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任务群”概念,为引领、研讨实践提问策略单元的新突破,本文以统编 版小学语文的提问策略单元为例,通过“宏观把握:对接新课标,解读任务群与提问的内在联系”“中观调控:聚焦单元,解 构任务群与提问的语文要素”“微观落实,依托课例,重塑任务群与提问的教学路径”三条路径,对新课标理念与教学进行深 入的思考与实践,力求在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守正出新,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提问策略单元,任务群教学
2022 年 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 课标”)出台,为区域常态化教育教 研工作提供了新依据。与 2011 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进一步明 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明晰了其最新理 念,梳理了课程目标、各学段要求及 课程内容,最终逐渐聚焦到三个关键 词:“真实的情境”“学习任务群”“实 践活动”。其中,“学习任务群”概念 的提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如何 有效落实任务群教学,笔者深入研读 了郑国民、王宁、吴忠豪等众多学者 的权威解读之后,进一步认识到学习 任务群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 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的学习活动以 及开放的探究空间。这既需要教师对 教材有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又有中观 上的系列设计,还需要微观具体操作 层面上的有效落实。基于此,笔者带 领区域内学校的教师,一起梳理、总 结以往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 法,结合新课标、对照统编版教科书, 以积极的态度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任务群教学的探索。本文以提问策略单元 教学为例,探索将提问单元以任务群 形式开展教学,在反复的实践中尝试 新的突破。
一、宏观把握:对接新课标,解 读任务群与提问的内在联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从 三到六年级逐级编排了四个策略单 元— “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 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四年 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围绕“提问”编排, 是接续三年级“预测”单元后的第二 个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问本身就是 一个语文教学任务,而提问又不止一 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提问”单元中落实语文学习任务 群,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教学 任务。
首先,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学习提问的方法,属于“实用性阅读 与交流”的范畴。因为学生对于提出 问题并非零起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经具备了提问的经验,而编排 “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系统地从四篇课例中提炼、重温并梳理、掌 握相应的提问策略,改变学生被动阅 读的状态。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使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提高阅读 的速度,这也为五年级学习的“阅读 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做好了铺垫。 因此,将“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 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作为中年段 学生阅读时必练的一项技能,这也是 学生必需的实用性阅读技能。
其次,就所选的四篇课例题材及 内容而言,在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任务群的同时,还可以融合六大 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及“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如 在学习安徒生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 豆》 一文后,结合拓展延伸阅读《拇 指姑娘》《豌豆公主》穿插落实“文学 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的“阅读 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 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 的童心,发展想象力”;再借助学习 《蝴蝶的家》一课,将“阅读描绘大自 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散文,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融入其中。而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 《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则可以落实 “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第二学 段的相关要求,即阅读相关科普短文, 发现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 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相结合 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在日常 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 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 质疑、提问等方法。
综上,本单元教学在仍然以方法 为基础上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又有机融合了“文学阅读与 创意表达”及“思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的探索与实践,可谓一举多得。
二、中观调控:聚焦单元,解构 任务群与提问的语文要素
单元教学要与语文要素的落实相 结合,这是笔者所在区域语文教研工 作的传统。自 2017 年开始,本区域小 学语文教师在集体教研中就尝试了在 备课时适当打乱备课顺序,从整个单 元的角度去分析,如整合、分析、梳 理单元页的提示和语文园地中“交流 平台”的内容,找出单篇课题中的语 文要素,设计单元课例教学的基本路 径,再梯度落实相应的语文要素。新 课标背景下,针对阅读策略单元,我 们本着“从阅读策略单元中学习阅读 策略”的原则,从备教材开始,把主 要精力放在梳理、解读、总结和运用 这一单元的编者呈现的阅读方法上。 首先抓住单元导语页中明确的本单元 语文要素—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 去思考,并依此试着提出问题。这既 属于语文学习任务群,也是这一单元 的核心教学目标。其次,再看语文园 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其中的内 容全部是“提问方法”,本身就是一个 任务群,从中我们可以再次明确本单 元的教学任务。接下来通读课例,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例为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和学习提问策略提供了具体的 方法和路径。一篇略读课文为学生迁 移运用所学策略提供了巩固和自我评 价的实践机会。最后,结合课例及课 后题创设“问”的情境,拟定以下单 元教学目标,开启“问”道之旅。
(1)整装待发唤醒“问”:借助学 习单夯实基础(2 课时)。
此环节包括:生字词学习;单元 整体感知,激活提问思维。
(2)初游感知“问”:借课例,习 得“问”(3 课时)。
此环节包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 豆》 —发现提问角度,《夜间飞行的 秘密》 —从不同角度提问,《呼风唤 雨的世纪》 —学会筛选问题。
(3)深度游领悟“问”:联系比 较,领悟内涵,迁移“问”(2 课时)。
此环节包括:聚焦前三篇文章中 的核心问题,领会有价值问题与理解 课文之间的关系,自学《蝴蝶的家》。
(4) 自由行实践“问”:问题小达 人,妙笔绘家人(4 课时)。
此环节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习作;聚焦科普书籍,实践提问策略。
三、微观落实:依托课例,重塑 任务群与提问的教学路径
有了前期的宏观把握和中观调控, 在包容性极强的单元大任务— “问” 道之旅引领下,就要谋划任务群重塑 和提问的具体教学实施了,即依托课 例进行微观落实。由于每篇课例特点 不同,设计时要遵循各课时任务要有 针对性且不同任务间要有连续性的原 则,具体分三步走。
始发地:启研任务—依托课例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唤醒“提问” 意识,自主提问,发现提问角度。
中转站:启研任务—依托课例 《夜间飞行的秘密》从不同角度继续提 问,学会提问策略。
目的地:启研任务—依托课例 《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筛选、 比较问题价值,巩固运用策略。
篇幅所限,仅以单元首篇《一个 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为例,呈现如 何微观落实第一步“始发地之启研任 务”。提问,可以伴随着阅读的逐步深 入自然发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提出问 题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学生对“提 问”不陌生,并不等于其知道提问的 方法。要学会“提问”,需要学生进入 文本,不断思考,发现问题交叉、迭 代的过程,还需要学生通过对问题的 整理去思考提问的角度。“思考的过 程”与“思考的角度”就是本单元学 生的“内在学习过程”,是教学需要 遵循的路径。基于此,设计以下五个 活动。
活动一:基于已有学情,唤醒提 问意识
(1)明确此次“问”道之旅的目 标,出示导读提示齐读:“为学患无 疑,疑则有进。”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 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带着初读题目和全文之后所提 的问题,再次默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屏幕出示学生所提两类问题:
①看到题目产生的问题:五粒豆 是什么豆?一个豆荚里为什么只有五 粒豆?五粒豆都怎样了? … …
②默读全文产生的问题:为什么 说最小的一粒豌豆像一个囚犯?为什 么说小豌豆是一座花园?为什么小女 孩的病就慢慢好起来? … …
(3)填空了解文章大意:这篇童 话主要讲述的是( )飞到广阔世 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的故事。
活动二:借助课后习题,发现提 问角度首先,自读课后题,设计小组问 题清单“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 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 全文提的”。之后出示学习任务要求。
(1)仿照清单,小组交流,从两 个角度整理自己所提问题。
(2)讨论交流后,将写有问题的 便利贴纸分类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3)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请进行删 除或整合。
汇报时将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进行 删除或整合,如:“为什么说最小的一 粒豌豆像一个囚犯?为什么说小豌豆 是一座花园?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 一个节日? ”
其次,设置学习进阶温馨提示: 针对部分内容的问题和针对全文的问 题,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梳理: 针对部分内容的问题,多是基于故事 的某处词句、某个情节、某些段落提 出的。针对全文的问题,多为读完故 事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结合全文内 容提出的。
(4)再次默读全文,思考针对全 文的提问是否还有新的问题。
活动三:强化提问角度,尝试再 次提问
引导学生在自己构想故事情节的 基础上提问,如五粒豆分别都经历了 什么?学生有结合前后故事情节提问 的,如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有结合故 事结尾提问的,如伴随着豌豆苗的成 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活动四:聚焦重点语段,梳理想 象表达
(1)默读第 11~24 自然段,边读 边勾画描写第五粒豆生长和小女孩变 化的语句。
(2)交流梳理。
第五粒豌豆的变化:钻进长满青 苔的裂缝里 → 生了根,还长出小叶 子 →沿着绳子向上生长 →开出紫色的 豌豆花。小女孩的变化:整天在家里 躺着→觉得好了一些→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 →脸上洋溢着健康的 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3)齐读最后一段:“此刻,顶 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儿—她的脸上 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 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 着,心里充满了感激。”
(4)想象表达:如果你就是小女 孩,展开想象仿照文中富有童趣的语 言和同学交流,你会说些什么?
活动五:小结提问妙招,阅读小 试牛刀
(1)小结“问”道之旅始发地妙招。
针对部分内容的问题,多是基于 故事的某处词句、某个情节、某些段 落提出的。
针对全文的问题,多为读完故事 后联系前后故事情节,结合全文内容 提出的。
(2)出示《豌豆公主》节选,运 用小妙招。边读边思考:针对文章部 分内容和全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篇幅所限,仅呈现阅读结果)
针对部分内容的问题有:王子心 中为什么很不快活?从什么地方能看 出这次出现的公主是个真正的公主? 针对全文的问题有:为什么叫豌豆 公主?
在完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课的五个学习活动后,继续依托 《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 两节课例,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 提问,梳理提问的妙招,意在使学生 进一步感知“问”、领悟“问”。再借 助《蝴蝶的家》一课巩固、运用、实 践提问妙招。最后,我们遵循学习阅 读策略的原则,即为了今后在阅读实 践中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提问妙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 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学完策略单元后,我们有意识地在后 续的课堂阅读学习活动中和整本书阅 读教学中渗透已学过的提问妙招,监 控学生运用策略的主动性、自动化和 创新性情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 阶思维。
通过课例《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 豆》的“问”道之旅,提炼亮点、总 结经验、反思不足后发现又有新的收 获:从学生层面看,既激发了学生好 问的天性,又借助记录、整理、交流 自己发现的问题,同时学会辨析、质 疑,获得提问的能力,他们深切体会 到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 重要”“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含 意。在品读课例中的富有想象力、表 现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字后,学生也能 尝试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热爱 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从教师层面 看,教师们普遍认识并深刻理解了阅 读策略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具体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探究具体知识背后所蕴 含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从而形成 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在新 课标落地的过程中,区域教研工作者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深入研 读、把握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习规律 的基础上,带领教师们守正出新,不断 学习、实践属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 担当,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 正发生,潜心教研、助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S]. 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