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幼儿教育理念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需要教师增强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要做到让观察更有效、分析更精准、 支持更科学,这不仅考验了教师对各种观察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运用能力,更检验了教师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熟识程度和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解程度。建构区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常规的活动形式。本文立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 分析组织开展建构区游戏过程中各阶段有效观察幼儿行为的方法,探讨精准解读幼儿行为,科学支持幼儿游戏的方式。
关键词:观察分析 幼儿教育 建构区游戏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幼 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理论被广泛传播 和实践运用, 教师们深刻感受到观察、 解读幼儿的行为,明白幼儿行为背后 的意义并采取正确的支持性策略,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游戏的观察 和支持一直是一线教师的难点。本文 以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游戏“各种各样 的房子”的观察案例切入,重点阐述 如何灵活运用观察方法,持续深入地 支持幼儿建构区游戏活动。
一、“扫描观察”——了解建构 游戏区受幼儿欢迎程度
生性好动的幼儿是否能够在建构 游戏区沉浸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深度 学习,取决于建构游戏区环境是否具 有召唤性,玩具是否有吸引力。在班 级开展“各种各样的房子”主题活动 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关于各种房子的 经验, 提出搭建各种形状房子的想法。 教师响应创设建构区环境,并和幼儿 一起收集辅助材料。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精心创设的、“有准备”的 建构区是否能够吸引幼儿开展游戏, 教师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有目的地观察 并记录自主选择建构区游戏的幼儿数 量、入区次数等相关数据,从而准确 地分析建构区对幼儿的吸引程度,为 后续游戏环境和材料支持的优化提供 客观、真实的数据指引。
设计有效快捷的记录表,便于 信息收集。全面扫描式观察法是教 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日常带班时, 班级孩子多、老师少,能用于观察 支持的时间少,在短时间内,全面 扫描观察后有效记忆的信息内容有 限并且容易遗忘。为此,教师设计 了简单、便捷的《班级幼儿区域活 动频次观察记录表》,内容主要包 含:观察时间、观察对象、所选区域、 入区人次统计,采用填写幼儿号数 的方式记录,持续一周、两周甚至 更长时间,对班级幼儿选择区域游 戏的情况进行整体观察。
生成直观统计数据表,便于分析解读。教师将持续两周观察记录的信息汇总生成“班级幼儿区域活动频率统计表”,清晰地呈现出两周内班级 幼儿选择到建构区活动的情况。通过 统计表可以直观地发现,两周时间内 班级建构区活动人次属于所有区域中 的倒数第二,进入建构区游戏的幼儿 人员相对固定;随着时间推移,搭建 房子的人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由此 可见,教师创设的建构区并未吸引多 数幼儿参与教师提出的搭建活动。因 此, 教师需要进一步观察建构区环境、 材料以及幼儿的搭建情况,精准分析 后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
二、“一对一倾听”记录——了 解幼儿对建构区活动的期待
究竟幼儿期待的建构区是怎样 的?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指出: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更多以儿童的需要 为需要、以儿童的关切为关切、以儿 童的兴致为兴致,充分地陪伴儿童、 支持儿童、为儿童搭建发展的支架。 我们的教育需要做循证教育,一对一 倾听记录是观察评价幼儿和促进幼儿 发展最有力的研究证据。因此,教师 要积极转变观念,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了解幼 儿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实录一】
教师:我发现你和这几个小朋友 这星期每天都去建构区玩游戏,你们 说说为什么喜欢去建构区呀?
幼儿 1:因为有卡普乐积木,我 喜欢用卡普乐积木搭房子。
幼儿 2:建构区那里有警察小人, 我喜欢搭警察局。
幼儿 3:有旺仔易拉罐,可以把 房子搭得很高,我的作品可以保留。
幼儿 4:我看到有很多桥、房子 的图片就想去玩一玩。
幼儿 5:里面有马路的玩具,我喜欢玩。
【实录二】
教师:老师发现你们几个小朋友 这星期都没有去建构区玩,为什么不选择去建构区玩游戏呀?
幼儿 6:老师还没有帮我拍照, 我的房子就被小朋友碰倒了。
幼儿 7:里面太吵了。
幼儿 8:搭房子太难了,我不喜欢搭房子。
在对孩子的“一对一倾听”记录 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建构区环境和 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每个幼儿有自己喜欢的建构玩具,有 自己感兴趣的建筑图片或作品照片。 他们喜欢有情境性的辅助材料,希 望自己的作品不被碰倒,希望能展 示自己的作品,期待有人关注,想 要一个安静的建构环境。可以看出 幼儿对建构区环境的创设不仅有物 质材料方面的需求,也有心理、情 感环境氛围的需求。为此,教师对 建构区环境及材料进行如下调整。
( 一 ) 营造满足幼儿心理需求的 建构环境
物理环境是对儿童最直接的刺激, 他们会用眼睛不断地寻找、欣赏、 发现,从而思考、产生持续学习的可 能。建构区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它的开展依托幼儿 的生活经验和游戏能力。因此,教师 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房 子模型、不同角度拍摄的各种房子照 片、建立有关房子的绘本自选资源库, 帮助幼儿开阔视野,拓展幼儿对房子 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等方面的认识;投 放与房子主题相关的马路、汽车、树 木、小人等营造童趣情境的辅助材料;
和幼儿一起讨论修改建构区的游戏规 则,通过图示提醒幼儿“小心轻放”“按 地上规划路线取放材料”“爱护作品” 等,营造舒适的建构区游戏氛围;展 示往届中大班幼儿、同届平行班幼儿 以及本班伙伴利用同类材料建构的房 子作品的照片,指导幼儿思考建构作 品所需要的材料样式、数量等,从而 突破建构的难题,提高幼儿的建构成 功率,满足幼儿渴望达成目标的心理 需求。
( 二 ) 支持幼儿游戏互动,激发 持续游戏的兴趣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建构区进行 搭建游戏二十分钟以后,往往会继 续利用搭建的作品和辅助的小人、 汽车、马路等材料开始玩情境游戏。 教师常常狭隘地认为幼儿游戏偏离 主题,采取制止或“千方百计”把 孩子拉回到“纯粹”的搭建活动中。 殊不知这就是幼儿思维的特点,他 们的兴趣往往为游戏的情境所激发。 幼儿在自己建构的房子、马路、停 车场中利用小人、汽车、树木等辅 助材料玩情境游戏,营造了 一个有 吸引力的探索空间,教师应理解他 们的需求,并通过观察他们在情境 游戏中与同伴的对话和动作,适时 地启发他们搭建自己需要的场景,以激发他们持续进行活动的兴趣。
三、“追踪观察”——了解材料 与幼儿游戏愿望的匹配程度
随着“各种各样的房子”班级主 题游戏的推进,幼儿的游戏经验逐渐 丰富,选择建构区的幼儿人次渐渐增 多,但能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主题持 续、深入地进行建构活动的幼儿却寥 寥无几。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 观察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建构主题 内容、使用材料、建构作品的情况判 断建构区材料与幼儿兴趣、需要的匹 配程度, 以便调整建构区的材料品种、 数量。
( 一 ) 总结“人气”内容和材料, 优化材料支持
为了整体摸清建构区材料的使用 情况,了解材料受到不同“待遇”的 原因,教师采用了追踪观察。一是 投票法,教师将建构区材料按类型 拍成实物照片制作成“本周最受欢迎 材料投票栏”,鼓励幼儿给自己最喜 欢的材料投票并说明原因。二是统计 材料使用人次,教师持续观察一周内 建构区材料被选用的人次以及搭建的 内容。以上两种方法都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统计,从幼儿的直接反馈和 教师的客观观察两个角度得出具体数 据,确保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客观, 指引教师对建构区材料进行优化和调 整。例如, 选择卡普乐积木的人数多、 需求数量大,教师就及时增加卡普乐 积木数量,并从两个大篮分装成 5 个 中篮,放在明显且易于收放的位置; 太多的玩具小人干扰幼儿建构,就收 一部分起来,并把剩下的摆放在不醒 目的位置;近期班级幼儿流行建构房 子屋顶的造型和装饰,教师就在资源 库和展示区多投放相关的图片,同时 应幼儿要求允许他们自带辅助材料,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 二 ) 追踪年龄阶段特性,梳理 材料参考清单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想象、 空间感知等能力发展迅速。与小班 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更 丰富。建构的内容从自然认知和社 会认知经验看, 有单一主题的高楼、 各式房子、马路以及滑梯等。中班阶 段的幼儿对模仿建构表现出极大的 兴趣,不仅对搭建图册上的作品感 兴趣,还对大班幼儿以及其他平行 班幼儿的建构作品很感兴趣。对接《指南》中班年段发展目标,教师 梳理出中班建构区游戏“各种各样 的房子”材料投放配置参考清单(见 表 1) ,还将开展的主题建构游戏中 受幼儿欢迎的材料进行汇总,形成 中班建构区材料投放的参考目录表, 并逐年进行优化调整。
四、“聚焦观察”——了解幼儿 的建构游戏能力和水平
建构区游戏能够帮助教师对幼 儿的观察了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将 是否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以及幼儿 是否搭建出各种的房子作品来判断 这个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而是要分析幼儿在使用材料建构各种各 样房子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 学习,正确利用游戏中可学习的机 会和教育价值,真正帮助到幼儿。 因此教师要聚焦观察,对幼儿在建 构区的游戏意图、游戏行为观察记 录并总结,了解幼儿现有的建构游 戏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适宜 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果教 师缺少分析、没有跟进解读幼儿行 为,在活动现场往往抓不住观察要 点,对幼儿的支持也会缺乏实效。 为此,我园课题组教师借鉴陈睿曦 对幼儿深度学习的操作性定义表, 结合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特征,设 计了幼儿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行为 观察记录表(见表 2) 。观察记录 表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幼儿游戏行为 进行聚焦观察,为一线教师在建构 区日常开展幼儿游戏行为观察提供 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幼儿行为观察是高质量师幼互动 的前提。当教师开始正确、灵活地 运用方法去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 正是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幼儿、 有效支持幼儿学习的实践起点。教 师唯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究、优 化观察记录的方法,提升解读幼儿 的能力, 才能发现“真实的儿童”, 真正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地适宜幼儿, 从而支持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养成 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 . 四步观察法 , 深度 支持幼儿阅读区活动 [J]. 幼儿 100(教 师版),2022(10):33-37.
[2] 王海英 . 儿童视野的幼儿园 环境创设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 社 ,2019.
[3] 赵维霞 . 五觉行动 , 将阅读建 设在幼儿园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 幼儿园阅读环境创设漫谈 [J]. 早期教 育 ( 教育教学 ),2019(6):48-49.
[4] 李晓玲 . 寻求有效支持幼儿自 主学习策略的班级教研实践——以中班 “建构滑梯”活动案例的研讨为例 [J]. 幼儿教育研究 ,2020(3):57-59,62.
[5] 陈睿曦 . 大班建构游戏中支持 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 [D]. 成都 : 四川师范大学 ,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