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同一”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5 14:24: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英语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写作教学 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大学英语写作面临缺乏读者意识、思维逻辑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泰勒·斯威夫 特的毕业演讲为例,运用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来解构该演讲中使用的修辞策略,并探究其对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的启示。

  Abstract : English writing can cultivate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use ability.However, English writing has always been a weak part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Currently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faces problems such as a lack of readers'awareness and confusion in thinking logic.Based on these problem,this paper takes Taylor Swift's graduation speech as an example,applying Kenneth Burke's identification theory to deconstruct 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used in the speech and exploring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Key words : identification theory ; rhetorical strategies ; English writing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还应重视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写 作水平能够体现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批判能 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当前外语 教育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读写危机与 思辨缺席 已经严重危及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 量[1] 。在对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 作中存在两个问题 : 一是读者意识缺乏,体现在篇 章连贯性和语言使用得体性差等 ; 二是逻辑思维能 力弱,逻辑错误频发[2] 。外语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 生的语 言 能 力,还应致力于提 高学生的修辞能 力[3] 。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文章尝 试使用“同一”理论分析泰勒· 斯威夫特毕业演讲中使用的修辞手段,并探寻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的有效策略。
\

  二、“同一”理论

  ( 一) 西方修辞学与英语写作


  西方修辞学与英语写作有着重要的联系。亚 里士多德曾把修辞比喻为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发现 可以劝说的手段。 由此可见,修辞具有重要的劝说 功能,即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新修辞学的代 表人物肯尼斯·伯克提出“同一”理论,认为言说者 可以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同一”劝说观众。无论 是古典修辞学还是新修辞学都强调“劝说”的艺术。 西方修辞学和英语写作的联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 的目标,即写作本身也是希望向读者传递自己的观 点,并劝说读者,获得读者的认同。 因此,修辞学中的许多理论,比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五艺”、赫尔 玛格拉斯提出的“争议点”理论都可以运用到英语写作中,以增强“说服”效果。

  ( 二) 同一理论

  新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 更注重言说者与受众的双向互动,而后者强调的是 发话者对受众的“劝说”,是一种单向的关系。伯克 认为,人类是由各种实质组成,这些实质包括观念、 物质和价值观等。 当两个实体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时,他们就具有了同一性[4] 。 比如 : 医生与消防员 是两种不 同 的职业,但是 因为相同的目的——— 救 人,从而获得了“同一”。 人们往往因为自己与他人 具有相同之处,从而拉近心理距离,达成合作。 因 此,伯克把“同一”提升到修辞的核心思想是因为话 语交流是使同一社群成员之间达成“共同理解”并 凝聚在一起的根本途径[5]。

  三、同一理论视角下解构泰勒·斯威夫特在毕业演讲中使用的修辞策略

  ( 一) 修辞情景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便注意到修辞情景的重 要性。亚里士多德提出每个修辞情景都有其独特 性,要根据不同的修辞情景采取不同的修辞手段劝 说听众。1968 年,比彻尔提出修辞情景主要由紧急 状态(exigence) ( 那些紧急的且只能通过话语解决 的问题) 、受众(audience) ( 能被修辞话语所劝说、影 响的人) 和制约因素( constraints) ( 人物、事件、物体 和关系组成 的 因素) 三部分组成[6] 。 关于修辞情 景,伯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修辞情景是永 远存在的,只要使用语言,就一定会进入修辞情景。 当修辞话语适合修辞情景时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斯威夫特演讲的修辞情景是纽约大学的毕业典礼, 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观众除了教师、学生还有大 众媒体。面对这样的群体,内容的构思、文章的组 织形式、演讲风格的设计都是 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 二) 通过修辞内容实现“同一 ”

  1.同情认同


  同情认同指说话者与受众因拥有相同的情感和体验而形成的“同一”。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载体。在同一语言情景下,不同的语言风格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泰勒·斯威夫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歌手,有两亿多粉 丝,深受人们喜爱。 因此,观众不自觉地与斯威夫 特产生了距离感。斯威夫特在毕业演讲中,没有采 用正式的表达方式,而是一上来就使用了比较幽默 的方式与观众打招呼 : Last time I was in a stadium this size,I was dancing in heels...,以这种形式作为 开场白,使观众认为此时的斯威夫特不是明星,而是朋友,直接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获得认 同的有效方法。斯威夫特在演讲中提到自己成名 以前 的 经 历,如“I never got to have the normal college experience...”。 通过讲述自己没有正常的大 学经历以及住汽车旅馆的经历,观众感受到她也像 普通人一样经历过糟糕的时刻,并使观众联想到自身经历,由此双方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2.对立认同

  对立认同指言说者和听话者因相同的对立面 而获得认同,这个对立面可以是共同的敌人也可以 是双方共同需要解决的难题。失败是每个人都需 要面对的现实。针对如何面对失败,斯威夫特提出 了一些建议。如 : Part of growing up and moving into new chapters...about catch and release 。观众与斯威 夫特因为失败和困难站在了同一面,认为自己和她 是共同抗击失败与挫折的伙伴,由此获得观众认同,达到“劝说”的效果。

  3.误同

  误同,也称“无意识认同”,是指在无意识的情 况下,受众能够认同说话者并试图与心中的对象达 成“同一”。 肯尼斯· 伯克举例,人们在开车的时 候,会把汽车的能力当作自己的能力。 实际上,人 还不如马车走得快。“误同”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 普遍。形成误同最常用的方法是第一人称“我们” 的使用。斯威夫特多次使用“we”一词,如“We are led by our gut instincts...,We will grow more resili- ent..”。“我们”一词的使用对观众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增加彼此的亲近感,以此实现说话者的修辞目的。

  (三) 通过形式实现同一

  除了丰富的内容,“同一 ”的实现还需借助不同 的呈现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的必要手段。在文本构建中,最常使用的修辞形式是常规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

  1.通过常规修辞形式实现同一

  常规形式指的是预先存在人脑中的对事物具 体形式的印象[7]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 特定范式。当发生某一事件时,人们希望它按照自 己预期的方向发展。毕业演讲的一般模式中对母 校和老师的感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Swift 在演说 中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在简单地与观众寒暄之后, 她真诚地感谢母校。 如: “I'd like to say a huge thank you to NYU's Chairman...”。 致谢之后,她回忆 了以前的种种经历,最后引出演讲的主题——— 告诉 观众应该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清楚而巧妙的结构 安排,向观众传达了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坚强面 对是最佳办法,从而直击观众心灵,达到了“同一 ” 的目的。

  2.通过重复修辞形式实现同一

  重复形式指的是重复特定的词汇或者句子,从 而引起听众注意,达到强调的效果。用不同的表达 方式去重复同一个观点能够刺激观众的感知能力, 使说话者意图传达的内容印在观众的大脑中。斯 威夫特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她对困难、失败的看法。 比如,You can't carry all things,all grudges...,Sec- ondly,learn to live alongside cringe 等。斯威夫特的 多次强调有利于加深观众印象,不要害怕失败,欣 然接受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3.通过递进形式实现同一

  递进形式指的是文章内容层层递进,结构紧 促,极具逻辑效果。文章从对母校、父母的致谢到 自己的经历再到建议,环环相扣,引导观众与说话 者思维保持一致,逐步论证,使观众认同说话者的观点。

  四、“同一理论”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启示

  通过使用“同一”理论分析泰勒· 斯威夫特在 演讲中使用的修辞策略,文章发现同一理论可以运 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去。第一,引导学习者在构建 文本时,首先考虑该话题的修辞情景。在写作过程 中,只有当话语内容与修辞情景相符合时,才能达 到交 际 目 的。 第 二,帮助学习者树立读者意识。
\

  “同一理论”以受众为 中心,期望与受众达成“同 一”。 教师应该提醒学习者要 明确自己的读者对 象,预测读者的期待,根据读者确定特定表达方式。 如果没有读者意识,那么,文章就很难获得读者“认 同”,那写作的意义便也失去了。第三,文本呈现形 式的选择也是塑造成功文本的必要因素。 明晰的 文本组织形式能够清楚地传递文章的主旨大意,抓 住读者的注意力,增强其理解语篇的自信心。

  五、结语

  “同一”理论强调双方跨越矛盾分歧,寻找相同 性,从而实现和谐发展。文章发现,在创造文本时, 采用内容上的“同一”( 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 和形式上的“同一”( 常规形式、重复、递进形式) 能 够加强文本的“劝说”效果,得到受众的理解和认 同。文章希望通过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对当前大学 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发,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 能力。

  参考文献 :

  [1]鞠玉梅.应对读写危机和思辨缺席 : 加强英 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学报,2021.43(6) : 108-118.
  [2]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 力培养——— 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 语,2011.8(3) : 66-73.
  [3]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的 培养[J].外语界,2008(6) : 47-51.
  [4]鞠 玉 梅.肯 尼 斯 · 伯克修辞学思想研 究[M].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刘亚猛.北京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 :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15-346.
  [6]曹京渊,王绍梅.美国修辞情景研究及其后 现代主义趋势[J].复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011 (2) : 79-84.
  [7]刘森,吴鸿皓.“同一”理论对英语语篇教学 的启示——— 基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9(4) : 67-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9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