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学校作为落实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基本单位,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是题中之义。本文以新浦实小教育集团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为例,分析其办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机制;保障
2018年8月,新浦实验小学、桥林小学、陡岗小学组成了一个教育大家庭—新浦实小教育集团。几年来,集团三校奋力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架构了一个“集而团之”的集团式工作模式,开展了“集聚优势”“团队合作”的系列工作,穿起了一个个“美好集团”的美丽瞬间。
一、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机制
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实现集团校间的有机融合,这是集团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新浦实小教育集团本着要事共商原则,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探索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形成“集而团之,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当集团学校以多种方式融入集团组织时,需要在管理层面上做好调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打开认知边界,积极更新管理方式,树立系统思维,凝聚团队力量,带动集团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让集团工作更有力量
新浦实小教育集团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由牵头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校校长为副组长的议事机构,共同探讨集团化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方向。此外,新浦实小教育集团还设立了执行机构,各校也都成立了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严密的组织机构,把集团的三所学校紧紧团结在一起,让集团工作更有力量!
(二)健全运行机制,让集团工作更有保障
制度建设是集团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新浦实小教育集团出台了《新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章程》,制定了系列化的发展制度,如教师与干部定期交流激励制度、教学常规检查联动制度、联合教研活动制度、教育科研年会制度等,保证了集团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和稳步推进。在每学期的期初及期末,集团都会组织召开工作会议,来自集团校的校长和兼职研训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集团重点工作的运作细节,总结工作开展情况,研究改进举措,创新工作路径。集团各校在目标一致性、常规管理的朴素性、学校发展的前瞻性上更加高度统一。
二、夯实根基:培训培养师资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集团振兴,以人为本。客观上说,城区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方面。集团成立之初,两所成员校的教师队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结构失衡,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等问题比较突出,阻碍着学校的发展。我们找出差距,正视差别,注重差异,全方位制定行动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集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配置,促进集团内部均衡发展。
(一)集团交流,优化配置增活力
通过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集团内教师队伍活力,优化师资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集团办学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浦实小教育集团不断探索师资融合之路,制定了集团内教师活动激励机制,通过集团内师资共享,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扩大一体化办学的成效,打造集团优质师资队伍。教师流动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师资方面,对于一些刚刚起步发展的薄弱学校,自身往往造血能力不足,这时集团内的龙头学校,要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做好师资力量的配置,使师资保持动态平衡。
(二)素养培训,专家引领宽视野
每年的寒暑假,集团校全体教师都会齐聚新浦实小,开展“冬训”和“夏训”活动。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集团内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及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在培训中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提升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站在更高的平台思考教育教学。这些素养培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厚了教师的底蕴。
(三)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传薪火
新浦实小教育集团积极开展集团内的师徒结对活动,其中学科类共有12对师徒结对,班主任队伍有7对师徒结对。2020年10月16日下午,陡岗小学一行五人在邵群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新浦实小参加集团总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本次结对活动,集团总校精挑细选三位经验丰富的语文骨干教师担任陡岗小学三位青年教师的师傅,指导徒弟们的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等工作,发挥集团总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实践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引领,科研兴校共发展
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谋发展。新浦实小教育集团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育教学,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倡导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水平。
三、打造文化:开放开发资源
一所学校的文化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质,一个集团的文化制约着集团的发展。新浦实小的“善智”理念,桥林小学的“明因”文化,陡岗小学的“快乐阅读,健康人生”校园文化,无不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彰显出“让儿童站在教育正中央”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浦实小集团在校园环境文化内在品质上,做到内外兼修并重,从校级领导到教师,均逐渐养成做一件事精一件事、做一件事立一项规范的工作态度。
(一)读书+实践:涵养学识苦练内功
朱永新教授说:“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新浦实小开设了“小书虫”课外阅读课程,打造了“处处有书读、时时可读书”开放式阅读空间,读书成为校园最美的姿态;桥林小学建设了“明因书苑”,陡岗小学举办了“校园朗读者第七季—我爱古诗词,经典咏流传”朗读分享活动。
新浦实小开展了“校长荐读”活动,桥林小学免费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期刊,陡岗小学鼓励教师到书店购置自己喜爱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给予报销。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成为读书的表率,要带着思想阅读。只有多读书、善读书才能让教师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走在不断发展的路径上。同时教师自身要提高学习的内驱力,同时配合外部的推动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拥有持久力和拓展力,不断开阔眼界,才会不负人民重托,让教育更加精彩。
(二)活动+课程:激发儿童探究兴趣
集团各校注重课程引领。桥林小学积极探索明因课程建设,编印了《石碛文韵》和《明因乡情》等校本教材,其中《石碛文韵》荣获南京市校本教材一等奖。陡岗小学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海棠苑》,开发快乐阅读课程,开发德育评价课程,推行全新的学生评价制度—“播撒种子,点亮希望之星”,创编、完善了“播撒种子点亮希望之星”学生德育评价手册。新浦实小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编写了《书香童年》《我爱葫芦丝》《花式跳绳》等校本教材,其中《我爱葫芦丝》校本课程获浦口区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参加浦口区少儿春晚的演出。学校开设书法、足球、啦啦操、排箫等多个社团活动,通过特色课程的创建与实施,突出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三)艺体+生命:培育健康审美品质
集团各校开齐开足艺体教育课程,优化体卫艺科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检查评比、奖励考核制度,保证各学科均衡发展。为了加强集团校综合学科间交流,提升音乐教师基本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音乐课堂,新浦实小、桥林小学、陡岗小学三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开展了声势创编活动,他们自主设计,相互研讨,共同合作,最终创编了《踏雪寻梅》声势表演,并在区音乐教研活动以及浦口区教学推进会上精彩展示,均收获好评。
集团以“阳光一小时,健康快乐娃”为目标,积极提升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品质,“绳毽飞扬”成为集团校共同的特色。
四、脚踏实地:改革改善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有序有效的校本教研则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集团采取措施三管齐下,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常规性指导:精益求精
教学常规是教师工作状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缩影,更是提升质量的牛鼻子工程。新浦实小教育集团结合学期初的教学视导和每月一次的教学督导,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新浦实小教学管理团队分别来到桥林、陡岗两所学校进行教学工作视导,全面了解情况,并对两所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扶持,特别在课堂增效、质量提升和教师发展等方面,予以大力指导和帮助。集团内部也时常通过开展教学常规的互查互评工作,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适当的外部压力激活教师工作状态与内在动力,各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在不断优化。
(二)综合性教研:为学而教
集团成立以来,多次开展综合性主题教研活动,语文以“基于表达的阅读能力提升”等为主题,开展了部编教材的研究活动;数学以“聚焦本质,促进学习力生长”等为主题,开展了集团数学中坚教师课堂大赛、数学命题竞赛活动以及学生“生活与数学”实践创新活动;英语以“在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主题,结合市级规划课题,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主题讲座、课后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动;综合学科开展了“涵养健康审美品质”的体育、美术、音乐课堂展示、研讨活动。这些学科教研活动聚焦新教材,主题鲜明,针对学科最前沿的话题展示教研,让教师收获颇大。
(三)诊断性调研:共研共进
新浦实小教育集团认真分析各校现状,制定了基于校情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阶段性练习,分析、诊断师生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各备课组针对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自发进行探讨,又有集团统一的阶段练习与集中研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集团经常性开展试卷命题的团队研磨活动,通过命题的研究,倒逼教师加强对本体性知识的理解,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新浦实小教育集团整体教学质量在持续进步!
五、面向未来:创新创造特色
学校的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学校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新浦实小教育集团抓住关键少数,加大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力度,成为浦口区集团化办学的一大亮点。集团先后开展了多场管理干部培训活动,从读书分享到主题演讲,还有专家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阳光干部管理培训,集团内一批管理干部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新浦实小教育集团为浦口教育的发展输送出多位管理型人才。
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市、区级教研与培训活动众多,再加上集团校之间距离较远,集团教研也是在夹缝中生存、发展。新浦实小创新开展直播教研,打破了时空的阻隔,让教研随时发生;教研活动中的“抽讲”,让教师们卷入其中,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需要结合集团内各校区的教学环境、硬件设备、师资配置、资源需求状况等,做好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运营机制,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生。要在优化治理机制、建立共享机制、加强学校师资培训、探索校长教师交流等方面积极发力,不断完善并创新内部运营机制,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怀。尤其在集团化办学初期,面对干部轮岗、骨干交流、生源分区等众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一些教师难免会存在畏难情绪,加之“双减”政策的落实使得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为了进一步保障教师的权益,打消教师心中的顾虑,在集团化办学中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专业成长平台,给予教师更多的帮扶支持,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其适当的帮助,深化民主管理,尊重每一位集团成员的意见,带领集团成员互动互助,实现资源的共生共长。校本研究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进行落实,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研究型组织,使集团内部成员教师能够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式研究等,更好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在广泛的交流活动中,唤醒师生认知,达成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不断再生,切实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教育难题,提升集团化办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集团化办学的大路上,新浦实小教育集团正在稳步前行。我们不懈地探索和寻找,寻求区域教育的全域性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我们将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学校特色共融,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共享与创新,使每一所学校都迈向新的优质水平,打造家门口的理想学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岳立杰,戴枭翔.滨海新区打造集团化办学2.0版本[N].滨城时报,2023-03-02(002).
[2]冯雪珠.集团化办学让更多孩子“上好学”[N].福州日报,2023-02-27(001).
[3]程岩.集团化办学: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生动实践[J].辽宁教育,2023(4):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