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双减”政策的推行,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顺应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研究课堂和学生,采用更适合学生和教育规律的理论与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 合新时代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灵活应用和延伸教学资源,构建知识之间的 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初步形成生物探究能力。
[关键词]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 下,教师要依据 2022 年新版《生物 学课程标准》,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 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 同时,更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此 前提下,教师要勤于研究教材和学 生,努力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 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 和发展需求,善于结合信息技术在教 学中的应用,增强课程的适宜性。在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增 强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 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主动地汲取 丰富的生物学科知识,保障学习效 率。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还 需要反复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整合教学内容,综合教学资源服务于 课程的落实与延伸。教师可以通过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愉悦的 教学环境,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 导学生探索、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从内心深处喜欢 上生物。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和 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
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 蕴含丰富的课内外资源。每个单元前 面都设置了精练简洁而又颇具悬念的 导语,单元内的课文有密切联系课程 知识的实验活动,有贴近生活的小资 料,有拓展知识、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链接知识 与应用,将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以 身边的生物现象为素材,进行灵活多 样、科学化的呈现,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学 生充足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为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知 识奠定基础。尤其是要重点引导学生 在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中,学 会运用生物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 见,进而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教学初中生物第 一单元 “认识生命”时,学生刚接触生物,教 师就可以结合读书指导法、讲授和分 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多元化地呈现教 学内容。在认真品味单元导语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在脑中想象相关画 面,并在学习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对 生物现象的疑问。比如,引言中有一句 话:“生物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让 我们对生命现象产生了无数的问题。对 待这些问题,科学家使用了更加值得信 赖的方式来寻求答案。”教师可以让学 生放飞思想,每个人提出一个神奇的 生命现象或疑问,不能与别的同学重 复,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 什么工具或方式方法可以探究这些生 命现象。学生对各自稀奇古怪的问题 简单地进行解说后,教师可以水到渠 成地引入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的教 学。通过此类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 能优化教学思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二、设计科学合理、丰富新颖的 课堂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 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和高效。因此, 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设计科学 合理、丰富新颖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增加教学互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 跃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 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要策划趣味性的 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 中,体验到更为精彩的生物课程,使 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又具有活力。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光合 作用”一课时,因为学生总是记不牢 光合作用反应式,于是教师想了一个 办法,安排学生进行“组装图片”的 游戏。在教学前教师先在一张硬纸板 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书写出光合作用 反应式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一张光合 作用反应式图片,然后用剪刀把各组 成成分用不规则方式一个个剪开,再 重复上述方式共制造三份作为一组, 制造四组。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按 四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要求他们小 组合作,组装出完整的光合作用反应 式图片,四组同时进行比赛,最先正 确组装完成的为胜者。通过镶嵌图片, 让学生在活跃的游戏环境下,很快就 熟记了光合作用反应式。这样不但促 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得到了 强烈的小组配合的情感体验,更是深 刻掌握了生物知识,同时教师也无形 中有效实施了课程变革。
三、采用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 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 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 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这就要求教师 善于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 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生物学是一门 实验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和互联网平台,或者引导学生贴近日 常生活,自主探究实验课程。比如, 在进行制作标本的实验过程中,教师 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将一些标本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再指导学生 选择实验材料,细致性观察、模仿, 并亲自动手制作,营造创新型的学习 环境。通过完成植物标本的制作,可 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实验性质和原 理的科学探究素养。
比如,在完成观察猪长骨的结构 实验时,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在 课前制作微课,讲解对猪长骨的解剖 及观察过程和方法,发送到班级微信 群,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观看视频,并 去超市购买猪长骨带到课堂尝试进行 解剖观察,教师及时指导,引导识记 相关知识点。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 氛,提升学生探究兴趣和自觉性,更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素养。
四、将教学延伸至社会大课堂,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不是教学 的全部。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的开展来延伸和拓展教学,这样,结 合课堂内与外的教学,真正提升学生 内化知识、运用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 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身 边的生物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 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校外活动作为 接受和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路径,从 中探索生物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生物 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劳动基 地,几年来,学校积极发动全校师生进 行花草树木栽种培育实践,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教师就可以利用劳动基地,带 领学生就地取材,开展第二课堂,观察 与教学相关的常见植物和动物现象,熟 悉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和活 动的状态;也可采集不同的植物种类的不同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和 种子,或者捕捉一些小动物,研究各部 分结构特征,或者制作标本,自己独立 制作或者小组协作完成,制成的标本还 可以组织举办展会或评奖。也可以跟 家人一起,去野外或菜市场,根据课 堂教学要求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这些 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教学,让学 生感受生物课程的独特气质,同时也 能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社会实践能力。
简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要牢牢 地把握生物学科规律,进行系统化的 研究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构 建完整的知识脉络,激发学生对课程 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果和水平的 不断提高。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 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 索,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基于学情 和教情,依托新课程标准,构建轻松 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深入研读教材, 拓展学生思维;设置教学活动,提升 学生参与度;创设社会实践场景,锻 炼运用能力;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 生高效学习等,使学生从知识学习到 能力锻炼,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转 知成识,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雅芬 . 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 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J]. 生物 技术世界 ,2019(4):269.
[2] 袁美华 . 启用信息技术提高初 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J].课程 教育研究 ,2019(6):175.
[3] 齐元镇 .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 中国校 外教育 ( 上旬刊 ),2017(5):49+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