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抗挫力作为 一种关键的心理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挫力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 们在遭遇困难和失败时能够迅速恢复、积极应对的能力。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能够将人的体质、精神和意志有 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借体育活动之机培育学生抗挫折的 能力,把抗挫折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心态,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社会正在飞 速发展。快速发展让人们获得丰富物 质生活的同时,也让大家不得不面对 高强度的生活压力。许多学生因为学 习压力过大、校园竞争激烈、父母期 待值过高、自身抗压能力过弱等因素, 出现各类心理障碍问题,严重者甚至 轻生。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打 击,对学校与社会来说也同样会造成 不良的影响。如何给学生缓解压力、 增强学生抗压能力,抗挫折教育刻不 容缓。
一、学生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
学校的体育活动是对学生开展基 础的身体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和 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运动 技能,强健体魄。但在参与活动的过 程中,教师不难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 或多或少遭遇过一定的负向情绪的经 历,如:因为害怕某个项目,不愿面 对,压力大,不自信、不愿意加入活 动、敷衍、逃避……这些情绪产生, 究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差异造成自我认同偏低
受到遗传因素或是生长发育因素 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学生在生理特 征上会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差 异并不完全都是好的差异,也存在肥 胖、矮小、疤痕等缺陷,部分学生无 法正确认识自己在生理上存在的缺陷, 致使心理问题的出现,产生抱怨情绪, 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进而 产生显著的心理负担。
(二)过高自我评估造成情绪失控
部分学生对自身缺少全方位、客 观的认识,在个人评价方面存在严重 的偏差。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过 高,进而出现了自负的心理,进而产 生了嫉妒、不愿合作、心胸狭窄、多 疑等不良情绪。如这些学生在面临期 末的教师评估时,往往会认为教师为 其他学生打出的评价要更好,对自己 的评价却过低,不够客观与公平。面 对这些,其内心难以平衡,又无法通 过一般的手段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进 而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心理不稳定 问题。
(三)负能量的累积造成自卑感强化
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或是身体素质难以达到日常教学所需 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的过程当中,与 一些相对较有天赋,或是身体素质较 好的学生相比,经常觉得自己过于落 后,哪怕再努力也难以跟上其他同学 的脚步,进而在课堂中表现为畏手畏 脚、胆小退缩,最终致使学习成绩持 续降低,进而出现显著的自卑情结。 此外,在生活中还过分追求表扬;对 于他人,喜欢贬低,产生妒忌心理; 对于竞争、竞赛,常常持回避态度, 对自己容易自暴自弃。
(四)表现欲的失败造成心态失衡
部分学生存在着虚荣心过强的问 题,喜欢在日常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过 度表现自己,以吸引教师和其他同学 的注意。但在碰到一些难度过高的体 育动作或是技巧时,他们往往难以完 成,但为了自身的“颜面”,又不愿意 轻易放弃,硬撑着完成,但最终的结 果往往只能是失败。久而久之,这种 在众人面前失败所产生的挫败感,会导致这些学生背负严重的心理负担。 在未来,哪怕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完成 的活动时,也不愿意出面表现,担心 自己会再次受到打击,同时也担心被 其他同学取笑。
不难发现,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 程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个人意志、 个性特征以及抗压能力等都能够更加 清晰、明确地被表现出来。孩子们所 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如出一辙。体育运动就是一项人为设 置的挑战。如果老师能在组织中,帮 助参加活动的孩子挑战与突破各类困 难,必然能促进其形成顽强拼搏的良 好品质,进而实现完善、突破、挑战 自我的根本目标。
二、建立“大健康”观念,身心 同等重要
一个人所持有的观念对其个人行 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体育教 师,首先应当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 重视对学生开展的抗挫折心理教育。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教育总目标指出:学会运用健 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 生活方式。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 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学会调控自己的 情绪,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保持良 好的心态。这里的“健康”应该是一 种大健康的理念,不仅仅指身体,更 指向心理。
三、树立平稳心态,接纳同样重要
有许多学生在参与需要耐力的运 动,如长跑、引体向上、篮球等活动 时,经常会由于多种因素无法坚持下 去,或是不愿意坚持下去。还有一部 分学生在运动时,看到有其他学生先 行退出了活动,自己也会随之产生 “其他人都退出了,我也退出吧”这样的心理,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 愿继续完成体育活动。这种消极的思 想与行动严重阻碍了体育活动的正常 开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经常 也会被卷入其中,生出许多抱怨,甚 至愤怒。作为教师应该先要走出自己的 负向情绪,正确接纳学生们当下的情绪 状态,明白学生出现负面想法是正常 的,在让自己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正确 的引导。只有教师心态的平和才能带 领学生的心态平和,也才能让抗挫折 教育在体育活动中有根基,能发展。
四、厘清结合关键,教学相得益彰
(一)改繁复为分层
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没有考虑到 学生的发展状态,所以也无法对学生 的抗挫折心理能力进行培养,也无法 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更无法对学生 的身心发展以及全方位发展进行有效 推动。为此,当前教师应当尽可能地 降低体育活动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 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在体育教育 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复杂的体育 动作拆分成多个步骤仔细进行讲解, 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实际开展 活动的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无法达 到这一项目的活动要求,那么可以把 原有的活动规则进行适当放宽,首先 让学生熟悉活动流程与技巧,同时在 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逐 步地接受这一运动。随后递进式地增 强难度要求,带领学生全面掌握动作 要领。
(二)改枯燥为有趣
面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负 向情绪,许多教师都认为这主要是由 于当前大部分学生缺乏充足的意志力, 是学生的问题,很少回望自己的教学, 抱怨多于反思。但真的就只是学生的 问题吗?当前许多学校、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导 致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进而让学生一 想到体育活动就只能感受到痛苦与折 磨。要改变现在就需要老师们创新体 育活动形式。活动的面要广,能让全 体学生都参加都体验是最好的。形式 尽可能简单易学,便于在课间活动。可 以把一些运动拆分成若干项比赛,如: 排球运动,全校的班班排球赛不一定搞 得起来,但可以开展班与班之间的垫 球比赛、发球比赛、传球比赛。让不 会排球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比赛对排球 有所了解,锻炼基本功,让更多的学 生爱上排球。爱上运动,是后续运动 训练中对抗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理保障。
(三)改流水线为私人定制
体育活动是帮助学生形成抗挫折 心理能力的重要机会,但需要注意的 是,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 征,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式。首先教 师应当明确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开展 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 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倾听学 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 析,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 一些较为外向的学生,他们积极、乐 观、努力,但同时也很容易产生自负 的情绪。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在开展 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单刀直入 的方式,直接点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 行教育,同时可以适当提出更高的要 求,设置一个更高的标准,打造挫折 情境,进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负问题。对 于一些较为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 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表达,因此应当 使用更加委婉的形式,循循善诱,逐步 引导。对于抑郁型的学生,应当重视教 学方法,这一类学生往往较为悲观,经 常出现沮丧的情绪,同时容易自尊心受 挫,感到绝望。总的来说,这类学生经 常呈现出压抑的情绪。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导引法来进行教学,引其 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 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合作类的 体育活动中来。
(四)改规避为恢复
挫折在所难免,防不胜防。抗挫 折教育不是避免挫折,而是培养学生 良好的受挫恢复能力,养成百折不挠, 越挫越勇的勇气和韧性。乐观的学生 并不是感受不到痛苦,而是能够快速 地从痛苦中脱离出来,重新振奋精神,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 恢复水平。体育教师应当主动分析并 培养学生在受挫时具备良好的自信。 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不单单可以从外 界或是其他人的给予中感受快乐,更 能够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不怕失败、 勇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挫折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能够让学生在面临任何一 种打击或是困难时都能够保持平和、 健康的心态,进而用理性的思维来分 析并应对困难,始终保持乐观。
挫折并不只能带来消极思想,重 点在于人们怎样看待挫折。对于当前 的学生来说,挫折也许会导致学生出 现不良思想,出现心理问题。但与此 同时也能够磨练学生的个人意志,促 使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在学生自身面 临困难与打击时,作为教师可以适当 地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不吝啬的鼓 励,善于发展学生身上的优势,对学 生做出的正确反应或是行动应当进行 赞扬。鼓励学生日常的细微进步,借 助赞美性的评估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敢于面对挫 折,不断提升学生的受挫恢复力。
(五)改技能传授为心理疏导
在日常活动中,除了体育技能技 巧的传授,教师更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创始与心理课的学科 整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在 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壁,这些困难与挫 折虽然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打击,让人 感到悲伤,但同时也能够激起人的意 志,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教师可以在 课堂上讲述榜样故事,可以谈谈自身 成长经历,更可以开展小型沙龙会,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在体 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 难……身边人,身边事,有更强烈的 榜样示范作用。这些鲜活事例能让学 生明白,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过程中 会持续面临挫折,不断突破自己,最 终战胜挫折。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 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可以将它们看作 是生活的调味剂。
(六)改单打独斗为与家校合作
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同时 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榜样,家长应 当首先起到带头领导作用,以身作则, 父母在生活中面临挫折时的态度,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挫折的想 法。抱有悲观思想的父母,他的孩子 往往也同样悲观。这些悲观的学生在 面临挫折时往往难以振奋精神,情绪 低落。所以,教师应当挖掘家长的力 量,与家长共同努力,提升挫折教育 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好班级 QQ 群,进行“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 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可以邀请家长 参与亲子体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 起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成功,体 验失败,帮助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挫 折。教师要抓住家长这一有力助手, 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发现自身缺陷时及时进行改正,能够 帮助学生改善心理负担,与同学和平共处,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与健 康的心理状态,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 折心理能力。
综上,借助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具有独 特的直观性、具体性以及优越性,是 其他的科目与活动难以相比的。体育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以及能 力,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同时 借助体育活动这一良好的机遇来开展 抗挫折心理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 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 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 该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优越性,将其 作为培养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有效 途径,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 乐地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 北京 :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臧杰 . 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 能力的培养 [J]. 文科爱好者 ( 教育教 学 ),2021(5):190-191.
[3] 温世鹏 . 体育课中如何实施抗 挫折教育 [J]. 体育风尚 ,2019(9):149.
[4] 陈锦胜 . 小 学体 育教 学培 养 学生抗挫力的分析 [J]. 当代体育科 技 ,2020.10(10):125+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