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0:28: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实现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很多,而问题链的设计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关键最基础的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其次介绍了问题链和思维品质的概念界定,最后结合具体课例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详细介绍了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链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问题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的核心为解疑释结,问题既是学生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思考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问”的艺术,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老师要把握好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归纳、评价、创新等多种思维方式。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为急要。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及探析

  (一)无需之问——影响思维的效度


  目前英语课堂常常存在两种问题设计的误区:要么问题大而玄,令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要么问题细而明,学生不假思索,答案脱口而出。大多数教师问题链的设计指向性模糊,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的支撑,也没有体现处阅读语篇的重点或难点,严重偏离教学目标。

  (二)无序之问——影响思维的连贯度

  所谓“链”,即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问题与问题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因果、并列、递进等等,这些逻辑关系往往被大多数教师忽略,导致学生认知能力未能逐级提升,也未能逐步加深学生情感。教师设计的问题链逻辑混乱,严重忽视难易梯度,导致语篇的讲解变得支离破碎,学生的概括、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升。

  (三)无力之问——影响思维的深度

  多数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语篇的问题链时,往往注重文本表面的知识,而忽视了文本深层的知识,缺乏探究式的分析,缺乏兴趣和开放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力了。

指向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探究论文

  二、问题链:概念阐说及意义追索

  问题链,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环环相扣而成的“链条”。它是从课堂提问中萌生出的一种教法,对课堂教学提问而言,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问题与文本阅读材料的关系来看,可以将问题分为显性问题、隐性问题、超文本问题。三种问题水平对应布鲁姆的六个认知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体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三个思维层次: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文本显性问题

  文本的显性问题是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文本信息而设计的。在阅读课文的初期,教师通常会以文章中的句子、细节或语篇的构造为要,对学生发问,而学生则可以从大量的“泛读”和“快读”中寻找对应的解答,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基本的思考能力。

  (二)文本隐性问题

  文本隐性问题是指在学生了解和获得文本的事实性信息后,老师围绕着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点进行设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这类问题学生通常不能从文本中直接得到答案,而要从文本中提取、分析、应用文本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思考。
 
       (三)文本突破问题

  文本突破问题是在学生已熟谙语篇话题的基础上,由老师通过扩展文章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逻辑、情绪、态度等,从多个维度、多层次地思考、综合、评估,表达独立观点、发展创新思维。

  三、课堂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一)依据学情,研读文本,设计显性问题链

  1.以文体为据


  文体,即文章体裁。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文体主要分为四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教师要以文体为基,设计语篇教学的问题链。例如,记叙文要求教师紧紧围绕“when,who,where,what”四要素擎画问题之链、梳理文本之纲,以培养学生检索、概括信息的能力。

  2.以题眼为据

  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洞察其主旨,预知其文脉。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来引导学生在课文、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对文本所蕴含的感情的理解,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3.以语言点为据

  教师可以紧扣该语篇中提炼出的语言操练核心,根据语言知识的表里关系、前后联系来展开问题链的设计,以旧知引新知,实现知识的逐层递进。

  (二)依据留白,解读文本,探寻隐性问题链

  教材不是平面体,而是一个预先留有“弹性空间”的多维体。教师对文本的深挖、创编、个性化解读,是对教材内部空间的填补。因此,要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教师必须具备“补白”意识。老师可以把握课文的空白,把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构思和创造。

  1.依据语言留白

  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语言,了解语言背后的用意。既要挖掘文章的层次,又能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连结,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驱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并培养其思维素质,如发散思维、创造力等。

  2.依据话题留白

  教师对单元主题进行全面的理解,将多种内容融合到延伸活动中,能够扩展主题,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依据图片留白

  老师可以利用英语教材中的丰富的插画特征,以图片为主轴来挖掘文本中的每一个细节,把文本中的空白进行提炼、归纳、整理,使学生能地道、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灵活地使用所学的语言,使其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表述。

  (三)依据主题,挖掘文本,创设超文问题链

  1.挖掘情感内涵


  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其外化表现即为育人,尤其是学科育人。文章背后的价值是潜在的育人元素,教师需牢牢把握,从而向学生渗透思想情感教育,以提高综合素养。

  2.挖掘文化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从而提高其文化自觉。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挖掘其内在的信息,寻找作者思想的结合点和潜藏的思想成长点,从而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寻找切入点和拓展点。

指向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探究论文

  四、教学实践:指向思维品质提升

  例如牛津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文Unit5 Signs Story time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话题是“公共标识”,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主要的语言训练点是引导学生关注标识,讨论标识。该语篇从文体层面而言,属记叙文;从结构层面剖析,属并列式;从文化意识方面分析是要求学生做遵守公共法规和秩序的社会公民;在设计本课时,通过对语篇内容、结构及语言特点的缕析,从文本中抽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文本的要义,理解文本中的显性和隐性逻辑,梳理文本的主要信息,掌握篇章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

  (一)读前设计显性问题链,激活已有知识,培养观察与关联能力

  1.情境导入,激活旧知


  在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脑中已有的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结构。

  课堂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Signs signs everywhere”,设计如下问题链:

  Q1:What signs can you find from here?

  Q2:Where can we find this sign“No feeding”?

  Q3:Why can’t we feed the fish?

  三个问题都以本单元主题“Signs”为引领,相互独立的同时也相互牵连,不仅激活学生的旧知,也为文本的新授做情感铺垫。

  2.内容预测,引起兴趣

  预测文章内容,是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必备的技巧和策略之一。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通过细看标题、品读插图等方式,在通读文章之前就对篇章内容有一个合理预测。

  老师通过歌曲导出本课的主题Signs后,抛出以下问题链:

  Q1: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Look here,let’s read together—Unit 5 Signs

  Q2:Look at the pictures,Can you try to tell me,who are in the story?

  Q3:And can you tell me,where are they?

  三个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在两个相邻问题间作了一个过渡和升华,为后续的问题解决设置了“脚手架”,与学生的近期发展原则相符。通过这些问题的连环效应,同学们认识到了本文的主题,调动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读中设计隐形问题链,梳理文本内容,培养分析与对比能力

  1.基于语篇结构分析的问题链


  在英语教科书中,记叙文和说明文是最常见的,而在这些篇章中,文章的句式、结构等也各有特点。在实践中,大部分的同学在对篇章的结构形式进行解析时,往往会遇到“如鲠在喉”的问题。所以,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要针对语篇的类型和特征,制定有目标的语篇问题,使他们能够从标题、重点段落、中心句等角度去理解语篇的结构,从而使他们在独立阅读时能够自主分析章节结构。

  老师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城市的Shopping Center后,提出如下问题链:

  Q1:How about Mike Tom and Helen,what signs can they see at the shopping centre?

  Q2:What do these signs mean?

  Q3:Why they should put the signs here?

  老师带着学生完善sign card,围绕核心place,meaning和purpose,通过读图读文提取关键信息,为学生提供思维共进的脚手架。在故事教学中,理解和内化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故事的结构梳理,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进行。

      2.基于文本信息提炼的问题链

  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语篇成为读者和作者之间“交流”的独特媒介。在现有的认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老师在编写问题链时应按照“问题链”的逻辑和系统的原理,一步步指导读者也就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读后设计高阶问题链,深化文本含义,提高归总与评价能力

  1.推测写作意图的问题链


  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语言的理解,更要注重对作者观点和写作意向的判断,从而提高学生更高阶的思考水平。在读后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作者写这篇文本的意图老师设计如下问题链:

  Q1:Can you find some useful sentence from this story?

  Q2:Can you see the sign?

  Q3:What do the signs mean?

  Q4:Why do we have signs?Why do we have so many signs in our daily life?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链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探索标志设计的意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加体现了育人价值。

  2.探讨文章空间的问题链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作者在语篇中给出的线索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但有时,作者也会在语篇的结尾留出空白或者制造悬念。这时,学生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推理、分析和判断技能去填补作者有可能想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语篇结构、文本信息、语言结构、作者意图来设计问题链。学生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拓展文本结尾,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文本的补白,顺势发展批判性思维。

  文本中让学生了解这个标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因此有了以下的问题链的设计:

  Q1:Let us try to think why do we have the sign“No littering”beside the juice shop?

  Q2:Let’s try to think,if you go to buy some juice they give you a bottle and they will give you a pie it will take out from the plastic,and after you drink where will you put it?

  Q3:(老师拿出一个垃圾桶)Try to think one day you have some rubbish in you hand,but you look around there is not any bins here,and there is a sign“No littering”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rubbish?老师连问了几个假设性的问题,学生在这几个问题情境下,经过思考说出了:I will put it in my pocket.school bag,you’ll find the bin and put it in the bin.老师通过紧抓文本的留白,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以问题链为基础的篇章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好的问题链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善聪.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1,21(47):11-19.

  [2]张李平.在文本解读中挖掘隐性信息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43(5):5-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3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