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四关三站”解决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4:4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以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为突破 口 , 以“四关三站”为实施路径 , 即“环境适 应关”“生活 自理关”“人际交往关”“学 习 自 立关”四关和“名师助力站”“教研加油站”“家校 联 心站”三站 , 促进新生入学后的梯度适应 , 更好地促进新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品质培养 。

  幼小衔接 是 幼 儿 园 向 小 学 平 稳 过 渡 的 教 育 过程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 点 , 分解其需要适应的内容 , 可以缓解一年级新生的入 学焦虑 。通过 整 合 入 学 环 境 、 入 学 课 程 、 教 师 研 学 、家长支持等 , 积极营造安全 、愉悦 、积极 、协 作的氛围 , 让一年级新生在情境中学习 , 可以促进 其入学的梯度适应 。

  一 、“四关”养习 , 建构梯度适应的“脚手架”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 他认为学生如 何学着做事的 , 教师就应该如何教 , 做就是学和教 的源泉 。 四大关卡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 为儿童从 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搭建“脚手架”, 在趣味 通关中实现平稳适应的“软着陆”。

  1. 勇 闯环境适应关

  一是别样入学礼 , 增强身份认同感 。仪式感是 一种启蒙教育 。入学礼是幼儿园步入小学的成长标 志 , 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 是适应性教育的渗透 , 它 可以促进新生通过隆重 、庄严的入学礼 , 适应新环 境 。开学第一 天 , 学校围绕“童画 · 童言 · 童梦”主 题 , 打造“气球拱门”“风车小道”“小学导学图”等迎 新环境 。穿越“幸福桥”, 是由高段学生用双手搭建 的“入学隧道”, 一年级新生在温暖和友爱中来到童 话式的“入学门”; 击鼓鸣志 , 用鼓槌在校园标志性 建筑旁敲响小学生活的第一声 ; 投掷心愿卡 , 将来 到小学后的第一个心愿放置在教室入口处的“成长 箱”内 ; 校长启蒙礼 , 校长亲 自给每位新生送上 入学大礼包…… 这些仪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 , 加强 了学生的身份认同 。

  二是基地大探秘 , 提升校园熟悉感 。基地大探 秘活动充分考虑儿童现阶段的心理特点 , 以探索校 园的形式 , 发掘学生探索新环境的兴趣 , 促进新生 更快 地 熟 悉 校 园 。 活 动 通 常 在 开 学 前 三 天 开 展 , 采用“一 游二导 三 探”的 方 式 , 提 高 学 生 熟 记 学 校 建筑的积极性 。 “一 游”即 新 生 以 游 园 形 式 开 展 探 秘活动 ; “二导”即“导览 图”“小 导 游”, 新 生 借 助 图文并茂的“校 园 探 索 图”, 与 高 段 学 生 结 对 同 行 去“基地”打 卡 ; “三 探”即 一 探 教 师 办 公 室 , 二 探 专用教室 , 三探 校 园 美 景 。 通 关 即 可 获 得 校 园 徽 章 , 兑换小礼品 。 该 活 动 促 进 学 生 在 有 趣 的 游 戏 中适应新环境 。
\

  2. 独闯生活 自 理关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最大的差异在于自理能力 。入学前的儿童在幼儿园得到无微不至的 照 顾 , 不少儿童缺少生活自理能力 , 这给一年级新生适应 集体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 因此 , 教师需要通过 一 定 的技术手段加强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 。第 一 , 生活 挑战赛 , 以赛 促 练 , 提 升 趣 味 。 活 动 设 在 开 学 第 二周 , 通常以轻松的游戏 、连贯的任 务 形 式 串 联 , 旨在检验新生 的 行 为 习 惯 , 促 使 其 尽 快 适 应 新 生 活 , 形成独 立 生 活 的 能 力 。 挑 战 赛 操 作 步 骤 为 : 一是设计生活化的相关课程 , 安排一年级专属课程 表 ; 二是编排“闯 关 说 明”并 制 作“闯 关 卡”; 三 是 有序组织学生进 行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训 练 , 通 过 挑 战的学 生 获 得 奖 章 。 第 二 , 微 课 资 源 库 , 看 练 结 合 , 扎实 掌 握 。 教 师 根 据 儿 童 需 养 成 的 行 为 规 范 , 列出必备技 能 清 单 , 组 织 高 段 学 生 拍 摄 微 视 频 , 分 为 整 理 篇 、 吃 饭 篇 、 队 列 篇 、 如 厕 篇 等 八个系列 , 涵盖日常行为规范 。继而组织新生校内 观看 , 回家巩固 , 每 1~2个 星 期 为 一 周 期 , 针 对 其中一项技能 , 开展针对性训练 。针对技能的达成 情况 , 每周都会由全班共同评选出 一 位“小小辅导 员”, 专门指导其他学生解决生活方面遇到的难题 。 同时 , 邀 请 家 长 参 与 评 选 活 动 , 每 季 度 开 展 班 级 “整理大赛”, 拍摄学生成果 , 请家长投票 , 得票最 多的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颁奖仪式 。“小主人”的评 选活动 ,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活技能 , 形成 独立自主的习惯意识 。

  3. 善闯人际交往关

  进入小学后 , 学生的交往对象数量变多 、年龄 跨度变大 , 参与的集体活动 日益丰富 , 这意味着人 际交往圈在不断延伸 。开学第一周 , 学生有着强烈 的情感依恋 , 让每个新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 是让其快速融入集体的重要方法 。一 是大手拉小 手 ,“1+ 1”点对点帮扶 。活动指学校选取部分高段学生与新生结对 , 设计“小红花行动”“校园导览”“生活 顾问”等一对一 帮扶活动 。 “小红花行动”即五年级 学生为新生佩戴小红花 , 增进新生对高段学生的情 感寄托 ; “校 园 导 览”由 高 段 学 生 带 领 新 生 参 观 校 园 ; “生活顾 问”则 由 高 段 学 生 为 新 生 答 疑 解 难 。
\

  二是互动 嘉 年 华 , “1+ N”多 元 化 交 际 。 为 增 加 新生和同学 、老师间的交流 , 学校在开学第二周举办 盛大的“互动嘉年华”系列活动 , 包含“梦幻华尔兹” “美食大狂欢”等 , 以派对形式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 供趣味平台 。“互动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开展 , 有效促进了新生和同伴间的合作交往 , 增进新生与老生的亲密交流 , 形 成 了“1+ N”的 交 往 效 果 , 丰 富 了小学同伴间的积极心理体验 。

  4. 智闯学 习 自 立关

  创设全学科整合的幼小衔接课程学习 , 以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 , 让新生在活动中体验 、学习 , 在观看 、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 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

  一是主题式课程 , 潜移默化 中 接 轨 小 学 学 习 。主题式课程 , 即 教 师 围 绕 某 个 固 定 主 题 或 系 列 主题 , 从不同学科 、不同领域进行教学 , 提倡学生自主观察 、 自然关联 、发散跨界 , 教师给予适当支持和引导的一种课程活动形式 。该课程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 培 养 倾 听 、 表 达 、 合 作 、 书 写 等 习 惯 。 因此 , 骨干教师共同开发《新 生 积 极 适 应 课 程 教 学 手册》, 包含“数学快乐岛”“绘本阅读”“节 日 印记”等课程 。 以适应教育为目的的主题课程有的进行了学科内部的整合 , 有的则为多学科整合 , 通过衔接幼儿园的教学方式 , 使学生逐步适应正常的小学作息制度与生活 。

  二是幸福童玩 日 , 趣味随学 中 爱 上 小 学 课 程 。 学校将每周五设为“幸福童玩 日 ”, 周五下午有全校 打通的选修课程 。新生在高段学生的带领下 , 来到 不同的选修课教室 , 参与“声音博物馆”“巧手乐天 地”“科学奇趣园”“花样跳绳馆”等共 60余门课程的学习 。新生共同参与选修社团 , 其乐融融地在书法教室里赏墨宝 , 在音乐世界中听琴语 , 在劳技室里大显身手 , 感受体验式学习 、项 目式 学 习 的 精 彩 ,拉近与小学多样课程的距离 , 从而促使其从心底爱上学习 , 爱上小学生活 。

  二 、“三站”护航 , 打造适应教育的“助推器”

  “三站”护 航 包 括“名 师 助 力 站”“教 研 加 油 站” “家校联心站”, 为新生 入 学 适 应 提 供 了 保 障 机 制 , 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助推梯度适应性教学 的有效开展 。

  1. 名师助力站 : 钻研学科 , 点亮技能

  “名师助力站”是指开设名师工作坊和成立专家 智囊团 , 为指导 新 生 的 适 应 性 教 育 搭 建 有 力 的 平 台 。一是名师工作坊 。邀请名师定期入驻校园 , 深 入一年级各班指导适应性课程的开展 , 引导一 年级 教师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 , 帮扶开展幼小衔接课题 活动等 , 这对于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二是专家智囊团 。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 , 以 讲座 、沙龙等形式为新生家长如何处理幼小衔接问 题提供建议 。在入学适应方面 , 家长对于如何准备 孩子的学习生活 , 孩子是否能适应小学生活充满疑 惑 。“专家智囊 团”的 近 距 离 指 导 , 启 迪 了 新 生 家 长 , 也促进了优质经验的分享 。

  2. 教研加油站 : 团 队合力 , 提升理念

  “教研加油站”是 以 幼 小 衔 接 为 主 题 的 教 研 模式 , 小学低段教 师 与 幼 儿 园 教 师 共 同 开 展 园 区 互 访 、课堂观摩 、教学展示 、主题研讨等活动 。

  一是多校联合 , 打造幼小研 修 共 同 体 。 “幼 小 研修共同体”是 一 个由小学低段教师和幼儿园教师 共同组成的教研团队 , 合力研究“幼小衔接”适应性 教育 , 在共同的教研和互访中碰撞思维 。学校和幼 儿园紧邻为这一共同体的成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 件 。该共同体不仅增加了低段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小 衔接”工作的认识 , 也促进了教师对课程设置 、教学 方法 、幼小平稳过渡等问题的不断思考 , 更好地促 进新生入学适应 。二是校内研磨 , 组建适应教育攻 略群 。“适应教育攻略群”由学校领导团队 、低段教 师 、家庭指导站共同组成 , 旨在共同研究适应教育相 应攻略 , 并基于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情况的处理 , 开展问题诊断式研究 , 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学生在入学适应期间 , 不仅 存 在 普 遍 性 问 题 ,也存在突发性情况和 特 殊 化 问 题 , “适 应 教 育 攻 略群”将在必要时针对 具 体 案 例 开 展 行 为 分 析 , 从 根 本上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

  3. 家校联心站 : 智慧碰撞 , 心 灵相通

  “家校联心站”由家校联手 , 为新生适应提供策略 , 科学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 通过“家 校 直 通车”“亲子评价卡”等形式增进家校间的互相理解 与共享支持 。

  (1) 家 校 直 通 车 , 助 力 孩 子 成 长 。 “家 校 直 通 车”指学校通过家访 、家长咨询 、 问卷调查等 形 式 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 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 指导 家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 , 学校给每 位新生家长提供《新生家长指导手册》, 并根据家长 的需求 , 推出“和新生家长聊聊”系列微信推送 。具 体操作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 阶段是加强幼小衔 接服务 , 提前介入做好新生家长咨询 , 做好新生入 户家访 , 访谈了解新生情况及家长需求 ; 第二阶段 是编制相关问卷 , 家长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回 答 ; 第三阶段是针对家长关注的问题以及问卷调查 结果编写《新生家长指导手册》, 精心设计新生家长 系列课程 。“家校直通车”系列活动帮助家长科学客 观地认清问题 , 正确引导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 , 有 利于形成家校 合 力 , 这 对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生 活 习 惯 、学习能力 、 良好性格大有裨益 。
\

  (2) 亲 子 评 价 卡 , 关 注 每 日 生 活 。 “亲 子 评 价 卡”是学校为促进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专门制作 的评价卡 , 以学生自评 、家长评价的形式记录每 日 生活 , 关注适应情绪 , 引导学生养成“上学不迟到” “放学按时回家”“按 时 作 息”“每 日 锻 炼”等 良 好 习 惯 。其形式多样 , 有精心设计分发给 学 生 的 卡 片 , 也有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心情晴雨表”跟踪图 , 还 有活用“班 级 优 化 大 师”等 APP, 基 于 数 据 持 续 关 注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情况 。

  参考文献

  [1] 吴卓 , 郭媛媛. 主题式入学适应周的课程实施与评价[J] . 江苏教育 , 2022(74) : 51-53.
  [2] 张瑞 , 丰于芳 . 三问三寻 , 变入学焦虑为入学期待[J] . 山东教育 , 2022(Z7) : 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