应话题,使学生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和看法,教师则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性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的内在因素;在培养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性不管是对教学活动质量还是水平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影响民族精神培育时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加以关注,凭借各种有利条件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能够使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自主性获得强化,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思想价值观念,将学生作为核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展现。
此外,民族精神培养期间,教师还可以凭借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相关实验研究显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可以增强学生愉悦感,可以使学生更为主动参与到民族精神培育活动中,需要围绕学生为主体,实现预期目标。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民族精神获得有效培养,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强化,切实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三)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培养
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所在。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从拓展创造思维、调动创造意识以及培养创造能力等层面出发强化学生创造精神,使学生思想意识以及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减少思想顾虑,进而使学生勇于批判和质疑的创造意识获得强化。为了能够使学生创造意识获得培养提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其次教师需要弱化自身控制权以及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体作用获得充分展现,确保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创造思维获得培养和提高。
最后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还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关注,积极组织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创造精神获得充分展现。有研究显示,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拓展创作思维、激发创造意识以及提高创造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切实在实践中思考、观察,增强自身创造力。
(四)合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联系逐渐紧密,教师可以凭借大数据的优势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其对于不同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习对不良文化进行有效鉴别。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比较分析外来文化及思潮,深化学生对于文化思潮产生背景、思想主张等的了解,并分析探究各种典型事例,凭借本民族文化以及价值观进行判断和评价,切实实现培育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并且紧跟时代潮流,进而顺应社会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对于网络热点以及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较高,并青睐于和同龄人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将热点问题融入其中,并将热点问题作为背景对其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民族精神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和学生现实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相符合的问题,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例如时事政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导学生阐述所感兴趣的时事政治,并表达自身观点看法,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总结和拓展,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则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同时教师还需要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国家改革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提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在党的领导下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在社会热点以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某一热点或者是难点出发组织指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中展现探究成果,由教师进行评论和分析,或者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探索社会热点之后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时政热点中和民族精神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之后选出和民族精神培育目标充分符合的素材,确保其目标导向以及内容引领作用获得充分展现。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现实需求以及日常生活出发对学生感兴趣的育人素材加以应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探索知识、提升素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实现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培养。
(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特定情境中学习抽象性以及理解难度较高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和具体情境相结合学习知识,进而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在民族精神培育互动中,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切实依照民族精神培育需求以及学生需求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使其归属感以及责任感获得强化。
对于教师来说,在民族精神教学时,需要切实在特定情境中使民族精神培育内容获得充分展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民族精神培育活动当中。可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和学生情感教育需求充分符合,在使学生素质品质以及陶冶情感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摆脱单一教学模式的约束。所以教师需要科学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切实使其作用和价值获得充分展现。
(六)利用校园文化中的培育素材
校园文化当中,培育素材有着广泛性、持续性以及内隐性等特征,可以在无形中感化学生身心,陶冶情操,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关键素材。校园文化当中,育人素材在雕塑、校训、橱窗等一系列静态文化产品中均有体现,并且在动态文化活动中也有着一定体现,如社团活动、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有关实践研究显示,校园文化当中,由于育人素材存在广泛性、隐蔽性以及持久性等特征,所以在民族精神培育活动中对隐形育人素材合理应用,可以使学生负面情绪以及抵触心理获得有效缓解,进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注重在校园文化中对其中的隐形育人素材进行充分发掘,强化其和其他显性育人素材之间的补充和配合。一方面教师在对校园静态文化产品中的育人元素进行深入发掘,确保其中的精华部分能够为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的展开予以有力保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海报,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丰富内涵以及历史渊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民族精神作为主题展开文化活动,确保民族精神培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之间的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可度、知晓度,实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使学生科学文化修养获得强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面貌,实现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目标。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展开探究分析,并提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和对策,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利.浅谈西藏自治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学生身心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52):160.
[2]陈述纲,王宇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1(11):5.
[3]卢文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高考,2020(23):39.
[4]陈招静,张灵.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9):3.
[5]杨心彤.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11):7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