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涉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03: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概述,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发展概况,然后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久保 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久保田”班为例,论述了涉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涉农高职院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保 障制度等方面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 年 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要 不断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且需要校企双方共同 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 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 出,职业院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 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 实施,校企双方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双向合作的教育制度,将传 统学徒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 更加注重技能的传 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宽和完善 企业用工制度。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目的是让企业与学 校一起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 校专业设置的合理衔接、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与企业 就业岗位的对接、毕业证书与企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的对接、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通过这样 的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教育与 企业实践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二、现代学徒制发展概况

       (一)学徒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通过资料分析可知部分国家在学徒制实施中的  概况如下:英国的青年学徒、高水平学徒、女性学徒等数量上升,开展学徒制的行业、学徒参与率与通过率、 政府对学徒制的政策也在逐渐增加;由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演进特点分析可知,澳大利亚各级政府  通过发布一系列的政策逐步澄清现代学徒制内涵,使  得现代学徒制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以及多方面的制度  保障及经费保障,这使得现代学徒制的质量保障体系  得到了不断完善, 同时服务对象与形式更加广泛多  元,使得服务能力得到了不断强化 。另外,基于德国、 奥地利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补贴政策  的实施效果,可得出以下结论:补贴政策首先应完善  法律,将制度建设作为起点,将政策的核心放在保障  企业和学徒双方利益上[1]。
\
 
图 1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关系

       (二)学徒制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第一,院校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学院,通过现代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  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  公司共建金陵船舶学院,校企双方都有专业人员参与  共建和共管。2022 年 5 月,双方就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金陵船舶学院建设工作开展工作交流,在造船人  才培养和培训、船舶技术应用与服务、培养企业和社  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船舶专业人才、服务海洋  装备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该专业的学生被学校安排在第四个学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环 节,即被安排到造船厂参加企业生产实习[2]。

       第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协会合作模式 。该模 式属于“ 院校与行业合作”的模式,即学校联合厦门各 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该校专门成 立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协 会与学校一起参与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现代学 徒制长效机制 。2018 年,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的房地产 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入选厦门市现代学徒试点 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 技术等 4 个专业入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三、涉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与实践

       本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我 校”)与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 “ 久保田 ”班作为案例开展研究 。为服务城市发展战 略,提供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苏州市深入推进 现代学徒制工作。2019 年,我校与久保田农业机械(苏 州)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和职 业素质为导向的递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9 年 至今,我校已与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共建 了 3 届“久保田”现代学徒制订单班[3] 。为了让学生感 知企业文化、了解农业机械的历史沿革,在校内设立 了专门的教室,在教室布置了含有企业元素的教室背 景墙,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习岗位 。在现 代学徒制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彼此 的共同需求 , 协同研究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 建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实 现了典型岗位、典型产品和典型案例进课堂,即通过 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了比较 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4]。

       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旨在推 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满足 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的就业 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我校的现代学徒制人 才培养模式结构如图 2 所示。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模式实践过程中,开展和实施的主要研究如下(以设 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为例)。

       (一)完善“学生学徒双身份、工作学习双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才,我校与企业共同实施“ 招生即招 工”制度,在学生入学时便落实其企业学徒的身份,即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 双重身份 。基于此,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校 学习的时间及在企业学徒的时间后,要实施“ 工学交 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5]。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知识与 技能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
 
图 2  人才培养模式

       1.知识方面 。①掌握必备的强国思想政治理论、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②熟悉农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  规,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设施农业生产安全知  识。③掌握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装备应用、农业  物联网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典型农机的结构、使用  与维修方法等基础知识;掌握设施农业生产与管理、 农业设施工程设计建设知识。

       2.能力方面 。①具有探究学习 、终身学习的能力 , 能够正确进行设施农业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建 设;②具备农业设施生产的设施及设备的驾驶与作 业能力,能够进行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施 工及系统管理;③具备农机产品维修与保养的能力。

       3.素养方面 。①饱含家国情怀,具有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素质,同时崇尚工匠精神,具有自尊、诚实的品质,能  够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②重视团队协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能够  传承为农服务精神,具有热爱农业、甘于为农业发展  奉献的精神;③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  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服从意识。

如图 3 所示,学生在企业接受企业师傅的培养。
 
\

       (二)建设“学校课程+ 企业课程”的课程知识体系

       分别创建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确保二者在结构 上相互联系、相互依托[6] 。通过企业课程,把学习环境搬到车间,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真真切  切感受到企业文化,有效提高学习的能动性,进而提  高学习效果[7]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工  程基础、作物栽培、农机电气设备、农机电气控制与  PLC、C 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 。专业核心  课程包括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农机维护与维修 、农业机械使  用技术、现代农业设施,主要教学内容如表 1 所示。

       (三)校企共同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

       每个学期,学校和企业有关负责人都要根据人才 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由学校和企业派出任 课教师,开展集体学习,共同备课。通过学徒制培养计 划,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 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表 1  专业核心课程
 
 \
 
       在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建设的基础上,企业师傅与 学校教师同堂教学,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真正实现 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 同时设立校企合作 课程,如农机维护与维修、收割机的操作与使用等,并 由企业师傅来校授课 , 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学 生活动,让课堂与岗位、教育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可 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忠诚、职业态度的塑造,提 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专业自信,这种校企共同实施 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格外重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如图 4 所示,学生在工作车间 进行实践操作。

       ( 四)按学徒培养要求开发教学资源

       1.校企双方要融合资源优势 。教师可把企业的具  体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 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  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性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与企  业应通过引入和借鉴行业标准 , 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即参照企业考核员工的标准,打造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实践环境;参照企业工作环境、实践过程,开发模拟仿 真软件。通过资源的融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进而形成了特 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9]。

\

图 4  学生在车间实践操作
 
       2.健全师资培养平台,建设专、兼职双优的教师队  伍。要使本专业教师队伍在职称和年龄上形成合理的  梯队结构。专任教师要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  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必须具有高尚的理想信  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具备扎实渊博的专业学识,拥有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怀;在学历和能力方面, 要具有农业机械、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及  以上学历,有宽博深厚的学科知识,且企业实践工作  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另外,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跨学  科学习能力,能够开展课程研究及科学探究。对此,我  校以教学名师工作室、教授企业工作站、教师企业流  动工作站为建设平台,优化师资队伍,与企业共建了  以“ 江苏省技能状元”梁双翔为领办人的农机维修技  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现有成员 16 人,其中全国技  术能手有 2 人、江苏省技术能手有 2 人、高级技师有 3  人、高级工程师有 3 人、技师有 6 人,并以“ 传承、创  新、合作、贡献”为理念,持续弘扬工匠精神,为学校高  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10]。

       (五)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要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 核,形成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深入推 进现代学徒制双方共同签订的招生招工工作,推进招 生招工一体化;共同改革协同育人模式、共同完善校企 教学资源,开发基于职业资格标准(技能等级标准)和 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 共同打造双元导 师团队;政、企、校三方共同研究制定“ 政府、学校、企 业、教师、学徒和企业师傅等”不同层面交叉互评的综 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与学校双主体管理和保障体系如图 5 所示。

\

图 5  双主体保障体系
 
       总之,“ 久保田”班级开班后,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 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如此可使学生在毕业后  能够很快地转换角色、胜任工作岗位 。通过现代学徒  制的实施,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掌握  了专业实践技能 , 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受  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可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把企业与高校深度融合 , 完善了校企合作育人机  制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现代学徒制  育人模式与专业建设的统一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  新型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24)[2023-02-16]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 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肖梅, 陶再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困境 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49-152.
[3] 王海林,卢小慧,韩秀景. 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研究综述[J].教 育与职业,2017(1):34-39.
[4] 崔钰婷,赵志群.英国职业教育学徒制治理新体系及启示[J].中国 高校科技,2021(5):48-52.
[5] 陈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20(23):55-58.
[6] 原方方,李文举.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 研究[J].职业技术,2022,21(5):56-62.
[7] 陈志铅.英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D].福 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8] 唐祥金.“双高” 引领下校企双主体共建高水平专业企业学院探 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9-12.
[9] 刘凯.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教学工作站建设研究:以渤海船舶职 业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1(8):76-78.
[10] 陈芳,于大为.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 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创红客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 究与实践,2021(24):127-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6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