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纸杯叠高挑战赛”谈幼儿意志的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1:34: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心理机能,意志的发展使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向更高级的阶段。其中,行动 过程中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大班建构游戏“纸杯叠高挑战赛”中,幼儿在自主体验、通 力合作、多次尝试使纸杯的造型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人的心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详细地阐述了“纸 杯叠高挑战赛”对幼儿意志及发展的影响。

  纸杯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在幼儿园大班的建 构区中,纸杯可以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进行创 意组合。当教师在建构区中投放大量的纸杯后,一场 关于纸杯叠高的挑战赛在班里拉开了帷幕。在不断建 构和挑战的过程中, 幼儿的意志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一、挑战纸杯叠高——明确行动目的

  意识使人自觉地展开有目的的行动,组织行动过 程。为了提高幼儿对纸杯建构的兴趣,这次的材料教 师没有直接向园部进行请购,而是让幼儿自行收集。 第二天,幼儿便从家里拿来了不少的纸杯。另外,为了 引起幼儿挑战的兴趣,教师还收集了纸杯叠高的图片。
\

  (一)幼儿探索实例

  这天早上,嘉嘉、航航、睿睿三人拿着纸杯到桌 子上进行挑战。三人在商议后决定搭一个“金字塔”。 他们先用纸杯搭了一个单排的 7 层高的三角形,随后 要在这一排的前面再搭一排,只是这一排要比之前的 一排矮一层。三人在合作下搭到第 5 排时,完成过半 的“金字塔”突然倒塌。睿睿对嘉嘉喊道:“我跟你 说,要慢一点搭。刚才有的纸杯都没有放在两个纸杯 的中间,你就继续往前搭了。”嘉嘉手里拿着杯子对睿 睿说:“我只是想快点完成。好吧,我们重新搭,这次 我会搭好的。”

  在他们的调整和耐心建构下,一座多层高的 9 排 “金字塔”完工了。但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个高度, 航往第一排纸杯的顶端继续叠放纸杯。他采用一只杯子正放、一只杯子倒扣的形式,利用杯子底部的平面 继续将杯子垒高,但放不了几个,杯子就倒了下来。

  嘉嘉看到后说:“如果有个东西架在两个杯子的中间, 再 往上垒杯子说不定就更稳了。”睿睿灵机一动:“有了!” 他快步走到益智区,取走架子上的扑克牌,递给航 航:“你试试用这个行不行?”航航接过扑克牌,将扑 克牌放在一个纸杯上后再往上面放纸杯,这样一层层 地放, 的确要比之前稳固了。最终, 在三人的合作下, 一 个多层多排的“金字塔”完成了。

  (二)分析与思考

  这次他们搭建的“金字塔”是层叠垒高上去的, 由 于垒高时没有找到稳固的着力点,坍塌了一大半。三 个小伙伴在观察后发现,上一层的纸杯只有放在下一 层两个纸杯的中间才能保证其稳固性。当遇到纸杯无 法单一往上垒高时,他们开动脑筋,主动寻找现有材 料纸牌来进行尝试,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通过思维、创造和动手操作 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融操作性、艺术性、创 造性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经 验,得到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建构 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伴交流、协商的过程中,学 会分享与合作, 尝试开拓与创新, 体验成功与挫折, 进 而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交往技能 [1]。另外,在 建构中,他们还会主动寻求新材料来解决问题,同时 也发现纸牌的垒高还可以借助其他材料来实现。

  二、发现纸杯新伙伴——提高意志独立性

  幼儿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大班幼儿 在游戏中会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而有目的地寻找替 代物,改造已有事物。如果成人能注意启发幼儿自己 提出行动目的,鼓励他自己选择行动方法,那么幼儿 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就能较迅速形成并提高 [2]。

  (一)幼儿探索实例

  小金和瑶瑶在用纸杯进行建构的时候,教师觉得 用纸杯围起来的圆看上去很挤。于是,教师提议在保 证能够建构的前提下,能不能用什么材料使得纸杯之 间的空隙变大,并建议她们在教室的不同区域里寻找 一下。在搜寻了一番后,她们没有用上次用过的纸牌, 而 是找到了美工区的冰棍棒。

  两人在排列纸杯时, 将两个杯子间的间距拉开, 将 一根冰棍棒放在两个杯子上。在这样用纸杯和冰棍棒 围了一圈后,她们开始放第二层纸杯,但纸杯放上去 很容易倒。“小金,放一根冰棍棒好像不行,杯子不稳,会 掉下来的。”瑶瑶对小金说。“是的,我也发现了,我 们放两根试试。”小金回答道。她们将原先的冰棍棒稍 微挪了下位置,给另一根冰棍棒腾出位置。很快第一 层被改造完成。她们开始在冰棍棒上放置纸杯并将纸 杯放在了下一层纸杯的上方的位置。“瑶瑶,我觉得这 样放不是很好看,我们要不要把纸杯放在冰棍棒的中 间试试?”小金问瑶瑶。“我也觉得这样不是特别好看, 我 们来试一下吧!”瑶瑶表示同意。于是,她们开始对 第二层纸杯的位置进行调整,并按照第一层的搭建方 式,放上了冰棍棒。瑶瑶说:“看,这样还挺稳的,杯 子没有倒。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继续搭。”小金则提议 道:“好的,我们看看今天游戏结束前能搭多高。”在 有了经验后, 后面的搭建就快了不少。在游戏结束前, 她们共搭建了 5 层由纸杯和冰棍棒组合而成的建筑。

  (二)分析与思考

  小金和瑶瑶在搭建时,会对建筑的外形进行思 考,她们觉得只由纸杯建构而成的建筑看上去拥挤了 些,于是两人主动寻找能用来架空的材料。她们在找 到冰棍棒后,进行了尝试与调整,最后决定把两根冰 棍棒架在两个纸杯的中间。为了让建筑看上去更有层 次感,她们对上一层纸杯的位置也进行了调试,两人 觉得将纸杯放在两根冰棍棒的中间最合适。

  建构区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建构游戏的环境, 它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操作与自由探索,让幼儿在 与各种建构材料的相互作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得 到全面发展。低结构的建构材料往往更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他们在建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以 及个人观点, 对材料本身提出疑问。一般这种情况下, 教 师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起思考可以加入何种 材料。但案例中的这两个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已经能 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在尝试与协商中不断调整自 己的作品。她们不仅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更 体验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探索新型结构——发展坚持性

  意志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它的特点不仅 在于自觉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行动过程,还在于努力 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 意志发展的主要标志。

  (一)幼儿探索实例

  这天几位小伙伴拿着纸杯和冰棍棒又开始了挑战。 在搭了三层组合后,小金对祺祺说:“我觉得我们可 以试一试一层比一层小的那种建筑,就像金字塔那样 的,到了顶上就成尖的了。”“可以呀,那我们就来搭 个‘金字塔’吧!”祺祺提议道。“我觉得如果要比下 一层小, 我们放纸杯时就不能放在冰棍棒的中间了, 位 置需要调整一下,这样新的一层才能比原来少一个纸 杯。”“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小金兴奋地回应道。

  两个小伙伴先在第三层上放上数量比原来的一层 少一个的纸杯, 然后再用冰棍棒把这些纸杯连接起来。 针对冰棍棒不能连接的地方,他们再对纸杯间的距离 进行调整。在反复调整后,第四层纸杯放好了。他们 如法炮制,用少放一个纸杯后再用冰棍棒连接纸杯的 方式搭了一层又一层。在他们搭到了一层只由三个纸 杯组成的围合后,他们直接在上面放了一个纸杯作为 塔的顶端。就这样,一个高高瘦瘦的“金字塔”在他 们的合作下完工了。

  (二)分析与思考

  同样是搭“金字塔”,幼儿由最初的只用纸杯一种 材料,演变为用纸杯和冰棍棒组合的方法。在这个过 程中,他们自己提问,自己尝试,自己探索。他们认 识到,在用纸杯搭金字塔时,每一层要比下面的一层 少一个纸杯。在加入冰棍棒后,他们结合已有经验进 行了尝试,并在尝试中不断调整,克服困难,得出了 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建构方法。

  四、自绘图画记录——提高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芽,对符号、简单文 字和线条等理解能力较强。为了帮助幼儿在纸杯建构 上有所突破,教师提供了空白的小册子,供幼儿尝试记录每次建构的形态。

  (一)幼儿探索实例

  一天嘉嘉来园后, 在建构区里取了纸杯进行建构。 他把几个纸杯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并在它们中间也 放了一个纸杯,随后将冰棍棒将四个角上的纸杯分别 和中间的纸杯进行连接。在调整了纸杯与冰棍棒的位 置后,嘉嘉拿起了教师新投放的空白册子,在里面画 起了自己建构的形态。

  过了几天后,天天翻到了嘉嘉画的图纸,他将图 纸放在一旁,用纸杯将图纸上的形态进行了复原,随 后又用纸杯在这个基础上往上搭建了一层缩小版的, 并 用不同的颜色在嘉嘉的图纸上进行了记录。

  (二)分析与思考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次的挑战中,教师做了材料支持和前期指导。这 次,嘉嘉成功地完成了这项用抽象的符号记录立体实 物的挑战。让教师更惊喜的是,天天居然能用实物将 嘉嘉的绘图还原,还在嘉嘉绘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绘 制。可见, 只要教师给予有效引导, 幼儿就会有所成长。

  要解决幼儿的创造“自由”,就要让他做有意思的 活动,开发他们的潜能,释放他们的才能。手脑并用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建 构游戏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游戏材料只有通过幼儿 排列、连接、拼摆等构造活动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造 型。在幼儿认识了多种材料、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 教 师让他们进行放射性联想, 寻求其他方法及替代物, 从 而将游戏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在案例中,幼儿主动寻 求类似特点的替代材料进行游戏,通过探索得出“纸 杯的层叠建构必须要有支撑”的结论,于是首先探讨 并实践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之后,他们找来了冰 棍棒来替代原有材料进行相同内容的搭建活动,在此 基础上又利用以往的知识结构,将原先的建构技巧灵 活地运用到新材料上。

  幼儿在这次的挑战赛中,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 各种心理过程,提高了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自身 的意志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五、游戏后反思——为幼儿插上隐形的翅膀

  在“纸杯叠高挑战赛”的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 的经验和兴趣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游戏。 教师观察完整的“纸杯叠高挑战赛”主题建构游戏, 时 时关注幼儿, 通过观察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 收获颇多。

  (一)动态调整,协商解决

  幼儿制订建构计划、绘制设计图充分说明他们建构具有目的性。建构活动后,对照建构结果,有的 说已经完成,有的说没有完成,说明他们中途主意发 生了改变,在不断出现新困难时,通过协商尝试解决 问题。

  (二)自主游戏,创意飞扬

  幼儿先在小小的桌面上进行设计、搭建,然后慢 慢地转移到地板上, 最后走进自己搭建的纸杯乐园中。 在游戏中,他们自主设计、大胆想象,巧妙地利用替 代材料, 运用平铺、架空、垒高、交错、穿插、连接、 表征、模式等建构技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模型。面 对困难他们想办法解决,坚持完成建构作品。每一个 幼儿都是建筑大师,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展现无限创 意,尽情地宣泄个性。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让生硬的纸 杯变成了摩天大楼、城堡、公寓楼……在幼儿建构的 过程中,教师通过近距离且有目的的观察,了解他们 在游戏中的真实情况,及时跟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丰富并拓展幼儿的经验。

\

  (三)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教师在观察中发现了幼儿建构的兴趣点。为了让 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不是简 单地教幼儿如何去建构,而是丰富幼儿的经验,促使 幼儿在建构中有意识地迁移已有经验。在幼儿建构过 程中,教师及时关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与帮助;当 幼儿面临困难时, 教师会认可幼儿的建构, 给予鼓励, 给予建议,增强幼儿自信心。同时,教师也会参与游 戏,与小组或个别幼儿互动,听取他们的想法,创设 建构挑战,激发幼儿生成新一轮的建构环节。

  六、结束语

  小小纸杯就像一把开启建构之门的钥匙,幼儿用 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双手精心地构建了心中的纸杯乐 园。维果斯基说过:“建构活动和环境的第一责任,可 以用‘沉默的’和‘明显的’两个方法来实践。”让我 们在观察中解读童心,为幼儿插上隐形的翅膀,建构 游戏,让幼儿的表达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6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