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高中生物
1 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生活化教学指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手段,将富含 生活气息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或者利用某种教学 方式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 式.在不同教学阶段,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有一定 的差距,在高中阶段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以外,还可以 理解为教师将整个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 中,比如通过生物实验或者组织生物课外探究增强 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相较于过去采用的传统教学方 式,生活化教学不会再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脱离 开来,也不会再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制在课堂之上, 而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发 现生物知识的奥妙以及感受生活科技的重要性,从 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开展生活化生物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究
2 . 1 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趣味导入课堂
做一件事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步骤,两 者缺一不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清晰的思路可以理 解为教学计划或者教学目标,这一点绝大多数教师 都不会忽略,因为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而“ 步 骤”则可以理解为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采取的 多种教学活动,例如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能力而开展 的讨论环节,或者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开 展的课堂小测环节,等等.其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 教学的开始环节十分重要,但也很容易被教师忽视, 这导致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 容上.对此教师要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趣味性 的课堂导入展开教学,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者对热门 新闻的讨论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 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 堂导入,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 胰岛素、血糖模型等重点知识方面.问题导入过程举 例:“ 同学们听说过‘ 低血糖 ’这个词语吗? 在日常 生活当中,有谁见过因为低血糖而晕倒的同学或者 路人吗?”这时,有的学生回答:“ 去年军训期间,隔 壁班有个同学因为没吃早饭而晕倒了,应该是低血 糖的原因吧?”这时,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 提出问题:“ 没错,当时教师也在现场,的确是因为 没吃早饭再加上过多运动而导致的低血糖,后来在 同学和班主任的带领下送到了医务室,然后医生给 他为了糖水,休息了片刻就没事了,请问大家医生为 什么要给他喂糖水呢? 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方法 吗?这些方法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 让学生会想到以往学过的有关“ 能源物质”的知识, 即:血糖是提供能量的,血糖越多,提供的能量越多. 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新知识,也涉及到了 旧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可 以让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最后,在学生热烈讨论之 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将要学习的内 容当中:“血糖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那是不是血 糖越高越好? 如果是,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补充血 糖,如果不是,我们又需要从哪些途径控制血糖的高 低呢?”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提问和引导下,学生就 会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和血糖有关的知识,从而培 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2 . 2 巧用多媒体资源融入生活案例,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 学方式的束缚,利用大量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刺激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 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习内容当中.对此, 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融入生活案例,通过 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现象解释课本上抽象化、 理论化的生物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思 维,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比如,在教学《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 一课 时,重难点是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 环的关系,这块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 可能比较难掌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 体视频或者图片来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简单化,引导 学生结合多媒体资料自主阅读课本,简要归纳出物 质循环的特点.当然,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有效 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课件是开展多媒 体教学的基础,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教师要 尽可能的自己设计课件,或者对网上下载的课件进 行更改,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内容;(2) 在开展多媒体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多媒体 课件中的资源虽然丰富,却无法涉及到学生生活的 方方面面,所以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多引导学生提 出质疑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去 讲解生物知识的具体用途和真实含义;(3 ) 在设计 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文字和图示之间的比例,尽可 能通过树状图或者过程图让学生明白某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 . 3 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生物现象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生物科学数据都是通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可以说,生物学的进步离不开大量的生物实验.因此,教师要重视课本上所提到的生物实验,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生物实验室建设情况,生物实验器材配备情况等等)开展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动手实践来让学生掌握生物现象的原理,以及生物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比如,在教学《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部分 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到生物实验室进行 实验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来深入理 解某种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24D 实验 ”为 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教学:首先,带 领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给学生讲解生 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产生、分布和运输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以及生长素的两重性和 向性运动等知识;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以上内容 后,引导学生完成“24D 实验”.由于该实验所需的 时间和步骤比较多,所以为了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 实验并得出更准确的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 成 3 —— 4 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除 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浓度对植 物成长的影响,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小组使用不同浓 度的“24D”进行实验,这样可以通过数据对比让学 生明白生长素的两重性,即: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 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最后,对于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教师一定要认真的 分析、批阅,及时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 如果多个小组出现了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错误,教师 就要对其进行总结,然后再找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讲 解,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和生长素以及其他植物调 节剂相关的知识.
2 . 4 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仅仅依靠有限的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之间很难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要想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就 一 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从一花一木、一 草一树或者小动物、微生物身上去观察、研究并总结其中的生物知识.
比如,在教学《 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章时,教 师可以在讲解完基本的知识点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探究作业,或者根据新课标的安排组织一 些生物实践探究活动,从而在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 人口 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这一课,教师可以将活 动的主题设置为“探索人口增长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在《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 一课,教师可以将活动的主题设置为“ 学会和自然 共存”,让学生自主或者结组完成实践探究报告.要 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缺少课外探究的经验,在他们进 行课外探究之前,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学 生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喜欢自主探究的学生,教 师一定要向他们或者通过交流群向他们家长说明安 全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到安全的地方,并且以安全 的方式完成数据的收集和现象的观察;(2) 为了让 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 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结合问题进行有效课 外探索.问题举例:( 1 ) 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 问题有哪些? 这些问题在身边环境中有哪些具体 的体现? (2 ) 环 境 问 题 对 人 类 发 展 有 哪些 影 响? 你是否受到了身边环境问题的影响? 如果有,请 作出详细的说明;(3 ) 环境恶化会对人类造成哪些 影响,我 们 身 边 有 哪些 环 境 恶 化 的 案 例,作 为 学 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环境变化,或者说我们 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的相处?
最后,教师一定要认真批阅学生的探究报告,虽 然他们的报告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内容,但教师一 定要准确分析其对错,并将最后的结果反馈给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 逐渐成为了高中阶段各个学科常用的教学模式之 一,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 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必须重 视这一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高中生物课本或者其他 学习材料中的生活化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营 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气息,从而有效促进生物教学的 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顺福.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 [ J] . 新课程( 下旬),2019(1) : 153 .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