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拼音是 一年级学习的重难点 , 科学进行拼音教学在幼小衔接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 科学进行拼音教学 , 能有效助力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 。 文 章认为拼音教学应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基点 , 在游戏中激发儿童兴趣 ; 借助情境形成衔 接助力点 , 让儿童在情境中亲历体验 ; 以活动方式引 导 儿 童 深入 探 究 , 拓 宽 衔 接生长点 ; 采用协同学习方式 , 提升儿童学习力 , 构建衔接稳固点 。
关键词 : 幼小衔接 拼音教学 入学适应
2021年 4月 ,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 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的 指 导 意 见》, 强 调 了 帮 助 新 生顺利适应 小 学 生 活 是 小 学 一 年 级 重 要 的 教 育 任 务 , 并提出要改革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方式 , 国家课 程要以游戏化 、生活化 、综合化等方式实施 。 拼音 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 对儿童的语言建构 、识字和阅 读能力的形成有影响 。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的表音符 号 , 对于 刚 上 一 年 级 的 儿 童 来 说 , 是 学 习 的 重 难 点 。科学地进行拼音教学 , 助力幼小衔接可以从以 下四个方面入手 。
一 、找准衔接基点 : 游戏中激发兴趣
2到 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 这个阶段的 儿童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 , 认知以直观动作 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学习过程中 , 他们主要将 感知到的动作内化为心理表象 , 通过心理表象进行 思维 。 因此 , 在对象性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与活动 材料的密切接触 , 通过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和亲身 体验获得直接经验 , 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游戏是幼 儿园主要的学习方式 , 也是最符合这个阶段儿童身 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在游戏中 , 儿童可以根据感知 到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 , 通过与同伴互动逐渐掌握 与人交往的技能 , 了解社会角色 、规则等 。一 年级 的教师应以 “儿童认知规律 ”为基点 , 利用游戏进行幼小衔接 。在拼音教学中融入游戏 , 让新生对课堂充满熟悉感 ,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 调节和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 , 缓解入学焦虑 。
1. 描述性游戏
“顺风耳(听 播 报 指 认 拼 音) ”“开 火 车(轮 读 拼音) ”“送信(拼音字母配对) ”“桃花朵朵开(读对拼音花瓣盛开) ”… … 这些游戏多用语言描述或配以课件作描述游戏情境 。利用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 增加拼音练习次数 , 从而掌握知识 。
2. 实物道具游戏
可以制作拼音魔 方 、 拼 音 卡 片 、 拼 音 扑 克 牌等 , 让学生动手玩乐中掌握拼音 。例如 , 打地鼠游戏 , 两人将拼音卡片铺在桌上 , 一人播报 , 一人敲打对应拼音卡片 ; 再如 , 打牌游戏 , 儿童按顺序展示手里的拼音卡牌 , 对方如果准确读出 , 获得此卡牌 , 卡牌多者获胜 。
3.“字母角色化 ”游戏
针对儿童对传统游戏逐渐失去兴趣的问题 , 教师可以根据拼音字母的特点塑造角色 , 让简单游戏重新焕发魅力 。例如 , a 家族 : a 歌唱家 ; ai爱心人士 ; ao运 动 员 , 梦 想 参 加 奥 运 会 ; an 旅 行 家 ,刚从台湾回来 ; ang广场 舞 高 手 。 还 可 以 进 行 “抓小偷游戏 ”, w 是 一 名武警 , 他正 在 追 赶 小 偷 , 展示音节 , 儿童依次读对了所有音节 , 小偷就被抓住了 。儿童喜欢当警察 , 在游戏中不仅学 习 了 知 识 , 还体验了当英雄的快乐 。
二 、形成衔接助力点 : 情境中亲历体验
《义务教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2022版) 》在 教 学 建 议中提出 “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教 学情境是一种优化的学习环境 , 以儿童的生活经验 为基础 , 通过情感调节方式促进儿童的自主参与学 习 。情境的 “真实 ”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 也可以是符 合 学 科 认 知 和 人 们 生 活 经 验 的 模 拟 情 境 。一年级的儿童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 , 以具体形 象思维为主 。情境的创设渲染了学习氛围 , 容易引 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儿童对亲历体验的感知更加强 烈 , 因此 , 情境是幼小衔接的有力助力点 。
1. 生活化真实情境
拼音字母虽然抽象 , 但在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 经常使用 。拼音教学情境应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 语经验和生活联系 , 让拼音与现实世界有意义的联 系 , 让学生看得到 、摸得着 , 让学习变得熟悉和有 趣 。例如 , 在教学“t”的 时 候 , 引 导 儿 童 观 察 伞 柄 朝下的雨伞 ; 在教学 “h”的 时 候 , 关 联 教 室 的 椅 子 实物进行形象记忆 ; 还可以将教室布置成 “拼音的 世界 ”, 将桌子 、椅子 、黑板 、 图书角等贴上 “拼音 标签 ”, 让新生制作拼音姓名牌 。通过这样的布置 , 教室里到处都是拼读的语境 。此外 , 鼓励儿童观察 生活中各种带有拼音的事物 , 如包装 盒 、标 语 牌 、 指路牌 、街名等 。生活情境赋予了拼音学习现实意 义和乐趣 , 助力新生适应入学 。
2. 具有学习意义的模拟情境
统编版教科书拼音单元的插图精美 , 有着丰富 意义 。在这些插图中 , 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隐藏着拼 音字母的音与形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创设具 有学习意义的模拟情境 。例如 , 在学习“a oe”时 , 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创设清晨小女孩子池塘边练习唱 歌的情境 ; 在 “g kh”时 , 创 设 “到 公 园 去 郊 游 ”的 情境 。此外 ,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增加体验感 。
此外 , 还可以采用 “拼音的大单元学习 ”方式创 设情境 。例如 , 《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可以以 “拼音乐园 ”为大游戏情境 , 将几课串联起来 , 创 设 “池塘边找一 找 ”“山坡上玩一玩 ”“大树下辨 一 辨 ” 三个情境模块 。在情境中 , 学生可以体验在池塘边 找 a oe、游公园 、参加山坡上的艺术节 、在大树 下学习等 。大单 元 学 习 情 境 的 创 设整合了教材资源 , 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文本情境有效对接 , 通过 各种经验活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 对学习起到 很好的助力作用 。
三 、拓宽衔接生长点 : 在活动中深入探究
活动是 一 种 以 儿 童 为 中 心 的 主 动 探 究 学 习 方 式 。在活动中 , 儿童调动各种感官 , 全身心地投入 活动 , 主动建构内在知识 。知识和能力的习得源于 儿童在活动中的自我探究 , 而不是被教师灌输的结 果 , 因此儿童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更加 深 刻 。 活动指向学习的深度 , 指向儿童各项能力的 生 长 , 是幼小衔接的生长点 。
在拼音教学中 , 可以通过开展深入探究的活动 来拓宽衔接的生长点 。举个例子 , 教学 “aieiui”, 可以创设一 系列活动 , 如 “听故事里的 aieiui”“找 生活中的 aieiui”“aieiui交友会”“读儿歌里的 ai eiui”。首先 , 教师根据情 境 图 编 写 一 个 故 事 , 让 孩子们围坐在老奶奶旁边听老奶奶讲故事 , 从而引 出复韵母 “aiei ui”认 读 。 此 时 可 以 开 展 活 动 一 : 再听故事 。找出故 事 里 藏 着 的 aiei ui, 说 给 同 桌 听 。在探 究 中 “挨 、 奶 、 白 、 戴 ”都 有 “ai”的 音 , “杯 、 围 、妹 ”有“ei”的音 , “水 ”有 “ui”的音 。 在此 基础上 , 开展活动二 : 让学生再找一 找生活中带有 “aiei ui”读 音 的 字 , 将 学 生 汇 报 的 “嘴 、腿 、黑 、 开 … … ”写在黑板卡片上 。进 一 步开展活动三 : “aieiui交友我会读 ”活动 , 小组内合作拼读刚才学生 找到的生活中带有 aiei ui的字以及教材中的拼读 练习 。最后开展活动四 : 自己拼读儿歌《小白兔》, 读熟后 , 圈画出红色的音节 , 并再次进行拼读 。这 四个活动相互关联 , 目标明确 , 从音到形 , 从故事 到生活再到儿歌 , 逐步深入 , 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思 维活动准确地记住 、运用这三个复韵母 。
活动式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 充分 展现了儿童的主体性 。在活动中 , 学生的多维能力 得到了提升 , 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 , 还培养了良好 的情绪状态 、 同伴合作和交往经验 、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深度参与学习等 。整个活动过程中 , 学生获得 了许多可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 实现了 深层次的学习 , 也为应对其他学习情境中的问题提供了学习能力的储备 。
四 、构建衔接的稳固点 : 通过协同学习提升学 习力
提升儿童的学习力 , 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情 境 , 是学习的核心目标 , 也是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 的稳固点 。学习力是 “独立思考力 ”与 “倾听力 ”之间 的合力 。协同学习是一种特别适用于提升学习力的 方式 。在协同学习中 , 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学科核心 任务或目标进行对话 、互相学习 , 重构个体的内在 认知 , 从而实现实质性的发展 。协同学习以 “对话式交流 ”为基础 , 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 彼此倾听 , 儿童在对话中模仿他人的思考过程 , 重 新构建自己的内在认知 。
一年级的儿童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 , 具有强烈 的模仿能力 。在应用协同学习时 , 需要通过示范和 简单 易 懂 的 规 则 来 培 养 儿 童 的 倾 听 能 力 。 例 如 , “同伴发言时 , 要像向日葵 一 样转向他人 ”“眼睛看 对方”“听懂可以点头”“不打断他人 ”, 等等 。
在协同学习过程中 , 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 学 习能力有 很 大 提 升 , 学 习 成 果 多 元 化 。 例 如 , 以 “y”开头的整体认读音节识记方法探究 。儿童通过 协同探究 , 想出了用图画关联识记 , 不同孩子还用了不同的图画来记 , 如 yue, 有的同学画月亮 , 有的同学画两个人手拉手约会 , 学生根据自己 认 知 ,发散思维 , 汇聚多种结果 。再如 , 一年级上册园地三 第 二 题 , 开 展 “双 胞胎我来辨 ”活动 。教师 组 织 学 生 小 组 协 同 学 习 讨 论怎样才能正 确 辨 别 ui和 iu。 在 讨 论 时 , 其 中 一 个小组学习情况如下 :
学生 A: 小i在前是姐姐 , 是iu。
B: 你说 得 不 对 , 小 i在 前 是 姐 姐 , ieie ie,是ie。 (两人争论起来)
在上个活动辨别 ie和 ei时 , 教师提醒孩子用儿歌区分 , “小 i在前是 姐 姐 , ieie ie。 小 e 在 前是妹妹 , eieiei”。显然 A和 B此刻学习时 , 与之前学习关联 , 但是概念模糊 。
C: 哎呀 , 不 要 争 啦 。 可 以 想 i是 姐 姐 , 反 正都是想的 , 老师以前就说这是想的 。
B: 那我还想它是哥哥呢 。
小组四 人 哈 哈 笑 起 来 , 各 自 说 笑 , 说 i是 爸爸 、 i是妈妈 、是医生 … … 吵闹一会后 , A发言 。
A: 那我想 , 小i在前是姐姐 , iu iu iu。
D: 不 顺 口 , 会 乱 掉 , 那 个 读 的 音 要 一样 。 (尽 管 学 生 表 达 不 准 确 , 但 学 生 已 浸 入 学 习 ,说出儿歌核心姐姐和ie读音关联)
C喃喃 道 : 优 、游 , 那 可 以 说 小 i姐 姐 游 泳 ,iu iu iu。
此话一 出 大 家 眼 前 一 亮 , 学 生 B说 : U 还 真有点像游泳池 。 于是他们进入 一 场七嘴八舌 探 讨 。最后 , 在小组交流环节时 , 他们小组回答说 , 可以把小i姐姐想象成在游泳池游泳 , iu iu iu, 游在很前面 。要是小 i姐 姐 游 在 后 面 可 能 会 有 危 险 ui uiui。这个例子展示了学生在协同学习中 , 借助他人的对话和思考 , 突破了原有的认知 , 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
参考文献
[1] 王丹 . “字母角色化 ”: 拼音教学新 探[J] . 教 学 月 刊(小学版) 语文 , 2022(1) : 43- 45.
[2] 秦艳 . 大单元让拼音教学来次美丽转身 — 一 年级上册第 三 单 元 整 体 设 计 特 点 [J] . 语 文 教 学 通 讯 · C 刊 ,2021(7) : 49- 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