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和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提高他 们对信息的整合和加工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化学应用能力。因此,本文从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培 养学生的化学阅读和信息素养策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提出在化学学习 中,学生要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 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 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 息进行加工。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 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 要求,落实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措施 展开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化学阅读 和信息素养。
一、调动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化 学阅读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化 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 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 动机,进而发展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和信息素养。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课 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化学阅读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在自然 科学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能力和信息 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物质 的分类与转化”的课程学习中,教师 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丁达尔效应”的 相关内容构建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 生展示令人惊叹的“丁达尔效应”,欣赏光的形状,在美的体验中激发学生 对这种现象的兴趣,进而强化学生阅 读教材以及相关资料的动机,促使学 生探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再如,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化学历史中的趣 味故事,并在课堂上共同分享,引导 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体现 出的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 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化学,促 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 强烈的阅读动机。
二、利用教材内容,促使学生信 息获取能力
化学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设计的 依据,也是学生展开阅读,获取信息 的载体。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通过改 革,对栏目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 思考与讨论、研究与实践、科学·技 术·社会、化学与职业、方法引导、 实验活动、信息探索、科学史话、资 料卡片、实验、提示等等。在教学指 导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凸 显栏目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 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参与研读,通过 适当指导促使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例如在“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 设计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材中“实验 2-1”,并在教师提供的 实验材料下进行思考与交流。学生根 据教材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 保存在煤油中的钠用镊子取出来放在 滤纸上,用滤纸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 吸干,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钠 的光泽和颜色,并观察钠表面的变化。 在这里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注意”,即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煤油中 的钠,而是要用镊子夹取。通过自主 观察和互动讨论,以及教材中给出的 数据,学生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质 软(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熔点 低、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然后,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实验 2-2 ” 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观察,并 集合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初步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进而解释为 什么钠的表面颜色变暗了。通过以上 指导,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实验,以及 辅助信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观察、 思考,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接下来,教材中“探究”这一栏目为学生 展示了“钠与水的反应”的相关内 容。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 物质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角度,你能 否预测以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学 生带着问题,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进行 实验验证,即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 大的钠放入水中;接下来观察实验反 应,即从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形状 的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等方面观察 和描述实验现象,并填写教材中的表 格,即根据水中的钠浮在水面上、熔 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 的响声、溶液成红色等现象,得出钠 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有气体生成、 反应剧烈、有碱性物质生成等化学性 质;进而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实验结论, 即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是 NaOH 和 H2 ,并理解教材中给出的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为了巩固学 生的知识学习,教师挑选“练习与应 用”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作业,引导 学生重新回顾教材内容,深入对知识 的建构和把握。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 利用了化学教材中的各个栏目,引导 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展开实验, 通过自主探究消化信息内容,从而提 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提升学生信 息理解能力
(一) 引导学生阅读化学语言,提 升信息素养
化学中包含着文字、符号、图表 等各类语言,这些语言在学科的框架 下有着特殊的含义,而阅读化学语言 则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化 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语言 类型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奠定学生的 化学基础。
第 一,结合文字语言指导学生阅 读。化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 识通常是以抽象的语言加以呈现。正 是因为这些语言的抽象性,学生在化 学阅读中常常遇到困难,甚至对学习 产生抵触。针对此,教师在教学讲解 中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阅读,启发 学生对文字进行仔细地推敲琢磨,深 入理解体会。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 这一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教材 中给出的概念,并理解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进而根据酸、碱、盐在溶液 中的导电实验,促使学生了解难溶电 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结合 典型实例,运用平衡移动的一般原理 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最终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第二,在化学教学中,符号语言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准确 地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符号语言的 教学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各 种符号。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的含 义和用途,如元素符号、分子式、离 子符号、化合价等等,引导学生掌握 符号的书写规范和读法,如原子符号、 电子式、结构式,培养学生正确地解 读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符号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根据符号的描述理解化学 理论和实验。然后通过实际案例和练 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符号的应用,提 高他们的化学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结合图表语言指导学生阅 读。图示、表格等信息也是构成化学 语言的重要内容。在化学阅读指导中, 教师应促使学生对图表语言中的关键 信息进行判读,并综合调动所学知识 进行理解,从而有效把握图表中所包 含的化学信息。例如在反应速率的曲 线图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图示 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 义进行确定,并找准曲线上的拐点,分析反应速率和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 把握其中的化学信息,并为解答题目 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情 境,发展阅读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 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 常会利用化学实验构建内容丰富的情 境,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促使学生提炼、挖掘其中的信 息,进而生成化学知识。当然,在化 学实验的过程中,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 十分必要的。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相关信息, 把握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所需 的条件、实验的药品和仪器、实验装 置图的原理等等,并以此推测实验现 象。在实验中,信息常常是转瞬即逝 的,例如化学反应的速度很快,学生 如果没有迅速、全面、准确地捕捉化 学信息,所得出的实验结论也会出现 偏差。因此,教师应在实验情境中要 适当提示学生,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 中在关键点,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 验的阅读效果,提高信息素养。
四、加强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化 学阅读技巧
化学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 主阅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 尊重学生主体,并展开综合训练,培 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信息获 取能力。具体包括:
(一)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在阅 读中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实现对分 散信息的系统化整理,提高认知能力 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指导中,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课内外的阅读 资料,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前后联系、 纵横对比,把每一节、每一章的知识进行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 条理化,并以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呈 现出来,从而提高对阅读效果,提升 对化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二)鼓励学生分析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阅读指导中,教师不仅让 学生形成信息获取能力,还要让学生 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日常训 练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目:化 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 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 活 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 用于皮肤外用消毒。在解题指导中, 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认识到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 绝缘体之间,能够导电,因此能制作 光感电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密度比成 分金属小,所以铝中添加适量锂,制 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 航空工业,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具 有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可用于皮肤外 用消毒等知识。这样才能作出判断, 并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三)引导学生发散联想
在化学阅读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 生适当展开联想和发散,将所学内容进 行融合,提高信息整理和运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相关 的阅读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 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知 识串联起来,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更 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五、重视阅读笔记,培养学生化 学阅读习惯
阅读笔记是阅读的过程中对精彩 部分或者有疑惑的部分所进行的摘抄 记录。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咀嚼理解的能力,强化学生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在回顾和反思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发展信息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高中化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两类笔记:
(一)指导学生做好疑问性笔记
学生自主阅读中遇到疑难时,可 以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自己在阅读中 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包括不理解的 内容及问题等等,建立自己的“问题 集”,并将此作为自主学习、创新探 索的出发点。例如“离子反应”的教 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其中包括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以及铁、 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这两个实验的信 息,并明确表示在反应中铁比铜活泼。 学生对此产生疑问,并通过提出“为 什么”做好阅读笔记。最后通过课堂 实验探究,学生在笔记中增加了解释: 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 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 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 来,说明铁更活泼。这样的阅读笔记 让学生经历了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 提升了学生化学阅读效果。
(二)指导学生做好梳理性笔记
阅读不仅需要把书“越读越厚”, 也要把书“越读越薄”,而做梳理性笔 记就是阅读由“厚”到“薄”的过程。 梳理性笔记是对阅读内容不断提炼的 记录。当前,各类新的信息层出不穷, 为学生探索知识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因此,在化学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指 导学生做好梳理性笔记,以判断什么 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样 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实现对信息的准 确合理运用。例如在学习了“元素周 期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周期表中提炼关键信息,制作思维导图,并 从定义、内容、实质等方面进行探究, 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信息判 断和整理的能力。
综上,这些阅读笔记对于夯实学 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 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指导 中也做好激励和督促,引导学生自主 阅读、主动记录的学习行为,促进学 生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欢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J]. 试题与研 究 ,2022(25):180-181.
[2] 王浩俊 . 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核 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J]. 新 课程 ,2022(29):86-87.
[3] 刘 亚平 . 高 中 化 学教 学提 升 学生信息素养的反思 [J]. 试题与研 究 ,2022(17):174-175.
[4] 徐 红 . 信 息技 术 背 景 下 高 中 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索与研究 [J]. 高 考 ,2022(14):93-95.
[5] 裴莉婷 . 探析在高中化学教学 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J]. 天天 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4):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