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3:43: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福建省 2020 届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择业效能感进行调查,分析了福建省中 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总体情况、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统计学变量 上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职业决策这一活动过程中 对自身能力所持有的一种信念与期待[1],是影响个体就 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学者对于择业效能感的研究 一般都集中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上,对中职生择业效 能感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择 业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前大环境下,中职体育 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发突显,择业时存在的困 惑和压力也随之增加。而随着中职学校大规模的扩招, 其更容易忽视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管理, 导致体育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中 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就成了一项重要课 题,这也是弥补相关研究空白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 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支持下,福建 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并在诸多方面做出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福建省 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但中 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不能仅靠专业建 设的强化,还得依靠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鉴 于此,本文拟对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 效能感加以研究,试图探索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 的主观心理因素, 以及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 影响因素,并探讨择业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以便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决策能力,缓解体育专 业毕业生择业心理压力,进而为福建省中职学校就业 指导工作提供更具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福建省 2020 届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 象,对其择业效能感进行调查。按学校(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泉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漳州市竹林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莆田市体育运动学 校、永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随机调查,每个学校随机 抽取体育专业毕业生 60 人作为本研究的被试 , 共计 发放 350 份问卷,回收问卷 337 份,回收率为 96.28%, 其中有效问卷为 315 份,有效率为 93.47%,其中男生 212 人,女生 103 人。

  (二)研究方法

  1.择业效能感量表。采用刘永贤编制的《大学生择 业效能感量表》,共 14 个条目,包含 3 个维度,即应对效 能、自我了解、就业信息与技能。 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式 5 点量表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 1—5 分,得分越高,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 效能感越强 。该量表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865.重测信度为 0.825.说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2]。

  2.就业应对方式量表。采用罗锡莉编制的《大学生 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共有 39 个条目,包含 9 个维 度,即正面认识、发泄与回避、寻求与支持、妥协、收集 就业信息、转移注意、自我增值、寻求帮助、心态调整。 问卷采用李克特自评式 5 点量表计分,从“ 完全没有 效果”到“完全有效果”记 1—5 分[3],得分越高,说明体 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应对方式越积极 。关于问卷的信 度,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检验问卷的信度 指标 。 问卷的 a 系数为 0.875 6.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 要求,说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不记名集体施测方式,测试时使用统 一指导语、统一线上电子答卷,答题完毕当场检验回收。

  (三)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且主要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 析等方法,回收调查问卷后,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 的总体情况

  如表 1 所示,福建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自我 择业效能感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3.53 分)。在择业效 能感的三个维度中,应对效能得分最高,说明福建省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具有较好 的调整心态的能力及较强的自信心,也反映出福建省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经过中职三年的学习,在各种场 合的锻炼中,面对困难时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 强,但不排除福建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存在盲目过 高评价自身能力的倾向。而就业信息与技能维度上得 分较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福建省中职体育专 业毕业生在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及技能掌握情况方 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希望能引起学校及相关部门的 注意。故学校应当加强就业相关方面的指导,以及多开 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使学生收集相关就业信息的 能力及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使体育专业毕业 生在今后的择业过程中能够利用各种媒介搜索就业 信息,以及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
\

  (二)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 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不同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如表 2 所示,在 不同生源地这一被试特征上,来自城市的福建省中职 体育专业毕业生总体择业效能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 的学生,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择业应对效能、就业信 息与技能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本研究符合游津 津[4] 的研究结果,即父母支持和青少年的择业效能感 相关 。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比农村家 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要高,其观念水平也要比农村家庭 父母要长远 ,对子女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 这些父母支持中的每一项都与学生从事如下活动的 信心有关,如进行职业规划和探索,在职业环境中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反应;即使在面临个人和学术 挑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业;做出通往成功的职业决 定。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城市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 的信心及选择正确的应对就业困难的方式 。研究表 明,心理资本对职业决策困难有直接影响,个体的心 理资本水平越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越 少[5] 。城市政府或相关的就业部门也会经常举办一些 与就业相关的活动,来自城市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有更 多的机会通过这些大型招聘会、人才市场及利用城市 中比较发达的互联网来收集更多关于就业的信息,这 些资源信息针对性强,也比较准确、及时 。基于此,学 生可以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判 断,并根据就业形势对自身所拥有技能进行内在的评 估 。因而,这些方面就有可能造成城乡学生就业信息 与技能维度上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与唐韵[6]在体育教 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中生源地维度的研究结论相同 。总的来说,城市体育 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要高于农村体育专业的毕 业生。
\

  2.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对独生子女 和非独生子女的福建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 效能感及各分量表得分进行差异检验,数据分析结果 如表 3 所示 。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一被试特征上,福建 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各分量表得 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这与游津津的研究结果相同。 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更多关爱,接受了相对 较好的教育,以及在择业时来自家庭和亲友长辈的支 持更多,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使独生子 女具备了更多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及更强的应对就 业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独生子女对自身择业能力 的信心和信念。非独生子女中的兄弟姐妹也可以作为 其职业信息的来源、职业角色的榜样及职业决策的支 持者[7],这使得他们同样可以从多渠道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大多数为非独生子女的体育专业毕业生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在遇到就业困难时会自己 先处理,解决不了的也会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从而 使他们同样具有较高的信心。但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 要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竞争 , 想要获得一份好的职 业,就必须通过竞聘,通过考试,即凭实力、凭信息、凭 现场应变能力来获得一份好的职业。所以他们都必须 努力,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家庭、社会资源来帮助自己 解决就业问题,提升自己的在择业时的信心,进而提 升择业效能感 。概言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体育专 业毕业生在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时都能通过各 种不同的途径提升自己的择业信心,故是否为独生子 女在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上不具显著性差异。
\

  3.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为了检 验福建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家庭经济收入的变 量上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体育专业 学生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4 所 示。福建省中职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总体 水平及各因素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高, 其中信息与技能及总体择业效能感在家庭经济收入 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家庭经济收 入在 8 001— 10 000 元或 10 000 元以上的体育专业毕 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要高于家庭经济收入在 5 001— 8 000 元的学生和 3 001—5 000 元的体育专业毕业生。
\

  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不同的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 在就业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会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 因在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的学生接触的人群不同,以 及亲戚朋友的帮助使他们社会资本水平要高于家庭 经济较差的学生。资源会通过影响人们实现目标的能 力而间接影响幸福感,那些对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有 利的社会资源会促进幸福感 。从理论上来讲,更多的 资源能够使人们达成更多的目标,从而使自己在择业 时有着更强的信心[8]。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体总是努 力争取和保持各种资源 , 当资源不足时就会产生压 力,当资源充足时,就会调节个体对压力的感知,缓冲 压力事件对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9] 。在竞争激烈的择 业环境中,毕业生家庭经济情况及家庭的社会资源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经济收入较高的学生的父母 会与子女有更多的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关系 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教育资源等。此时,他们可以通过 父母、亲朋好友等众多社会资源的帮助、引导,通过各 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为自己 的择业决策进行良好的铺垫 。在遇到就业困难时,相 对来说也会有更多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故择业时信 心较强 。而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学生,所拥有的社会 资源少,信息来源途径较狭窄,遇到就业问题时没有 更多的资源能给予帮助与指导 , 故就业压力会更大, 进而择业效能感偏低。

  三、讨论

  中职体育专业是培养从事体育教学 、训练与竞 赛,以及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 型人才的主渠道。该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在扩招政策的 实施下正在逐年增加,但社会可为中职体育专业毕业 生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 。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是影响其择业行 为的重要因素,在其职业探索、择业过程中起着调节 作用 。通常,个体择业效能感低会阻碍个体进行有效 的择业 。基于此,对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 择业效能感进行研究 , 分析影响其择业效能感的因 素,并为提高其择业效能感提出建议,有利于帮助中 职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正确的择业。

  此次研究对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 业效能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自我择业效能感总体水平为 中等偏上,且在择业效能感的三个维度中,应对效能 维度的得分最高,就业信息与技能维度的得分最低。

  面对这一情况, 学校及相关教师在进行就业指导时, 除了继续帮助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就业 心态和增强就业信心,还应该指导中职体育专业毕业 生在择业过程中有效地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从多方 面入手,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为此,中职学校需做好以 下两点 。第一,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详 细介绍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使中职体育专业 毕业生学会自主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同时按照 院、系、班逐层建立起以微信、QQ 群、手机短信等为依 托的就业信息传达和反馈平台,并在这一平台上按专 业分类,为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筛选出适合本专业方 向的就业信息,供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使用。第二,按 学段组织职业兴趣和技能测试、招聘会、模拟职业试 岗等活动,让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摸索出自己的职业 方向 , 并了解自身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技能。

  体育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相通性较差,造成 学生就业口径较窄,因此越细致地了解体育专业毕业 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就越能采取有针对性的举 措,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对此,本研究 还分别从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 收入三个维度分析了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 感的差异,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 业效能感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体育专业毕业生; 福建 省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 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增强自我择业效能感有关;而家 庭经济收入在 3 001—5 000 元和 5 001—8 000 元的 福建省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要低于家庭经济 收入在 8 001— 10 000 元或 10 000 元以上的体育专 业毕业生 。基于这一结果,学校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 业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立足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 从而改变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因生源地为农 村或因家庭经济收入低而造成的择业效能感不高的 状况。
\

  具体而言,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提升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 。第一,加强中职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一过程 中,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采用积极归因策略、设置合理 目标策略、自我言语支持策略、榜样示范策略等落实 心理健康教育,由此给予来自农村或家庭收入较低的 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心灵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支持,使其不会因个别外在因素而影响自己的择业心 理状态,同时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秉持积极 的就业心态,形成较高的择业效能感 。在此基础上, 学校可设置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帮助学 生解决心理问题 , 从而使其在择业时能够保持健康 的心态 。第二,加强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增强其工作本领 。专业技能是中职体育专业毕 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择业的决定性因素,其会减 少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因来自农村或家庭经济收入 低而产生的自卑感 。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调研小组, 对体育营销岗、体育管理岗、体育教师岗等不同类型 的岗位素质能力要求进行梳理,据此在企业或单位寻 求对接 , 创建多样化的体育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平 台 , 并在该平台上组织实习实训活动, 让学生体会 “ 零差别感”的就业环境,精进各项知识、技能,最终 提高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 。此外,“ 体 教结合”和“ 社会培养”两种形式要互补,做到取长补 短、互相推动[10]。

  总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以福建省中 职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毕业生择业 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同时,此次 研究所得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校的就业指 导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有利于让中职体育专业毕业生 正确地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差距 。未来,关于中职学 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2] 滕树元, 闻明晶.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7 (14):28-29.

  [3] 罗锡莉.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重庆: 西南大学,2008.

  [4] 游津津.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D].南昌:江西 师范大学,2020.

  [5] 王大鹏,左春荣.择业效能感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关系:心理 资本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18-21.

  [6] 唐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 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3(6):133.

  [7] 林家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教师,2015(8):8.

  [8] 潘腾远.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及相关 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9] 林亚萍,范泽平,武任恒.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业情绪的关 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6-11.

  [10] 王静,吴明深,王紫菲,等.体育专业学生坚韧人格与择业效能感 的相关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7.7(4):208-2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9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