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 探究幼儿教学新手段,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绘本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 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探究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绘本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书籍类型,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幼儿园教学 活动的有效工具。绘本教学能够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以幼儿为 本,依据幼儿特征,探索绘本教学的有 效策略, 以此提高幼儿绘本教学的水平, 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提供支架,辅助幼儿阅读
在带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教 师应立足于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基 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选择适当的内容, 为幼儿搭建合适的支架。所谓“支架”, 是幼儿在自主学习与探索时的支撑, 教师根据绘本内容, 为学生提供图片、 视频,或者设置导向问题,以此为幼 儿阅读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助。在具体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幼儿 现阶段发展需要的绘本,并提前熟悉 绘本内容,从而进行“支架”的有效 设置。
(一)科学选择绘本,贴合幼儿 特点
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不成熟,正处于学习的初期,认知基础薄 弱,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师应当 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合适的绘 本,在贴合幼儿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适当的拓展提升,帮助幼儿成长。在 选择绘本时,教师可以选择情感变化 较多、故事性较强的绘本作为幼儿的 阅读材料。
例如, 《幸福的大桌子》讲述了 兔奶奶一家的生活,涉及角色较多, 情感丰富,适合作为幼儿阅读材料。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通过绘本阅读和电 视观看, 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字词, 并且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对故事有 自己的理解。
(二)注重兴趣引导,激发幼儿 兴趣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应当注重对 幼儿的兴趣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利用支架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 读, 首先应当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让幼儿乐于探索。引导的工具可以是 教师的语言、视频、图片、音乐等, 引导的方式可以为问题引导、游戏引 导等。由于幼儿的阅历不足,教师在 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重运用生活化的内容,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聚焦幼儿 生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兴趣引导。
《幸福的大桌子》讲述的是兔子 一家的生活, 故事主要发生在餐桌前, 幼儿与故事具有较多相关经历,因此 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故事相联系,在幼 儿阅读绘本前,教师可以询问幼儿: “很快就要放学了,大家晚餐会吃什 么?以前吃晚饭时有没有发生有趣的 故事? ”幼儿讲述完成以后,教师可 以继续引导: “正好兔奶奶也要吃晚 饭了,在她家的餐桌上又发生了什么 样的故事呢? ”幼儿根据教师的问题 进行思考,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同 时也与绘本故事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构建辅助支架,降低理解 难度
在构建辅助支架时,教师应当明 确幼儿特点,结合绘本内容,进行合 理构建。幼儿正处于懵懂时期,对生 活的理解力还不足,因此阅读绘本时 思维较发散。《幸福的大桌子》中海 员、厨师、护士、芭蕾舞演员等职业, 对幼儿而言较为陌生,同时幼儿较难 理解“死亡”这一概念。为了提高绘 本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为幼儿提供认知支架,并 设计问题支架引导幼儿思考。
例如, 《幸福的大桌子》这一绘 本的支架可以设置为:
问题支架一:兔奶奶家里一共有 多少成员?
问题支架二:兔奶奶的孩子们为 什么都消失了?他们去做什么了?
认知支架一:绘本中小兔子的职 业相关图片。
问题支架三:兔爷爷为什么消失 了?
认知支架二:死亡和离别概念的 简单讲解。离别的人我们还有可能再 见到, 比如每天放学就是一场离别, 我们会在第二天再次相见。死亡代 表一个人彻底离开了,就像兔奶奶 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再见到 兔爷爷。
问题支架四:看到兔子一家坐在 一起吃饭的画面和兔奶奶独自吃饭的 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问题支架五:兔奶奶独自吃饭的 时候心里会想什么?
问题支架六:你觉得什么是幸 福呢?
幼儿可以通过上述问题支架对绘 本故事进行阅读与理解,并随着问题 的不断深入展开情感思考,并最终感 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同时,幼儿在 回答问题的时候,自身的语言能力和 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全面 发展
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多元化评价的 开展。在以往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 师常常忽略评价环节。幼儿园的孩子 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鼓励。教师对 幼儿绘本阅读进行及时评价不仅可以 帮助幼儿进步,还能够激发幼儿的积 极性,提高幼儿的绘本阅读兴趣。因 此,教师应当对幼儿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自主 评价意识已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部 分。教师可以将自主评价融入幼儿的 教育中,让幼儿参与评价活动。
例如,在《幸福的大桌子》绘本 阅读的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 对问题支架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不同幼儿的特点不同,教师的评价 方向也不同。有的孩子能够阅读并 迅速记住故事内容,有的孩子能够 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当进行多标 准评价,并让幼儿根据标准对自己 进行打分。教师可以设置评价标准: (1)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没有走神, 没有捣乱。(2)在问答环节积极与 教师交流, 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3)在阅读完《幸福的大桌子》以后,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出来。 (4)能够简单理解幸福的概念,并 列举相关实例。
及时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拉近教 师与幼儿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幼关 系,也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产 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自 身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 鼓励为主,多运用夸赞类的词语,以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快乐成长。
二、创建情境,加强感官体验
依据教学内容创建适当情境可以 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幼儿 的身心发展特点,降低幼儿的理解难 度,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情境创设 包括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 境、实物情境等。情境的创设可以有 效调动幼儿的感觉器官,丰富幼儿的 情感体验。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 应当熟悉绘本内容,依据绘本故事设 计合理情境。
(一)提前解读绘本,设计合理 情境
不同的绘本所需要的情境不同,有些绘本需要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或 视频创设适当的情境,有些需要教 师利用实物进行情境创造。因此, 教师要提前解读绘本,根据绘本内 容进行创设,让教学情境在贴合故 事情节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延伸。 例如, 在进行《九色鹿》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和视频播放 创设故事情境。教师首先通过问题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我们要讲 一个与鹿有关的故事,大家有没有 见过鹿呢?”在幼儿讨论发言过后, 教师继续引导: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 一只特殊的鹿。”随后教师播放视频, 将动画短片中九色鹿奔跑的画面展 示给幼儿。合理的故事情境能够激 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增强幼儿的阅 读积极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情境 内容
教师的情境创设可以是综合性 的。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 的阅读兴趣, 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提升幼儿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九色鹿》的绘本阅读中, 教师可以利用九色鹿的玩偶或者卡片 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实物进行演示, 让幼儿进行观察与触摸,创造实际可 感知的情境,从而加深幼儿的印象。 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九 色鹿”的黏土或绘画,以培养幼儿的 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利用其他资源,拓展教学 情境
教师应当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 源,丰富幼儿的实践体验。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拓展教 学情境,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更加真 实生动的体验。例如, 在进行《九色鹿》 绘本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九色鹿》儿童剧,丰富幼儿体验。
三、进行游戏,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是提 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之 一。多数幼儿活动都是依托游戏展 开,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 能力。幼儿本身有着爱玩的天性,在 绘本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不仅能 够让绘本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规 律,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彰显育人 价值。我园将“绘本 + 游戏类型”分 别设置为科普类、竞赛类、情景故事 类。活动以知识为引导,串联游戏环 节,保持了游戏与知识的平衡,具体 实施如下。
(一)科普类绘本游戏化设计
科普类绘本主题是向学生进行知 识的科普, 内容较为复杂, 既有机械、 车、飞机等物品类科普,也有动物植 物相关科普, 还有一些科学常识科普。 在进行此类绘本教学的时候,教师可 以组织适当的教育游戏,在游戏中引 导幼儿学习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以幼儿园为背景,设计 一个闯关的故事:幼儿园被怪物占领 了,需要通过闯关获得力量,打败怪 物。游戏的关卡则可以根据绘本内容 设计为“知识连连看”“开心消消 乐”“开心找不同”等,让幼儿在游 戏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二)竞赛类绘本游戏化设计
在幼儿园绘本活动中,竞赛类绘 本侧重幼儿的能力发展,以提升学生 的实践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思维、创新力为主要目的。
例如,我园组织的“小小江湖” 绘本活动,将幼儿分为 10 人一组, 每组有教师辅导,创作环节设置为 20 分钟。小组通过团体竞赛的方式, 以“江湖人物”为主题, 让幼儿为“人 物”设计服装, 再给他们准备“刀、枪、剑、戟”等各种工具进行装扮, 整个过程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教师 应当明确,即便是竞争类游戏,也 不应当对幼儿的作品进行优劣划分, 要以幼儿自身能力为基础,发现幼 儿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和表 扬。例如, 当幼儿的作品画面混乱、 效果不佳时,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设 计思路,对幼儿进行赞扬,并陪幼 儿一起绘制, 以此提升幼儿的技能。 在游戏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开动脑 筋进行作品设计,同时适当的竞赛 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增强 幼儿的成就感。
(三)故事类绘本游戏化设计
幼儿园绘本中,故事类的绘本占 据了较大的比重。这些绘本故事种 类丰富,内容齐全。在进行故事类 绘本游戏化设计时,角色扮演是最 为主要的游戏类型,同时也是幼儿 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因此,在 进行故事类绘本的教学时,教师可 以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 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让幼儿自行准备服装和道具。准备 的过程是幼儿重新了解绘本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深入理解绘 本故事,而台词排演的过程,是培 养幼儿表达能力的过程。
例如,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讲 述的是老虎因为不爱刷牙结果长龋齿 的故事。其中的角色有大老虎、狐狸 和其他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 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不仅能帮助幼 儿理解故事情节,还能让幼儿认识到 刷牙的重要性。在故事演绎结束后,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编写游 戏,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 结尾小狐狸成功拔掉了老虎的牙,打 算带着糖去找下一个动物。教师可以 引导幼儿思考: “小狐狸下一个会找谁?它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 ”大 部分幼儿根据绘本最后的图画得出结 论: “小狐狸会去找狮子”。教师可 以接着让幼儿猜测狮子与小狐狸、老 虎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以此培养幼 儿的想象力。
总之,将游戏与绘本相结合是符 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教学方 式,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不能 只注重游戏而忽略了知识教授,也 不能只注重知识导致游戏变得枯燥。 教师要正确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幼儿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设计幼 儿感兴趣的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 戏过程中积极表现自己,从而提升 幼儿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园绘本教学应当 根据幼儿的能力与实际情况进行适当 的教学设计,通过搭建支架、创建情 境、设计游戏等教学方法,培养幼儿 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 能力、创造力等,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实现绘本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邹英 . 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 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探讨 [J]. 读写 算 ,2021(21):59-60.
[2] 吴孙科 , 曹照洁 . 情境教学法 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观察 ,2023(3):48-50.
[3] 周晔 . 游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 活 动 中 的应 用 [J]. 读 写算,2022(36): 27-29.
[4] 沈琦 . 幼儿园绘本活动中情 境教学的案例研究 [N]. 山西科技报 , 2022-12-19(B07).
[5] 陈宁 . 幼儿绘本与自主性游戏 有效整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J]. 当代家 庭教育 ,2022(31):113-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