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1:48: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情境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依托,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建立古诗词认知,增强古诗词学习 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新课标为指导,应用情境教学法实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先建立正确的情境理论 认知,接着挖掘丰富的情境资源,然后创设多样的古诗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古诗词,以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 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 辑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尽管学生 的抽象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是面 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仍需进行具体形 象的思维活动。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 的重要教学内容,与现代诗文之间有 较大差异,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抽 象难懂的文字符号,在不借助具体形 象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 境,感受其思想情感。因此,小学语 文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借助贴近古诗词的图画、视频等,展 现古诗词中的场景、情感,助力学生 建立深刻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 建议教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 习情境。情境教学法是创设学习情 境的工具,是一种教师依据教学内 容,有目的地创设极具情绪色彩的、 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能够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推动学生体验、 探究、理解学习 内容 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建立正确的情境理论认知,将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工具,结合 古诗词内容, 挖掘丰富的情境资源, 继而以课堂为依托,使用不同的方 法创设学 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积极探究, 建立深刻认知,提高古 诗词学习质量。

  一、建立正确的情境理论认知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清 晰的情境理论认知,导致不能有效地 应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理论认知 是教学实践的先导。要想有效应用情 境教学法,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情境 理论认知,而情境理论认知的建立离 不开教师的日常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闲暇时间, 翻阅与情境教学法相关的专业书籍, 诸如《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 林文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等。 在翻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批注 式阅读法, 勾画关键内容, 认真思考, 了解情境教学的基本构成、使用原则、 创设途径等,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 增强情境理论认知。在此过程中,教 师还可以依据理论内容,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借助具体案例审视情境理 论,强化认知。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教育渠 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少 特级语文教师、优秀的一线语文教师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情境教学设 计,甚至组织情境教学活动,录制教 学视频。他们将情境教学设计的视频 发送到在线平台,以供其他语文教师 借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握契机, 登录在线平台,下载并观看与情境教 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借此 强化情境理论认知,积累情境教学经 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地、 各学校纷纷建立名师工作室、教研工 作室、教师共同体等机构。小学语文 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其中,与其他语文 教师交流情境教学,借此丰富自身认 知。在正确的情境教学认知的支撑下, 小学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依托,古 诗词内容为基础,智慧地应用情境教 学法,推动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


\

 
  二、挖掘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

  情境教学资源是创设学习情境的保障。在缺乏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的 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效应用情境教学 法。一般情况下,教师挖掘出的情境 教学资源越丰富,其创设的古诗词情 境形式就越多样。因此,小学语文教 师要结合古诗词内容,挖掘丰富的情 境教学资源。

  (一)挖掘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指以电子资源数据的 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 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非印刷的介质 中,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发布、 传递、储存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总和。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优 质的网络资源更加丰富,助力语文教 师扩充知识容量,强化教学认知。在 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可以便捷地应 用网络资源, 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对此,教师要依 据古诗词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网络 资源。

  例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中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并非 黄河长三万里,“五千仞”并非华山 高五千仞。诗人在这里使用夸张手 法, 形象地描绘出中原山河的广阔。 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种写作手法 以及诗人的写作意图。对此,教师 可以用黄河、华山为着眼点,挖掘 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重在展现黄 河的雄伟壮观,华山的巍峨险峻。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依据诗句内容, 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黄河有三万 里吗?华山高五千仞吗?接着播放 视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在 视觉的冲击下,学生感受黄河的雄 伟壮观、华山的巍峨险峻,并主动 将具体画面与诗句内容建立联系, 体会诗句内涵, 感悟夸张手法。这样 的方式比教师枯燥的讲课效果更佳。

  (二)挖掘生活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现实生活实 际出发,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 联系。面对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 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已有生 活认知,积极探究,建立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生活, 洞察学生所思所想,探寻与之密切 联系的生活资源,应用于古诗词课 堂上,促使学生建立熟悉感和亲切 感,自主探究。

  例如,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 中,大部分学生借助亲子阅读、电 视剧、动画片等,了解了牛郎织女 的故事。《迢迢牵牛星》描述了牛郎、 织女被银河阻挡而无法相见的悲剧,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 诗人的反抗意识。了解牛郎、织女 的故事,是学生品味诗人写作意图 的基础。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开 展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牛郎、织 女故事的认知情况,确定其喜欢的 认知方式,如动画片,那教师可以 收集对应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 播放相关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故 事场景中。在体验场景中,学生会 主动迁移生活经验, 分析故事内容, 建立个性感受。基于此,教师可以 耐心点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与诗 人对话,感悟其创作意图,由此增 强古诗词认知深度。

  (三)挖掘校本资源

  新课标指出,学校中蕴藏着丰富 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园是学生接 触最多的场所,在校园中,学生体验 多种多样的活动,熟悉了校园中的事 物, 建立了丰富认知。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面对熟悉的校园事物,会产生强 烈的兴趣,自觉迁移已有认知,积极 探究。对此,语文教师要依据古诗词内容,联系校园实际情况,挖掘相关 的校本资源。

  例如,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之际, 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组织了多种多 样的活动,助力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以 中秋节为例,学校组织中秋赏月活 动。在活动中,各班的班主任和语 文教师描述中秋赏月习俗的由来, 以及其中寄托的情思。学生通过体 验活动,建立了良好认知。《十五 夜望月》中以月光皎洁、栖鸦不惊、 露湿桂花为意象,描绘了中秋的独 特夜景,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学生迁移校园活动经验,可以深刻 地感悟古诗词中的情感。于是,教 师可以从校园传统节庆活动出发, 挖掘情境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 以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 活动经历。在回顾的过程中,大部 分学生会从心底产生思念之情。于 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移情,诵读 《十五夜望月》,品味诗人蕴含其 中的情思。在诵读时,大部分学生 紧抓“月”这一意象,借其品味思 念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 其他意象,深入品味诗人的情感。 如此,学生既可以自主学习古诗词, 还可以强化情感认知和传统节日文 化认知。


\

 
  三、创设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情境

  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情境是指古诗 词情境创设形式多样。特级教师李吉 林曾说,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应当将 诗境推到学生面前,将学生推进诗境 中,中间需要运用情境教学。在挖掘 了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后,教师要依 据古诗词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形 式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借此建立深刻的认知。

  (一)利用图画、视频再现情境

  图画、视频是展现具体形象的重 要手段。古诗词本身既有景, 又有情。 当借助图画、视频等展现古诗词内容 时,学生可以进入具体形象的场景, 自觉激发思维,反复品味,建立良好 认知。所以,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 要利用图画、视频再现情境,促使其 能更好地进入情境。

  例如,在《村晚》中,诗人借助 自然事物(草、山、水、日)和人物 动作(归、横、吹) ,描绘了一幅“牧 童骑牛吹笛晚归图”。此场景与学生 的生活相距甚远,大部分学生难以借 助自然事物、人物动作描绘出具体的 画面。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结合诗 句内容,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具体 场景,促使其发挥想象。在学生诵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后,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想象画面。

  在想象时,学生因不理解“陂”“浸”“山 衔落日”等内容,无法勾勒出具体的 场景。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 展现相关画面。通过直观视觉,学生 走进真实场景中,欣赏美丽的自然景 色。在学生欣赏时,教师可以引导他 们思考: “图中哪一部分是‘陂’?” 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观察图画,联 系诗句内容,猜测“陂”的含义。依 据学生的猜测情况,教师可以耐心引 导。之后, 教师可以继续使用此方式, 引导学生探寻其他字词的含义。在学 生了解了字词含义后,教师可以鼓励 学生朗读诗句,想象画面,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基础知识认知和 图画内容的双重辅助下,学生边阅读 边想象,自觉地在脑海中描绘出具体 画面,并组建语言,描述美丽的自然 景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描述情况进 行针对性点拨,促使其强化认知。

  在整个情境活动中,学生通过图画的辅助,不但理解了字词含义,掌 握了诗句内容,还切身感受到了乡村 景象之美,实现与诗人的对话,建立 深刻的认知。

  (二)利用故事再现情境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经历和社会背 景的高度概括。故事是诗人生活经历、 社会背景的再现。尤其,故事内容生 动有趣,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通过听故事, 可以做到知人论世, 增强古诗词学习效果。对此,在古诗 词课堂上, 教师要以诗人的生活经历、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编创故 事, 并依据课堂教学需要, 讲述故事, 顺其自然地创设情境,助力学生建立 良好认知。

  例如,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 其中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 恨, 又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心。 要想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感悟诗人蕴 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学生需要了解南 宋抗金的故事。于是,在课堂教学之 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渠道,收集南 宋抗金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并编创 故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用 生动的语言描述南宋抗金的故事,以 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 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故事。在听 故事时, 部分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心绪, 既有愤懑,又有无奈。之后,教师可 以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绪,促使其 他学生完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组 织诵读活动。在诵读时,学生要带着 已有的情感,品味每一诗句,感受陆 游的心境, 对这首诗建立初步的认知。 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认知情况,结合 诗句内容, 或提出问题, 或提出任务, 驱动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始终会联想诗的内容,结 合南宋抗金的故事,深入剖析诗句内 容,建立深刻的认知。最终,学生会与诗人实现情感交流,更好地领悟诗 的内涵。

  综上所述, 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深 入品读古诗词内容, 形成深刻的理解, 增强古诗词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 应当建立正确的情境教学理论认知, 将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工具。在教师 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要结合古诗词内 容,挖掘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校本 资源,夯实古诗词情境教学基础。在 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古诗词内 容和情境教学资源, 善用图片、视频、 故事等,再现情境,驱动学生体验。 在体验情境时,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复诵读、思考,理解诗句内容,体 会诗人所思所想,深刻地认知古诗词 内容,从而提升古诗词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晶 . 古诗词教学 + 情境教 学——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从军行》教学为例 [J]. 小学生 ( 上旬 刊 ),2022(11):22-24.

  [2] 许绵绵 . 融合古诗情境 培 养诗词素养 —— 小学语文古诗词 情 境 教 学 初 探 [J]. 试 题 与 研 究, 2022(22):160-162.

  [3] 张梦伟 . 情境教学法在四年 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青 岛市 X 小学为例 [D]. 扬州 : 扬州大 学 ,2022.

  [4] 禹治科 .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 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课外语文, 2022(7):107-109.

  [5] 雷亚丽 .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 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读写算, 2021(26):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