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55: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质疑是获取真知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黄金期,加强对 小学生质疑精神、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视,可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 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 力的意义入手,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展开探讨,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质疑能力

  质疑即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质疑 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提出疑问的能力。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思考、学 习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 动力和法宝, 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思维有着积极意 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 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语 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需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让学生在深入 感悟和思考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小学语文阅 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质疑能 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乐于 质疑,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吸收所 学知识,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考能 力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 生质疑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 力、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虽然兴趣 能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可 促进深度阅读达成,但是阅读过程缺 乏高阶思维参与,那么阅读活动往往 会平淡无味,难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价 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则可以提升学 生问题觉察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发 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 这样整个阅读过程会更加有趣,富有 逻辑和悬念,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随 之高涨。有质疑就会有思考,教师通 过引导、鼓励学生质疑, 改变传统“教 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改变学 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主体性,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增 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使 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深 度学习的效果。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 重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学 生语感及思维。阅读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石、语言表达的手段,而引导 学生批判性地阅读文本内容、理解文 本内容、品读文本语言,才能促使学 生获得语文素养及思维能力的持续发 展,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 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在阅读中 引导学生质疑,则可为学生提供思想 互动交流的平台,推动学生以阅读文 本内容与作者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从而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讨 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文本的 思想价值,这对活跃学生思维、促进 学生思维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学生 在质疑、释疑、交流讨论中,其语言 表达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锻炼 和提升,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奠 定扎实基础。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 能力

 
 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 用能力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 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集中在 语言训练的教学,且在字词解读、文 章大意分析上花费较多时间,但是对 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评价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关注 不够高。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动 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则可以改变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提 供主动思考、探究的空间,让阅读更 加有深度, 对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有积极意义。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 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 于质疑

 
 “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 边思考的习惯”,这种说法体现了质 疑型阅读的价值,以及对学生思维能 力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从当前小 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在传统教育理 念的束缚下,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 学模式仍然较为常见,学生长时间处 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容易让 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使得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主动质疑、思 考,而是被动地等着教师讲解,导致 学生缺乏质疑意识。再者,在以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方面为 了赶课程、赶进度,另一方面会因为 学生提出的质疑内容简单或者想法独 特,从而对学生质疑提问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不敢质疑、不愿质疑,会担 心自己的提问是否恰当,甚至以后不 敢提问。因此,想要促进学生质疑能 力发展,教师应当想办法为学生创造 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以良好的氛 围影响学生, 促使学生敢于思考质疑。

  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保持 和善又不失强硬的态度,对于勇敢提 出质疑的学生,要及时肯定、鼓励, 并给予正面评价;对于提出精彩问题、 合理质疑的学生,需及时给予夸奖, 以增强学生的质疑体验,使其从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对于从前不善言 辞或者不敢质疑提问的学生,则需要 给予更多引导、帮助,并鼓励他们大 胆质疑。基于此,让全体学生认识到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不会受到 讥笑或者批评的,从而营造和谐的课 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步 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促使全体学生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阅读质疑中, 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质疑意识。此外,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质 疑提问,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潜 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质疑 习惯。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愿 意质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兴趣 的重要性, 想要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就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 趣,让学生愿意提问、爱上提问。只 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质疑意识, 并大胆地提出质疑、发表见解,从而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这就 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办 法融入趣味元素,让学生对阅读产生 兴趣,从而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奠 定基础。

  例如,在阅读教学统编版二年级 上册《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先简 单为学生介绍该文章的故事梗概及历 史背景,如“吴国孙权送了一只大象 给曹操,曹操非常开心,在大象运输 到许昌时,曹操就带着儿子曹冲一同 去观看,因为曹操以及他儿子、随行 的文武百官都没有见过大象,大家看 着又高又大的大象,很好奇它到底有 多重。于是曹操就询问谁有方法能够 称出来大象的重量。要知道当时的条 件没有足够大的秤去称量大象,大臣 们纷纷献计,但是都不可用,最后曹冲说他想出了称大象的方法。” 在讲解了故事背景之后,教师可以 带领学生阅读题目,让学生对题目 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此时教师可 以启发学生思考, 自己在读了题目、 了解了故事背景后,有没有什么疑 问。学生纷纷质疑, “大象那么大、 那么 重,怎 么可能 称得了 它的 体 重? ”“当时就有那么大的秤去称 大象吗?”“曹冲想的是什么办法? 他的办法真的可行吗? ”这样学生 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 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让其阅读过 程中更有针对性,这对培养学生边 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加深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均有积极意义。

  (三)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 会质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质疑意识和习惯,其目的在于激 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 形成认知矛盾冲突,激活思维,主动 参与到疑问的分析、解答中,以此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从 而达到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的 教育目的。但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 小学生的质疑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 低年级学生学习经验少、认知能力低, 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提问 时,其问题多以“某个词语或者某句 话是什么意思”为主。这样的质疑方 式,虽然较为具体,但问题通常较为 浅显, 不利于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 甚至过多的简单化问题,还会占用较 多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及教 学质量。还有很多学生,虽然想要质 疑提问,但是不知道要怎样质疑、从 哪些方面质疑,所以存在较强的盲目 性,或者干脆选择沉默,不质疑、不 发言,这些情况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也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 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为学生 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要重视 对质疑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质疑。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下述几个 方面着手进行方法指导。

  1. 从文章题目入手,指导学生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内 容的高度概括。阅读题目,可以让学 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初步印象, 可以说, 题目是阅读文本和学生情感间的第一 个接触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题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 生掌握质疑提问的方法,从而促使学 生学会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内容。

  例如,在阅读教学统编版一年级 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通过“猜谜 语”的方式引入课堂内容,在学生 猜出“壁虎”这一谜底后, 教师可以 借助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壁虎的 相关视频, 如壁虎捕捉蚊子的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促 使学生对壁虎的外观有基本了解。

  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 文题目,从题目切入,并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的疑问。此时,很多学生 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小壁虎自己 有尾巴, 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小 壁虎借尾巴是做什么用的? ”“它 要找谁借尾巴?它借来尾巴了吗? ” 等等。这样课堂质疑就自然而然形 成,同时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也 被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就 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带着质疑问题去 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解决 疑惑。


\

 
  2. 从文章内容入手,指导学生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非 常多,同时有些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丰富,这也为学生质疑思考创造 了良好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从文章内容出发,给予学生指 导帮助,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质 疑提问。

  例如,在阅读教学统编版二年级 下册《小马过河》时,对低年级学生 而言,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涉及的 角色较多,而且蕴含的哲理丰富,若 不加以引导,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 的理解。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带领学 生读完课后题目之后,便可以引导学 生思考, “读了文章题目,你有什么 疑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此时, 很多学生回答,“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他要怎么过河?最后他过河了吗? ” 在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后,教 师就可以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内容 的分段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 问题的答案,从而构建起“质疑—— 思考——释疑”的学习过程,以此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质疑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通过思维 导图的方式对老牛、小松鼠、小马妈 妈的话进行整理,以简单明了的语言 呈现出来,形成对比。之后可以引导 学生讨论不同角色对“河”的深度的 看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 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 疑问,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对同一条河的 看法有这么大的区别? ”还有学生提 出了这样的疑问: “最后小马下河试 了试,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 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为什 么他们三个对河水深浅的说法都不一 样,到底谁说的对? ”这样通过课文 内容给学生引导启发,可以让学生通 过主动提问质疑、思考探索,加深对 文章内涵主旨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阅读为语文教学的精髓, 质疑则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在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培 养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的重视, 并通过为学生打造和谐、良好的课堂 学习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重 方法指导等多元方式鼓励、引导学生 质疑,帮助学生掌握质疑方法,以切 实提升其质疑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瑛 . 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小 学三年级为例 [D]. 杭州 : 杭州师范大 学 ,2017.

  [2] 时新良 . 走出困境 , 突破重 围——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 疑能力的培养 [J]. 作文成功之路 ( 下 旬 ),2017(9):60.

  [3] 洪欣园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 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J]. 智力, 2020(20):75-76.

  [4] 占振华 . 且疑且思且徐行 为 阅读点亮一盏灯——浅谈阅读教学中 质疑能力的培养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18(12):24.

  [5] 陈佳丽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考 试周刊 ,2020(46):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7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