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已成 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并以人音版教材为例,详细阐述具体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 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教育理念上 应当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 美德和良好品格,通过音乐教育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 任感,同时要突出素养导向。音乐教 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音乐技能的培 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学习音乐 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内心的丰富。 另外,课堂教学活动要不断强化学生 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 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多个 维度、多个层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 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 改革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坚持德育为先、突出素养 导向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应当着力优化课程内容, 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设 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 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提高感知能力。 在此基础上,课程还应充分体现艺术 特点,注重音乐的艺术性和个性化表 达,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表现能力, 使其在音乐中展现出个人的独特魅力, 实现情感共鸣。鉴于此,新课标背景 下的音乐课程改革应当满足审美性、 情境性、实践性等基本要求,从多方 面着手,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 改进,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 发展。
(一)审美性
审美性是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 美情感和欣赏能力,强调通过音乐作 品和表演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情感 共鸣和获得美的享受。新课标要求突 出素养导向,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 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 个维度,可见审美性是小学音乐教学 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选 择具有优美旋律、丰富表现力的音乐 作品,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和感受其中的美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和解读音乐的元素和特点,培养他们 对音乐形式、结构、表达方式的理解 和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 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想法,培养他 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 审美,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 音乐修养,还能够对其整体的情感态 度、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产生积极的 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因 此,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 富多样的音乐材料和形式,引导学生 感受音乐的美, 组织学生参与听、唱、 演奏等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 感受,提升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和理解。
(二)情境性
情境性是指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 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创造出有情境 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 解和情感体验。
在具有情境性的音乐教育中,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 历史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建立对音 乐的情境认知,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 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角色扮 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将自己置身音乐的情境中,更好地感 受和领悟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因 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 应当注重情境性的体现,引导学生将 音乐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联系起来, 增强对音乐的共鸣和体验,培养审美 情趣,激发兴趣和热爱,进而提升音 乐学习的效果和意义。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 活动来学习音乐,强调学生通过亲身 参与音乐的实践,培养其音乐技能、 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性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参与唱歌、演奏乐器、舞 蹈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创 作、表达和演绎过程。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音乐元素、节奏 等,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让他们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新课 改背景下, 通过实践性音乐教育活动,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养 成自主学习和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满 足感。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 音乐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升音乐 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 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 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音乐鉴赏活动导入新 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改革中,通过音乐鉴赏活动导入新知 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 点,选择具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音 乐作品,可以包括经典的音乐作品、 当代的流行歌曲或具有地域特色的音 乐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多媒 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全神贯 注地聆听,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 受和表达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 术特点,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与此同时,在 音乐鉴赏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收 集与音乐有关的背景知识,如作曲家 的生平、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等,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增 加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为增强课堂互 动性,教师可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 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描述音乐的特点、 模仿音乐中的节奏或旋律等。在音乐 鉴赏活动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 学的音乐元素、表达方式等,与新的 知识点进行连接,通过提问、探究等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理 解能力。
在人音版小学四年级歌曲《小小 少年》的教学中,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 歌曲的作曲家和作词家, 分享作曲家 和作词家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了 解他们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接下来,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小小少年》 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 灵感来源、创作目的以及歌曲的主 题和意义,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歌曲,并与自己的生活 经验进行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聆 听并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节奏感 和音乐元素等,通过指导学生分析 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的意义, 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艺术特点和 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小少年》 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 借助自己的语言、绘画或其他艺术形 式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这 样的分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之 间的交流和互动,能更好地提升学 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 优势,为学生的持续性进步助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音乐感 知、表达和创造能力, 他们在音乐学 习中, 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例如,在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上, 部分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音乐中 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 并能够通过 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的内涵。 在表演和表达能力上,部分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以独特 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 如通过声音、 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将内心的情 感和意境表达出来,展示自己的艺 术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独特 优势, 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 发展个人风格、提高艺术表现力, 并获得音乐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 革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优 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 习自信,进而为他们的持续性进步 助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 体验, 包括唱歌、演奏乐器、舞蹈、 创作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不同 领域的音乐表达方面的潜力和兴趣。 在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时,教师要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积极 的个性化反馈。通过肯定学生的独 特表达方式和进步,鼓励他们在音乐方面继续努力,并激发他们充分 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人音版小学四年级歌曲《洪湖 水,浪打浪》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 该歌曲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 动和体验。首先,让学生聆听并感受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可以跟随歌 曲的节奏拍手或跳舞,增加对音乐的 体验和情感投入。其次,教师可以组 织学生进行合唱活动,让他们一起唱 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 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 或者进行合唱、 对唱,展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 如鼓、木琴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伴 奏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在此 基础上,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可邀请学生编写歌曲的歌词,或是创 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表达自己 对洪湖水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多元化 的音乐活动和体验,《洪湖水,浪打浪》 这首歌曲可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音乐 表达潜力和兴趣的契机,学生通过唱 歌、演奏乐器、舞蹈和创作等方式,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展现个性化 的音乐才能。最后,教师可对学生的 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激发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有效培养他 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三)根据学生特点实现个性化 教学,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改对音乐教学 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 小组讨论或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喜好和已有的音乐 经验,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的特点和需求,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打 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教 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音乐教 学内容和活动。对唱歌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合唱团;对乐器演奏感兴趣 的学生,可以提供乐器课程;对舞蹈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舞蹈表演的 教学等。通过差异化的内容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此 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学 习的规划和决策过程,可以与学生一 起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确 定学习进度,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 任感,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参与度 和投入度。
在人音版小学四年级歌曲《森林 的歌声》的教学中,教师即可根据学 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学。将对演唱 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合唱团,引导合唱 小组对歌曲的曲调、节奏和表达方式 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与学生一起分析 歌曲的节奏特点、音高变化等。在此 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合唱 技巧,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合唱中的声 部分工、呼吸控制、发音等要素,并 通过练习和反复演唱来帮助学生熟悉 和掌握这些技巧。
指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注意声 部的平衡和协调,确保每个声部都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要教授正确 的呼吸方法,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 声音质量和音准。同时,对演奏乐 器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教授一 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或键盘乐器的演 奏技巧,学生可以用这些乐器来进 行歌曲伴奏。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 学生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能力,同时提升乐器演奏技巧。对 舞蹈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 生进行舞蹈表演, 配合《森林的歌声》 的旋律和节奏,教授和编排一些简 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通过舞蹈表 演来展现音乐的感觉和情感。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 自己的创意和展现个性,以舞蹈形式表达对森林的想象和情感。这样 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将激发学生的创 造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加 深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认知。
三、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 改革应当满足审美性、情境性和实践 性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感和欣赏能力,将音乐教学与实际 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 兴趣和热爱。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 通过音乐鉴赏活动导入新知识,充分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 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为学生的持续 性进步助力;根据学生特点实现个性 化教学,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 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 表达音乐,享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全 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宇琴 . 音乐课堂开放德育之 花——新课标视角下谈小学音乐教学的 德育策略[J].新教育 ,2023(11):110-111.
[2] 何艳萍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 音乐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周 刊 ,2023(15):150-153.
[3] 高妮娜 .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 术与小学音乐课程的融合实践 [J]. 中 小学电教 ( 教学 ),2023(4):49-51.
[4] 傅敏玲 . 乐思至美 焕发新 声——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音乐创编的实践与探究 [J]. 文科爱好 者 ,2023(2):175-177.
[5] 盛红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 与舞蹈课程融合实践的路径探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9):1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