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10:01: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物理力学学习需求为主要依据,从要善于树立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积累良好学习方法、提升审题技巧、做好受力分析、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技巧掌握程度,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技巧;做好受力分析

  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力学知识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模块,学生必须掌握.我们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解决力学问题时,需要独立思考和分析,针对解题技巧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在自我实际做题中不断分析,能够灵活使用学过的物理力学知识,掌握更多解题技巧和步骤,强化我们解题速度,进而可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1高中物理力学解题程序

  物理是一门理科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也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我国的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仍是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也是处于表层阶段.在所学习的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内容当中,将物理力学的解题可以分成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看清题目,明确题目给出的信息,确定对象,进一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或者运动情况,进而对实际的解题步骤、思路更为明确;其次,运用学习的力学定律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给出相关的方程式;第三,在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而找到已知与未知的条件,整合实际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列出算式.

  在解题的期间,通常会遇到解答一个、多个力的情况,因此需要格外注意:(1)从力开始,进而明确四个点,也就是所说的条件、大小、方向与作用点;(2)如果有两个力,就需要掌握不同力之后促进另外一个力的整合.如果两个力都相互平衡,由此运动就是匀速直线或者静止的,反之就会失去平衡;之后,假如存在三个力,就应当掌握四个之上的知识点,三个力通常都平衡,随后运用矢量三角形法则进一步掌握力的大小与方向,另外一个力的方向;(3)如果存在四个以上的力,就需要运用正交分析的形式进行.在选择解题技巧的期间,应当整合实际的解题过程与相关原理.在全面审清楚题目之后,对条件以及需求更好的了解,进一步明确受力的情况与相关运动状态,依照物理规则,全面将表达方式进行罗列.

\

  2在当前高中阶段物理的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但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科间的联系这一方面的认识尚浅,使得学科间的界限明显,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约束,缺乏对于数学的运用以及建模能力.依照近十年来的高中阶段物理考试的真题来看,表明了试题的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于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对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是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要求.

  2.1学生思维单一,缺少感性认知

  要想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物理学感性知识.因为,物理中具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在物理现象不是十分明显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利用自身的感性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物理中存在的规律和概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许多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例如,在学习有关于力学方面的知识时,许多学生没有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受到阻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面对物理学习的信心,从而厌恶这门学科.

  2.2学生缺少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力学这部分学习中,学生通常在区分力学概念方面遇到困难,这将会导致他们对力学问题的回答受到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涉及力学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学生仅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准确记忆的.或者在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时,由于学生对题中的物理语言不能够全面理解,导致知识点混淆或其他方面的问题.然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数学意识和对数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能力.许多学生把物理和数学看作是两门不同的学科,难以实现将这两门学科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学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3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研究

  3.1要善于总结和分析

  借助日常对力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总结出,力学问题一般都是能量守恒、运动定律等内容解决,所以物理学习则和化学、生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所以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数学知识.例如可以使用数学知识中三角函数和几何图像知识等,因此在学习力学知识前期,需要积累相关知识内容,借助函数知识、物理定理总结,学生之间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最终形成正确解题思路.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生还要充实掌握数学知识,强化自身知识理解程度,以此不断提升物理学习质量和效果[1].

\

  3.2养成良好物理学习习惯

  我们在学习期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不过学习习惯养成便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观念.我们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善于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巩固学习,可以正确掌握物理符号和解题步骤[2].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物理考试中正确解决问题,明确物理解决思路,将文字和符号准确带入到物理学习之中.物理压轴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解题中一定要分析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针对性推理和分析,将相关基础公式全部书写在纸张上,再针对知识进行分析,最终能够解决物理习题.并且在解决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形成良好审题习惯,要认真阅读每一个习题,善于观察和分析,在不断提升解题基础上,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物理问题[3].

  3.3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哪科学科知识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将基础知识融入心中,从物理概念入手进行学习,提升对物体知识的理解程度[4].在高中物理学习期间,我们总是会不停歇的接触到全新物理概念和知识,特别是力学部分知识涉及内容非常繁琐,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期间就会存在很大的困境,不过力学基础知识对于我们解决问题具有一定价值,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期间一定要强化物理知识记忆和理解,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概念,一定要将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牢记于心.

  在日常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准备一个物理笔记本,将学习的物理知识和重点等记录下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还利于学生记忆和学习物理知识,进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习题训练和审题阶段都要将概念标注出来,强化理解,针对性分析物理知识,以此不断提升物理解题准确性[5].

  3.4提升解题技巧

  在解答物理力学习题时,学生需要对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含义进行分析,只有掌握物理真正内涵,才会对物理习题中有效信息进行整合,能够快速分析物理习题中存在的内容,掌握变化的物理量,所以需要学生在解决物理力学知识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审题技巧,在审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将知识点混淆,要善于标注和分析,认真读好每一句话,防止物理学习落入陷阱之中,以此不断提升做题效果[6].

  另外,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主要技巧和对策,是我们所有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在实际受力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在最快时间内寻找到题目中各阻力和需要求解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例如在大多数力学物理试题中,包含物体受力知识比较多,和一个物体受力相对比,不同物体之间必定会存在一定相互作用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各个物体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要整体性考虑和分析[6].并且,对多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整体法,借助整体法对物理习题进行解决和处理,也就是将物理习题中给予的条件和题目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解决,依据整体情况列出整体公式,进而在依据顺序对物体受力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能够获得物体受力大小,使得解决物理问题过程更加准确和快速,以此不断提升物理解决问题实效性.

  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时,一定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掌握研究物理知识的基本技巧,针对物理知识认真审题和分析,在学习期间注重力学知识基本概念,进而可以掌握多元化解决物理习题的方法,并依据物理题目中隐藏的条件进行分析,灵活使用物理知识,善于总结物理知识.在反复练习和解题中总结出具体解决物理习题的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注重锻炼,学习之中强化力学概念知识理解,认真审题分析,以此不断提升物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便于在高考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丛语.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9):83.

  [2]赵宇航.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探索[J].文理导航,2017(11):44.

  [3]马驰腾.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3):64.

  [4]黄梦春.浅谈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J].新课程,2018(6):238.

  [5]匡嘉豪.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17(29):22.

  [6]罗晨彧.应用简捷解题方法提高高中物理力学

  解题效率[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4):6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9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