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解决当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等问题的必要措施。“减什么”“如何减” 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双减”政策,结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提出以基础为 “核心”、以趣味为“依托”、以差异为“根本”、以体验为“动力”、以创新为“保障”的具体优化路径,旨在 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突破,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形式, 在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 提升,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双减”政策出发,简要剖析当下小学语文作 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优化路径,供广 大教师借鉴与参考。
一、“双减”政策概述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 策的主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探寻 更为简洁且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内容,防止学生由于繁 重的作业而产生厌学心理。与此同时,作业设计在强 调精简、高质的同时,也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 及身心发展特点,达到“双减”的既定目标,提高学 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1]。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在与同行业者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 师为节省时间仍旧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以统一 的试卷、练习册为主, 且为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布置的作业内容繁多。在错误理念的影响下,“双减”政 策始终无法落到实处,且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普遍不 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课后学习压力较大产生了严 重的厌学心理,对后续学习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以基础为“核心”
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 教 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基础”为核心,将侧重点 放在字词的认读、运用等基础板块上,在潜移默化中 帮助学生砌筑坚实的地基,为学生后续进行阅读、写 作等较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此外,考虑到小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布置基础性作业的同时 也要兼顾趣味性原则,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以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作业设计为例, 结 合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对教材的研读, 教师可以基础知 识巩固为根本,制订如下作业设计目标:(1)形近字 是本课重点知识,作业内容应围绕形近字与近义词展 开, 使学生掌握不同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2) 让 学生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发挥自身想象力 进行故事的创编与改写。整合作业设计目标,教师设 计如下基础性作业内容:
(1)火眼金睛组词语
骄( )、虚( )、恼( )、溪( )
桥( )、虑( )、脑( )、奚( )
(2)为词语找到合适的位置
争夺 / 争辩
因为同一件事情,小王与小明( )不休。
周日下午是校园歌手( )冠军的决赛,校内教 师都前来观看。
傲慢 / 骄傲
老师教导我们不能用( )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同学。
小张获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他十分( )。
(3)妙趣练笔
听着铁罐与陶罐之间的对话,一向稳重的瓶子大 叔坐不住了,他提醒铁罐:“你不能够这样对待陶罐, 我们都是一家人。”听到瓶子大叔义愤填膺的话语,其 他小伙伴们也纷纷站了出来……
发挥想象自主创编角色,写一写它们可能会对陶 罐或铁罐说些什么?
不难发现,上述案例中的作业设计,既体现了本 单元重点学习内容,即形近字区分以及近义词的用 法,也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有趣味 性的练笔活动。这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夯实基 础,也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作业完 成的过程中感悟“要时刻保持谦逊, 不能狂妄自大”这 一人生哲理。
(二)以趣味为“依托”
目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完 成作业的主要原因还是作业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对 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小学生的 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特点,如将传统的作业设计为趣 味闯关活动。在每一环节学生成功闯关后,教师为学 生颁发小红花以资鼓励,每周进行小红花统计,数量 最多的学生获得本周“闯关王”的称号,借此激发学 生的作业完成兴趣 [2]。
以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作业设计为例。
1. 看拼音, 写词语(难度一颗星, 奖励一朵小红花)
yǎn jing( )、dù pí( )、kē dǒu( )
kuān dà( )、chí táng( )、hái zi( )
2. 火眼金睛组词语(难度两颗星, 奖励两朵小红花)
孩( )、跳( )、眼( )、挑( )、坡( )、 肚( )、裳( )
3. 思考填空(难度和奖励同 2)
(1)小蝌蚪经过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了妈妈,它们 先是找到( ),( )告诉它们你们的妈妈是( ) ; 于是小蝌蚪们游啊游啊又找到了乌龟先生,他说它们 的妈妈( );最后小蝌蚪在( )找到了妈妈,妈妈 的样子( )。
(2)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也逐渐长大,先 是长出了( ),过了几天又( ),再过几天( ) 变短了, 渐渐地( )不见了, 最后小蝌蚪变的( )。
4. 按照要求写句子(难度和奖励同 2)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扩写句子)
(2)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改写为反问句)
(3) 虽然寻找妈妈的过程十分辛苦,但是好在小 蝌蚪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妈妈。(根据横线词语写句子)
5. 拓展作业(自主选择完成,酌情给予优秀者以 小红花奖励)
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深刻的 印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 “小蝌蚪找妈妈”绘制成一幅图画。
教师通过此类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以积分制 的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 学习体验,使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以差异为“根本”
在传统作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课 内学习内容布置统一的语文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需求。教师不仅要考虑作业的质量及精度,还 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 性的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 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自身学习能力 的不断提升。
以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作业设计 为例,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整体学习情况, 教 师设计基础类和提升类作业内容,意在满足不同层次 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类——以字词巩固为主,提供较简单的阅读 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 语文知识做好准备。
1. 将词语填到正确位置
忽然 突然 猛然
小明( )来到我的家中, 打乱了我原本的计划。
我( )想起来了,妈妈将我的零花钱放在了抽 屉里。
不知为何外面的风( )大了起来。
我( )一回头发现一只恶犬正向我扑来。
2. 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被我笨拙的表演逗笑了。(改 为“把”字句)
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老师没有把我撤换,只好 将就。(利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提升类——重点在于阅读理解,意在帮助学习能 力较强的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 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 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 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 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1)为什么观看我的表演时大家哄堂大笑,此刻 台上的“我”内心会是什么样的情感?
(2)在上台之前“我”都做了哪些准备?假如你 是旁观者,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满 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达到作业设计的目的, 落 实“双减”政策。
(四)以体验为“动力”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教师可结合 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实践性作业,使 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此外, 教 师也可有意识地引入合作学习理念,鼓励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完成作业,在体验活动中拉近彼此的距离,使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以五年级(上册)《牛郎和织女(一)》与《牛郎 和织女(二)》的作业设计为例, 两篇课文篇幅较长, 讲 述了牛郎与织女相遇、相知、相守的民间故事,也是 我国传统七夕节日的起源。结合本章内容,教师在布 置基础作业后,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项作业任务:
民间故事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口耳相 传直到今天仍旧影响着我们。同学们可与同伴合作, 自主收集并阅读我国民间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在班 级内呈现动人情节。
在本次作业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和编排,根据 民间故事内容,展开小品、话剧等多样形式的表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和神态 描写的精妙,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 自信。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一改往日设计形式,以“体 验”为主,增设实践性任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 程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作业设计的本质目的。
(五)以创新为“保障”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应以创新为 保障,突破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在内容上增设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板块,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全面与发展,为后续深入 学习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为例, 结 合本篇文章重点内容, 教师以“自学”“实践”“完善”为 主线,设计如下创新性作业形式。
1. 自学
(1)在文章中摘抄描写老北京独特春节韵味的语 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2)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各地不同的春节风俗。
2. 实践
(1)与家中长辈沟通交流,对传统春节文化产生更 深刻的认知,并在班级中与同学分享。
(2) 阅读《除夕》片段, 将本文与老舍先生的《北 京的春节》进行对比,思考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3. 完善
老舍先生笔下《北京的春节》按照从腊月初八到 正月十九的顺序, 将春节的活动安排刻画得生动具体。 请效仿文章的写法, 自主选择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 传统文化节日,写一篇 300~500 字的文章。
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印象以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还能提高学 生的各项能力,达到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语文 作业的过程中,除了保障作业内容的精度、深度及广 度,还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 进行优化设计,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学生 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琦 . “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 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6): 99-100.
[2] 徐春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 量[J].情感读本,2019(36):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