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包括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 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 ,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道德品质等 ,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核 心 素养的养成 。 因此 ,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 , 同时结 合课堂教学内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 以期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 弘扬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 而沉淀的文化精华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 , 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 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 需要明确文化育人的 功能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 学活动中 ,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 , 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 增强民族自豪感 , 进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
一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的作用
1.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养成
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中 , 教师需要 聚焦于良好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关于品行的内容 , 如诚实守 信 、 谦虚为人 、乐于助人等 。 因此 ,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 质的养成 , 提升其道德品质素养 。
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古诗词 、文言文 、成语 、歇 后语等内容均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这些内 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 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这些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 , 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 提升核 心素养 。例如 ,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引导学 生对汉字起源与发展形成基本认知 ,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兴趣 , 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3.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 爱国热情 。通过学习语文知识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形成全面认知 , 树立文化自信 。课堂上的趣味性 传统文化活动如诗朗诵 、寓言故事表演等 , 不仅能 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 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4.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 的 关 键 时 期 , 该阶段开展 的 教 育 活 动 往 往 会 影 响 学 生 的 思 想 认 识 。 因此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 , 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熏陶下 形成民族意识 ,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
二 、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的实践策略
1. 结合现实生活 , 引入传统民俗活动
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既属于 一 种 社会现象 , 为人们长期生活中创造的产物 , 也属于 一种历史现象 , 是历史发展中沉淀下的产物 。 陶行 知先生曾提出 “生活即教育 ”的理论 , 提倡 “做中学 ” 的理念 。 因此 , 通过结合现实生活 , 在小学语文课 堂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并结合教材内容 适当地引入传统民俗活动内容 , 如节日文化 、 民间 风俗 、 民族服饰等 , 有助于学生积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知识的积累 。
例如 , 在学习《腊八粥》这篇文章时 , 教师可引 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 通过翻阅书籍 、上网查找资 料或向家长请教 , 提前了解关于 “腊八粥 ”的民俗文 化 。在课堂教学中 ,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所收集到的 资料 , 并 将 生 活 经 验 引 入 课 堂 。 例 如 , “腊 月 初 八吃 ‘腊八粥 ’的习俗自宋代便有 , 主要由大米 、小 米 、薏米 、红枣 、莲子 、花生 、桂圆等原材料熬煮 而成 。”同时 ,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 更多关于传统节日以及相应民俗活动的资料 , 拓宽 学生的文化视野 。
2. 依托文化故事 ,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 教 师可依托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等 , 调 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
例如 ,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 , 教师可先 对《史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进行 讲述 , 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所遭遇 的种种磨难 。 随 后 , 再 引 出 教 材 中《将 相 和》的 故 事 , 讲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 再对主人公廉颇和 蔺相如的人物特点及相关事迹进行介绍 。通过这样 的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 , 也 让学生产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 。 同时 , 在教学活 动中 , 教师也要侧重讲解两位主人公身上的优良品 质 , 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
3. 拓展相关史料 , 渗透传统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 教 材 本 身 ,而应拓宽视野 , 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 资 料 ,借用教学内容相关史料辅助学生理解 , 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 , 培养民族自豪感 。
以《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教学为例 。这篇文章讲述了西门豹在查清事实后 , 运用巧计对巫婆和官绅进行惩治 , 并带领老百姓兴建水利的故事 , 向读者展现了勇敢 、正直且睿智的历史人物形象 。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西门豹的形象 , 可以拓展讲述《西门豹罢官》的历史故事 , 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门豹的正直一 面 。 同样 , 在学习《赵州桥》时 , 教师可以重点讲述桥梁的宏伟和古代匠人的工匠精神 ,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 深深折服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和智慧 。 同时 , 还可以在课堂最后拓展我国其他桥梁的资料 , 如泸定桥 、港珠澳大桥等 , 让学生对中国的桥梁文化有更深的感触 。
4. 借 助 成 语 故 事 , 增 强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熏陶
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特色 , 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和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成语故事的课文 。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 ,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对应的动画片 , 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角色表演 , 让学生亲身感受成语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
以《守株待兔》为例 。这则成语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 讲述了农夫在农田劳作时无意中看到一 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 于是农夫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野兔再次撞死 , 结果荒废了自己的田地 , 但再也没有等来兔子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同名动画 , 引导学生结合观看到的动画内容去阅读理解 , 从而了解故事的意义 。 随后 ,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农夫的行为进行评价 , 让他们认识到不能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信念 ,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
5. 古 文 鉴 赏 教 学 , 实 现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传承
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的 语 文 教 材 中 , 古 诗 词 、文言文等古文占据着一定比例 , 这些经典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 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因此 ,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 教师需要对古诗词 、文言文等进行精心设计 , 引导学生展开深度 鉴赏 , 细细品读经典古文中的内涵 , 实现传统文化 的感染与有效传承 。
例如 , 在教学《元日》这篇古诗时 , 作者在诗中 描写了新年第一 天热闹 、万物复苏的景象 。在课堂 教学中 ,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题目的意思 : “‘元 日 ’指的是 一 年的第 一 天 , 即春节 。春节是中华 民 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这一节日有着四千多年 的历史 , 而在宋朝 , 老百姓是怎样过春节的呢?”随 后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朗读 , 尝试着结合教材中的注 释与自己的积累去理解诗词含义 , 然后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宋代人过春节时的习俗 , 如喝屠苏酒 、贴春 联 、放鞭炮等 。在这类古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 育的点非常多 , 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理 解和记忆 , 也能促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动机 。
6. 把 握 教 学 契 机 , 灵 活 渗 透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化
从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来看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有效渗透相对于汉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具挑战 性 。因此 ,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 教学思路 , 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 灵活地渗透 传统文化 , 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育人功能 。具体来 说 ,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 、课堂 讨论 、小组合作 、课外拓展等不同环节中找到渗透传 统文化的契机 , 扩充课堂容量 ,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 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相关内容时 , 教师可以鼓 励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查找关于故宫的相关资料 , 包括故宫的建筑风格 、历史发展等 。教师可以提前 收集精美的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 制 作成课件 , 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仿佛置身气势恢 宏 、 建筑精美的故宫之中 。 随后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 点分析故宫的地理位置 、艺术风格 、整体布局以及 历史地位等 , 对文章的论述顺序进行重点关注 , 从 而尝试着绘画出游览故宫的路线图 。通过在课堂教 学的不同环节中灵活渗透传统文化 , 能让学生对我 国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文化有所了解 , 进而增强他 们的民族自豪感 。
7. 打造线上平台 , 拓宽文化教育渠道
如果传统文化教育仅停留在线下课堂上 , 或者 只是几十分钟的时间 , 其教育效果可能不够 明 显 。 因此 ,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 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 构 建传统文化教育的线上平台 , 通过拓宽教育 途 径 , 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灵活化和高效化 。
例如 , 教师可以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需要 , 在线上学习平台上制作并推送关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主题短视频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 看 。 同时 , 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讨论 , 分享 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 、 听到 、感受到 的 传 统 文 化 , 分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有 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 。 此外 ,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每周约定时间进行线上 直播 , 解答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 , 以视频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 性 , 发挥线上学习平台的优势 , 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效果 。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 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 内容中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的 衔 接 点 , 通过灵活运用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 、课堂讨论 、小 组合作 、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 , 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 同时 , 借助线 上 平 台 的 方 式 , 拓 宽 文 化 教 育 渠 道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 统 文 化 教 育 , 提升核心素养 , 成长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 豪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参考文献
[1] 孙文娟 . 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研究[J] . 智力 , 2022(7) : 88- 90.
[2] 黄现荣 .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 略论述[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1(4) : 28- 29.
[3] 杨雯清 . 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J] . 汉字文化 , 2022(18) : 100- 102.
[4] 倪菲 . 小 学 语 文 古 诗 词 教 学 中 强 化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的 策 略[J] . 吉林教育 , 2022(31) : 49- 51.
[5] 陈骥 . 小学语文传统 文 化 教 学 策 略 分 析[J] . 基 础 教 育 论坛 , 2022(19) : 103- 104.
[6] 李芹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J] .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2022(10) : 51- 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