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初中历史跨学科试题考查特点及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1:28: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初中历史跨学科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因素相结合的能力。文章以 福建省宁德市2022 年初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第24题为例, 从综合性、探究性、实操性三个维度分析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试题考查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紧跟时代步伐,让教师了解和把握跨学科教学 的基本思路、意义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跨学科试题,教学策略

  历史跨学科试题是坚持历史学科为主体、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命制出跨学科的综合题,以考查学生的 综合能力为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整体知 识和思维认识,进而能够全面深刻地看待世界和解决 实际问题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 初中各学科开展不低于 10% 学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2] 。 为了方便对初中历史跨学科试题的考查特点进行分 析,特将 2022 年宁德市初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第 24 题(以下简称“例题”)摘录如下:


\

 
  该试题节选于叶永烈的《钱学森归来(上)》的 内容,反映当时世界潮流和社会背景。20 世纪 50 年 代, 美国敌视中国, 对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等政策, 阻 止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报效祖国;而中华人民共和 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才。首先,书信 中“学森数年前 …… 被美政府拘 留,今已五年”、落款“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五日”就交 代了钱老被拘禁的时间与地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其次,谈到钱老“无一日、一刻不思想回国参 与伟大的建设高潮”“谓中国学习者愿意回国者皆已放 回”,学生要抓住该题考查的重点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 国的“一五计划”“抗美援朝”“邓稼先等青年才俊回 国建设”等史实,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 学 生通过回信的形式,结合历史背景和材料内容,较准 确运用一个或两个相关史实,内容较完整、表述逻辑 较清晰地概述和评价钱老想急切回国报效祖国的爱国 情感、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笔者从综合性、 探究性、实操性三个维度来浅析初中历史跨学科试题 考查的特点。

  一、初中跨学科试题的考查特点

  (一)综合性考查


  例题着实让人吃惊,因为它与以往传统的论述题不同, 契合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以 下简称《课程标准》) 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 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第二问考查了语文

  写作能力。本题把语文、数学、历史三门学科综合起 来,考查了计量史学,同时将书信作为研究历史的第 一手资料,通过落款“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五日”来考 查学生的基本认知,让学生明白 20 世纪 50 年代重大 事件,如“一五计划”、“抗美援朝”、重要历史人物如“邓 稼先等青年才俊回国建设”。例题体现了不同学习领域 的知识整合, 与《课程标准》“跨学科坚持综合性原则” 相符合。它以写回信的格式来考查学生,锻炼学生的 历史语言组织能力,很有创新意识。

  (二)探究性考查

  例题通过创设 20 世纪 50 年代钱学森被困美国陌 生、复杂、真实历史问题情境, 考查学生在此情境下, 运 用现有经验和知识,探究如何解决钱学森的回国问 题,旨在让学生深切感受钱学森渴望报效祖国的爱国 情感, 与《课程标准》“跨学科坚持探究性原则”相符合。 例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推 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 习能力的介入意识,也与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强调的 “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的理念是一致的。学生通过 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 能够解决单科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实操性考查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要在路径选择、材料获取、 评价方式等方面,从地域、学情、教师、学生等现实 状况出发,方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3]。例题在材料 获取上具有通俗性, 而且用写信的形式来考查学生, 这 种评价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在考查此题过程中,合理 选取钱学森在美国的历史材料,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拓 展学生的思维是促使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例题培养 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学生开拓进取的意识,提 高了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 织表达问题的能力。例题提倡反刷题意识,借此改变 课堂教学的陈腐思想观念,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的主动意识,使历史作业能提质减负,真正减轻学生 的学业负担,为今后课后作业中“跨学科”的作业设 计提供了新思路。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基于上述试题考查特点,教师要重视落实《课程 标准》要求跨学科素养培养和各科之间的联系, 为此,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落实跨学科教学。

  (一)整合知识,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当今世界知识的应用日益综合化,分科教学已经 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4]。例如, 历史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前 述例题与语文知识整合外,还可以与地理学科进行跨 学科整合。例如,在讲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 生结合地图(如图 1)及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了解西 域的地理位置。


\

 
  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西域的生态环境如 何,出示《山海经》中的记载。《山海经》中的文言 文内容则需要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是,一节 课也不能花大量时间讲相关地理知识与《山海经》中 的相关内容,那就成了地理课与语文课了。本题的核 心主题是讲述张骞出使西域路上的艰辛,让学生认识 到丝绸之路的成功开凿离不开这些英雄们的开拓。因 此,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在表达方式与具体操作上要 略有侧重,突出学习主题,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发散思维,拟定融合的多个学科

  跨学科教学设计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 性,拟定融合的多个学科,激发教师专业的自主性。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鲁璐老师授课的主题是“社会 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该课是基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主要内容是 恩格斯给青年的回信。鲁老师以丰富的理论分析与历 史知识,分析数学的图像,思考了政治、哲学等方面 的知识,论述了历史发展、经济因素与上层建筑的关 系。课堂融入了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让 学生以数学、政治、经济的视角从生活中寻找证据, 把 握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用语文表达和数学 图像来形象地说理,最终体会恩格斯所表达观点的核 心思想。40 分钟的课堂展示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新型 课堂样态。鲁老师在确立语文学科本位,完成语文教 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学生的视野放大,容纳其他相关 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份学习和研讨 素材。

  (三)利用丰富教育资源,选取跨学科团队教学

  跨学科教学设计要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开发 跨学科主题,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课程 整体育人。以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高级中学吴凯琪老师 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冼泳聪讲授的“英 国工业革命”为例。

  这节课是历史课,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 科领域来审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衰,结合第四次科技 革命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以史为鉴,促进历史与现实 的联系。其中,课堂实录里的物理教师把瓦特改良蒸 汽机(如图 2)的动力原理讲解得十分透彻。


\

 
  两位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的优势,共同打造了这节 优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对学生而言,他们 不仅加深了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还培养了跨学科学习 的意识;对学校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提升 学科课程的质量,使每一个课程都成为学校整体育人 系统中的一部分。

  三、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跨学科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之一,是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育人 目标与课程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进一步培养,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深层次知 识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助力课程教学提质增效的手段

  跨学科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以融会贯通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知识技 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协作、创造创 新的能力。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双减”背 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三)形成深层知识理解的必要环节

  跨学科教学使学生透过各种专业知识的交叉渗 透,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对知识的整体性、系统 性的认识,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良好的 习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深层的 理解与掌握, 无疑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结束语

  总之, 无论是跨学科试题考查还是跨学科教学, 都 应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跨学 科的综合性、探究性、实操性等特点,以历史学科的 创新性为重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严谨开放、兼 容并蓄、有责任感的接班人,使我国教育和社会向新 时代阔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 .跨学科学导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 程,2022(11):4-9

  [4] 钟启泉 . 基于“跨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 STEAM与“综合学习”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 2022(1):9-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4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