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能否在体育教学中助长学生竞技精神 、帮助学生养成定期锻炼好习惯 , 已经成为 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大单元教学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有助于增进体育教学的系统化 、深入化与科学化 , 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养成健康体魄与良好心态 ,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运动技巧 , 形成良好体育品格 。本文探 析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及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 寻求合适的方法促进大单元教学顺 利实施 。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 利用体育教 学引导学生进 行 有 效 的 体 育 锻 炼 , 对 调 节 学 生 心 态 、增强学生体魄 , 都能够起到较为积 极 的 作 用 。 然而 , 受教学形式限制 ,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往往只 局限于小单元教学 , 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 定缺乏系统性 与 针 对 性 , 以 至 于 教 学 往 往 流 于 形 式 , 许多学生并未在学习中养成适用于终身发展的 体育核心素养 。而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则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
一 、核心素养理念下推进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 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 ,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涉及许多方 面 , 不仅包括帮助学生对整个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有 清晰了解 , 更牵涉到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 形 成一定的价值取向 , 以正确态度看待竞技体育中的 成功与失败 , 学会尊重对手 , 从而让体育精神渗透 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 , 推 进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 , 对于完善学生能力 , 拓宽学生视野都有着积极意义 。
所谓 “大单元教学 ”, 即指站在全局视角 , 结合 体育学科特色 ,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 以构建有 系统性 、针对性的体育学科教学体系 , 针对不同体 育学科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 以在 一 段时 期内让学生对某个运动项目有完整认识 , 对运动技巧加以掌握 。
一 方 面 , 大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具 有 较 强 系 统 性 , 通过对某个 体 育 知 识 的 深 入 学 习 , 学 生 在 较 长 时 间内逐步掌握某项运动技巧 , 提升自己运动水平 ; 另 一 方面 , 大 单 元 教 学 也 具 备 较 强 的 针 对 性 , 它 能够在明确 教 学 目 标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对 某 个 教 学 环节或教学 内 容 的 设 计 , 把 培 养 学 生 运 动 能 力 的 要求落到实 处 , 在 具 体 教 学 活 动 中 促 进 学 生 运 动能力增长 。
由此可见 ,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推进高中体育大 单元教学 , 有助于结合学生实际需求 , 构建更加有 针对性 、系统性的教学体系 ,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兴趣的同时 , 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能力 提升与价值观形成 , 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二 、核心素养理念下设计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 的思路
1. 教学内容的确立需要基于学生发展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是确保大单元教学顺利 得以实施的首要问题 。 因此 , 在确定教 学 内 容 时 , 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 仔细思考高 中阶段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应该掌握的知识与具 备的能力 , 在明确教学方向的基础上合理对教学内 容进行汇编 。一般而言 , 高中生除了掌握一些基本 运动技巧外 , 还应当对运动规则加以了解 , 并具备 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意识 。 因此 , 在课程内 容设计上 , 体育教师不妨先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 主 ,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 , 增进学生对某项体育 运动的认知 , 再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不断提升运 动水平 , 最后举办比赛逐步培养他们的团队默 契 。 此外 , 每位同学 对 体 育 运 动 所 感 兴 趣 的 点 有 所 不 同 , 有的同学因为身体素质较为优异 , 所以热衷于 参与体育运动 , 有 些 同 学 则 更 加 擅 长 熟 悉 体 育 规 则 , 往往喜欢担任裁判 。不论裁判还是运动员 , 都 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教师可根据他们 的兴趣特点 , 利用体育教学向他们普及相关知 识 , 让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充分得以发挥 。 总而言之 , 高 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构建是个系统性工程 , 唯有基 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 才能在 有限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价值 , 使学 生在学习中形成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 。
2. 教学模块的构建需要遵从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能力增长与认知提升并非一蹴而就 。 高 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繁重 , 能否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 在有限时间内拓宽学生视 野 , 并引导学生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 便 显得格外重要 。而在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模块构建 过程中 , 教学系统的整体性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也 不容忽视 。 唯有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引入适当的教学 目标 , 对学生在每次体育课程当中的训练量及需要 掌握的知识点有清晰明确的规划 , 才能逐步引导学 生在学习中加强运动能力 , 才能避免因拔苗助长而 给学生身体带来伤害 。一方面 , 学生在身体机能上存在不小差异 , 而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唯有充分关心每一位学生 , 在保证学生健康及安全的前提下 ,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身体机能的加强 , 才能让学生理解长期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 树 立 健 康 运 动 、科 学 健 体 的 理 念 ; 另一方面 , 大单元教学专题的构建是个系统性 工 程 ,不论是何种体育项目 , 都涉及对运动规则的熟悉与运动技巧的掌握 , 而只有教师根据学科属性 , 科学构建体育教学模块 , 才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 、 明确化 , 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 , 逐步形成体育运动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例如 , 当以武术专题作为高中体育教学大单元时 , 教师可以先从基本功训练着手 , 按照学时 、学段规划好每节课教学内容 , 让学生对该内容有基础了解 , 再从实战技巧 、 战术演练等角度出发 , 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进行模拟排演 , 以逐步提高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梯度与难度 。
3. 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不同于小学与初中阶段 , 高中生逐渐迈向成年人阶段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 “先生的责任 不 在教书 , 而在教学 , 而在教学生学 。”在构建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当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到首位 , 充分利用好教学环节 ,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思维创造性 , 逐渐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 使自身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例如 , 教师可以举办比赛 ,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比赛队伍的分配 、 比赛计划的安排 、 比赛场地的沟通 , 在学习中懂得如何策划一场体育运动 , 并逐渐掌握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而在教学活动中 , 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尝试论述自身对某些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 从而逐步加强学生思辨能 力 。 由 此 可 见 ,将学生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 是进行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所需考虑的重点 。
三 、核心素养理念下实施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1. 引入不同的体育内容以细化教学主题
经过多年的体育课程学习 ,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早已有了一个相对扎实的水平 , 部分学生也掌 握了一些体育运动技巧 。而高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 大 、学习时间紧 , 能否充分利用好体育 教 学 时 间 , 在让学生身心放松的同时 , 将坚持体育运动的理念 深入其内心 , 已经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 准 。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 “人像树木 一 样 , 要使他 们 尽量长上去 , 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 。”这充分说明 了每个学生都是有特点 、有特长的 , 而教师的义务 则是需要贯彻 “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 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 、思维主动性 , 让学生在融入课堂教学 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自身内在潜能 。 因此 , 大单元教 学 , 教师首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及情感态度 设定不同教学内容 , 让学生拥有选择余地 , 从而使 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顺利融入体育锻炼 , 获 得思想水平的提升与认知层面的开拓 。例如 , 在设 定不同教学主题时 , 教师可以从 “体育文化知识类专 题”“裁判工作专题”“运 动 项 目 的 组 织 与 构 建 专 题 ” “球类竞赛专 题 ”“有 氧 锻 炼 专 题 ”等 角 度 进 行 考 量 , 基于学生兴趣开设不同主题的单元课程 。教师只有 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单元主题的基础上 , 才能更好 地确定专题结构框架 , 确保后续教学的有效展开 。
2. 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制订分层教学计划
大单元 教 学 的 内 容 必 须 “大 ”, 因 为 只 有 足 够 大 , 它才能够包罗万象 , 才能把一个专题所涉及的 内容都囊括在内 , 以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 , 更加具 体地了解某项体育运动或某个运动专题 。但是 , 大 单元教学 的 计 划 必 须 “小 ”, 因 为 只 有 小 得 足 够 详 细 , 小得足够具体 , 课程框架才能清晰化 , 课程目 标才能明确化 , 课程教学才能充分利用每个学时让 学生学有所成 、学有所得 。 因此 , 在教学计划安排 上 , 教师应该在详细拟定好课程安排的同时 , 根据 学生的具体需求 ,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 划分不同的 学习小组安排课程活动 。 以篮球专题为例 , 可以根 据该项运动特点 , 将 “突破分球”“传切配合 ”等篮球 实战技巧划分为不同学时 , 对学生进行授课 , 让学 生逐步掌握篮球这项运动的基本技能 。 同时 , 按照 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 把运动能力较强与较 弱的学生划分一组 , 依靠团队协作 , 充分发挥他们的互补作用 ,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体育运动的同 时 , 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
3.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以问题导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 “活的人才 教 育 不 是 灌 输知识 ,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 , 尽我们知道 的交给学生 。”同理 , 高中体育大单元 教 学 的 目 的 , 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 , 更多的是在于引导 学生掌握运动本领及技巧 , 使他们在了解知识的同 时 , 举一反三 , 从而能够通过自学加 强 体 育 锻 炼 ,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许多体 育运动都有相通之处 , 唯有学生勤于思考 , 在多个 学习专题间拥有跳跃式思维 , 才能避免因学生思维 僵化而难以看到它们的内在本质 。 因此 , 问题导学 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 , 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方 面是非常重要的 。 以篮球 、羽毛球 、足球这三种较 为热门的体育运动为例 , 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中分 别向学生讲述完这三项运动后 , 提问他们这三种运 动有何共同特点 , 如以 “运 动 前 的 热 身 运 动 是 否 相 同?”“在 热 身 时 这 三 类 运 动 是 否 有 各 自 侧 重 的 部 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从而让学生在摸索 、对 比中看到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 , 更好地理解体育 学及力学中的运动规律 , 进而用科学头脑看待体育 运动 , 避免学生 出 现 “只 是 在 不 懂 原 理 的 基 础 上 , 掌握几点运动技巧 ”那样的情况 。
四 、结语
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 , 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 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构建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 , 要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与发展规律 , 把学生能力培养充 分融入教学活动 。 同时 , 引入不同的体育活动拓展 教学主题 , 并利用分层教学及问题导学对教学方式 作出改进 。
参考文献
[1] 张 金 龙 . 大 单 元 体 育 教 学 的 新 思 考 [J] . 体 育 教 学 ,2020. 40(3) : 45- 47.
[2] 马建 , 顾秀 云 . 高 中 体 育 单 元 模 块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 当代体育科技 , 2019. 9(20) : 130- 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