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词。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质增效、有效发展学生的核 心素养,文章基于作者的研究经验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采取讲案例故事、议教学内容、演情景剧目、 想生活现象、理课堂所学等策略,由浅入深地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形 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 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课堂是培 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基于教学内容找出核心素养培养 目标, 还要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让学生有效、 深入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顺利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出如下有助于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讲案例故事——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强,深度学习意识不足,如 果教师直白讲解基础知识,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 散,无法理解重点信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 。 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教师可以借助与 新课主题相关的案例故事展开导入工作,让学生在趣 味性案例故事的辅助下,主动分析案例故事内容,使 学生在案例故事主人公具体行为的影响下,初步感知 核心素养,自然进入探究状态,为教师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以社会热点话题、学生 身边发生的故事或教材中的插图信息等为参考,编写 案例故事,增强案例故事的运用效果。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学习,我快 乐”为例,本课内容包含“学习的快乐”“战胜困难更 快乐”两个板块,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人格”这一 核心素养,即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学生积 极进取,形成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以本班学生为参 考开发案例故事。案例故事范例如下:
小李经常会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如做家 务、绘画、养花、书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 技能——定期给班级中的小花浇水、松土,整理讲桌 上的物品,出黑板报等。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认为她 很厉害。其实,小李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也遇 到了很多困难,但小李能够积极克服这些困难。
在讲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困 难”两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在案例故事和关键词的 影响下, 学生便可以回忆自己学习知识、技能的经历, 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克服困难。这样,教师便可以自然 过渡到课堂教学环节, 由案例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出“学 习的快乐”相关内容,并以案例故事整体为桥梁,帮 助学生联结“学习”和“困难”两个关键词,指引学 生系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奠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 作的基础。
二、议教材内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案例故事可以初步引发学生思考,但要想有效渗 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还要注意科学运用教 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图文信息,强化课堂教学对 学生思想层面的影响,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分析教师 提供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让学生 更多地参与教材内容分析环节,鼓励学生与同学、教 师讨论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并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图文信息传递的价值理念 [2]。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爸爸妈妈在我 心中”为例,本课内容包含“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 解父母吗”和“爱父母,在行动”三个重要部分,有 助于发展学生“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核心素养, 即 使学生分析家庭美德,做家庭的好成员,并学会处理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为了有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工作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深度讨论教 材中的内容。例如, 针对“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 也 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这句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 展小组讨论活动。活动期间, 学生可以阅读教材中“我 和爸爸买菜”“杨敏的日记”和“爱的味道”三段内 容以及规劝父母改掉不良嗜好的案例,进行发散性思 考,讨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 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梳理教材中的信息, 提出“关 注父母喜欢的菜品”“为父母分担家务”“主动关心父 母的身体健康情况”等, 也有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 提 出“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及时沟通,解决矛盾”“珍惜 父母准备的早餐”等。最后,教师可以汇总各组的讨 论成果,并与学生讨论各种表达爱父母的方式是否可 行,自己应该如何将教材内容讨论成果应用于实践活 动中。而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 辅 助学生深度探究家庭美德。
通过深度讨论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度钻 研教材内容,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让学生在讨论环节 受到更多的积极影响,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三、演情景剧目——拓展核心素养渗透深度
小学生好玩、好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 上“动”起来的方式,使学生沉浸在新课内容分析环节[3]。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表演 情景剧的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拓 展核心素养渗透深度。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且学生 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处于发展状态中,为保障学生 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情景剧表演活动,教师可以给 予学生相关提示,辅助学生编写情景剧内容,设计活 动,构建高效课堂。同时, 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 师还可以设计多个情景剧目提示,让学生基于自己感 兴趣的话题参与课堂活动。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 问”为例,本课内容包含“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 麻烦”“购物讲文明”和“维权意识不能少”四个部分,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 素养,即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有序参与的意识。为更好地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在基础教学结束后, 设计“演 情景剧目”环节, 并为学生提供如下情景剧编写提示:
提示 1:小明在超市选购物品时,拆开了物品的包 装,发现自己不喜欢该物品后将它放回货架。一位导 购员看到这个场景后……
提示 2:小安用现金买了一箱特价面包,到家后发 现面包均已过期。在与商家沟通期间,商家以“没有 支付记录,不能证明过期面包是在本商店购买的”为 由拒绝退款……
提示 3:雯雯帮助妈妈采购调味品。出门前,妈妈 叮嘱雯雯要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雯雯来到商店……
上述三个情景剧编排提示各有侧重,提示 1 侧重 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提示 2 侧重让学生发展法治观 念,提示 3 侧重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且与新课内容 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将学生划分为多个 情景剧目表演小组, 保证各组学生感兴趣的方向相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 5~8 分钟时间,让 学生开展剧本编写和排练活动。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 的情景剧内容,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剧本编 写思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参与情景剧目表演活动的 乐趣。最后,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学生,展示本组编排 的情景剧目,让学生在观看其他小组情境剧目的过程 中,进一步加深对本课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四、思生活现象——扩大课堂教学实际影响
《荀子》中指出:“君子之学业, 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说明教学需要让学生将所 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将核心素养内化于 心, 外化于行 [4]。鉴于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引 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并基于所学内容对生活现 象进行点评,扩大课堂教学的实际影响。在实践过程 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生活现象。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 可以避免”为例,本课教学期间,学生需要围绕“反 对浪费、提倡节俭”这一话题开展探究活动,发展自 身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在学生完成教材 内容探索活动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不 同现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浪费”或“节俭”两 个话题相关的情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 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室,让学生通过教室内的现象展 开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提出“很多老师 都能节约粉笔”“老师鼓励我们用作业本的背面当草稿 纸”等能够体现节俭品质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出“自己经常会买新的橡皮,丢掉旧的橡皮”“值日生 有时候会忘记关灯”等浪费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 指导学生延伸思考空间,分析校园中、家庭生活中和 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与“浪费”和“节俭”两个话题相 关的现象。在分析各个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展开评价,并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采 取什么样的行为,探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 人认识到要“反对浪费,提倡节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新课课题相关的 各类现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 外, 由课本延伸到现实, 由抽象延伸到具体。这样, 在 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也能够受到课堂学习经历的影 响,从方方面面开展观察与分析活动,严格约束自己 的言行, 避免浪费, 并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发出倡议, 使 他们也参与绿色生活,实现有效通过课堂学习发展学 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理课堂所学——巩固核心素养培养成效
指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所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效巩固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教 师可以在新课教学结束前,指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所 学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翻阅教 材,以教材图文信息为提示,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同 时,教师可以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学生回顾课堂所学 期间提出的信息,并通过线条展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 逻辑和层级关系,形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摆脱教材束缚,基于 自己的课堂学习收获以及与教师、同学讨论的信息, 细 化思维导图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独立绘制 思维导图,内化所学知识。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这些东西从哪 里来?”为例,本课学习期间,学生会了解到“物品身 世‘探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等内容,有 助于发展“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 增强家国情怀, 并 初步形成奉献社会、感恩他人的意识。在本课教学结 束前,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得出 思维导图框架(如图 1)。
在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细化思维 导图。如针对“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这一分支,教 师可以鼓励学生细化相关信息,让学生以玩具小熊为 例,梳理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于是,学生得出如下 成果:
玩具小熊生产过程:研发设计 →准备材料 →装饰 打扮→生产操作→检验包装→运送出售
学生可以将上述生产过程添加到思维导图细节中。 由此出发,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感想,如 “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付出很多汗水”。这样,学生便 可以自然关联“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感谢劳动 者”两个分支,进一步突出本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同理,在指导学生细化“由‘中国制造’到‘中 国创造’”这一分支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记 录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提出的“中国创造”成果,并整 理到思维导图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绘制思 维导图的过程中,便可以辅助学生系统梳理本课知 识,巩固核心素养培养成效。
六、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 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以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通 过分享案例故事、与学生讨论教材内容、组织情景剧 目表演、思考生活现象以及梳理课堂所学等策略,让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构建高效课堂,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增强教学 活动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纯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教学策 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115-117.
[2] 朱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有效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11):89-91.
[3] 徐静.创造性使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环 节[J].教学与管理,2022(32):69-72.
[4] 张淑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成效、问题与对 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54-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