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思 路,然后论述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的重要改革部署,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 重要制度[1]。“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职院校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 技能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 融入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课证融通, 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 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 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不匹配。而在“1+X”证书制度 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深度 参与,将电子商务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相 融合,重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所学技 术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进而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1+X”证书制度
“ 1+X”证书制度中的“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1+X”证书制度是指学生 在学完学制内的课程,通过校内课程考核和“X”证书 的考核后,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X”证书。“1”是起点、 根本,“X”是“1”的必要补充、强化和拓展。“1+X”证书 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并行的“双证书 ”制度,也不是毕 业证书与“X”证书的简单叠加,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类 型证书的衔接与融合。“1+X”证书制度培养的是学生 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职业实践能力、创新发展 能力等。通过“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能力,进而更好地应对社会 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二)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中的“课”是指学历培养中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确定的课程,“证 ”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 标准[3],“融通”是指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等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岗位任务、岗 位工作过程等有机融合[4],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 培训两者间相互衔接、相互认可、相互转换。为更好地 实现“课证融通”,需要做好“四个对接 ”,即专业设置 与职业领域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任务对接、课 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教学目标与考证要 求对接。通过“四个对接 ”,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 融入课程教学,就能够实现课证融通[5]。另外,课证融 通可以有效对接产业职业岗位需求[6],引入多主体评 价机构参与标准制定,建立以职业标准为本位的课程 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 织实施,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 通教学改革思路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 教学改革思路应遵循如图 1所示的课证融通建设框 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点。第一,通过一线教师、行 企专家、“X”证书第三方评价组织等组成的调研团队 展开调研,了解电商企业真实岗位需求,并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与学校专业特色, 遴选符合本校实际的“X” 证书,开展证书试点。第二,深入分析本校电子商务专业试点的“X”证书面向的职业领域,明确人才培养目 标,同时分析“X”证书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比 现有课程体系,寻找学历证书与“X”证书的结合点,并 将“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证融 通的课程体系[7]。第三,对照“X”证书标准与课证融通 的课程体系,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将“X”证书 标准中的颗粒化模块有机融入各课程学习单元,形成 专业课证融通方案。第四,依据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开发配套的立体化教 材、实训资源及一体化的数字化资源。第五,建立标准 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课证融通实训基地、打造“双师 型 ”教师团队、探索课证融通考核制度等,以保障课证 融通体系形成。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 通教学改革实践
笔者现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 校 ”),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 通教学改革实践加以论述。 自教育部提出“1+X”证书 制度试点以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申请落实试点 工作,在课证融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一)遴选电子商务专业“X”证书
我校依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对照教育部截 至目前发布的 4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 准,遴选与专业相关的电商运营类、营销类、数据分析 类、客户服务类等 1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备选,如表 1所示。同时,收集电商领域行企的真实人才需求,结 合学校所在长三角区域电商的发展,以及学校经贸特 色的发展实际,从中遴选符合学校实际的电子商务数 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 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 课证融通试点。
(二)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我校通过深入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X”证书 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比现有课程体系,寻找 学历证书与“X”证书的结合点,将“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 体系,如图 2所示。
(三)制定电子商务专业“1+X”课证融通方案
“1+X”课证融通中,“1”是学历教育必备课程体 系,“X”反映了某一职业岗位主要工作领域的典型工 作任务及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特定相关职业素养、 知识和技能,同时“X”是“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X” 证书的培训内容不能独立作为一套内容体系,而应立 足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如果现有专业 课程体系的课程中已经包含了“X”证书相关内容,那 这部分内容就再不单独进行培训,只对这部分内容中 缺失或不充分的信息通过适当的培训予以补充和强 化。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我 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方案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准,将标准中的工作任务进行 分解,整合职业技能要求,形成能够指导专业开展课 证融通的“1+X”标准颗粒化模块,以便学校根据专业 需求选择合适的颗粒化模块,有机融通到相应课程 的学习单元中。 接下来,梳理出人才培养方案与“X” 证书标准二者在“知识点、技能点、素养要求 ”方面的 差异性,并依据产业一线岗位工作任务的新要求,采 取补充与强化措施,将“1+X”标准颗粒化模块与相关 课程学习单元进行有机融通,进而核算出补充与强 化部分对应的学时和学分。其课程衔接融通路径如 图 3所示。依然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为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将该证书划分为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制定、 市场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 析、产品数据分析、数据监控报表制作、数据分析报 告撰写 6个单元模块。其中,运营数据分析单元模块 中,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将包括客户数据分析、推广数 据分析、销售数据分析、供应链数据分析四部分的内 容,融入客户服务、网络营销、网店运营、商务数据分 析与应用、现代物流管理 5门课程的教学,其融通对 应关系如表 2所示。
(四)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立体化资源
为顺利推进课证融通教学,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对 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对标行业技术应用前沿, 采用专业群共享形式,对接多个“X”证书标准,建设了 一系列配套的课证融通立体化教学资源。即建立包括 电子商务、移动商务、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管理等多个 专业在内的专业群,对接已开展试点的网店运营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多个“X”证书标准,对标各专业 核心岗位,基于行业资格标准、技能竞赛标准等,将新 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模块,并融合专业课程 思政元素,以专业技能资源包的形式开发立体化教学 资源。同时,以合作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蓝本,以真 实的生产任务为纽带,重构实训资源体系,联合开发 基于真实岗位技能需求的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跨境电商、智能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等实训教学资源包, 从而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五)建立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保障体系
1.建立“X”证书试点标准化制度。 我校电子商务 专业通过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和网店运营推广 2个证 书标准开展课证融通教学,逐步建立了“X”证书试点 标准化制度[8]。即在课证融通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坚持 以标准研制为试点工作的起点,研制教学实施标准、 学生“1+X”能力标准、教师“1+X”能力标准、课证融通 标准、学习制度标准、“1+X”证书遴选标准、校企合作 制度标准、专业(群)动态调整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标 准,以此规范“1+X”证书试点工作的实施过程和质量 控制。笔者认为,通过标准的开发及完善,以点带面, 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三教 ”改革等 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破解了“1+X”证书制度试点 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瓶颈,同时在学生能力、教师发展、 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标志 性成果,形成了良好的辐射与推广效果。
2.建设课证融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 融合的桥梁与纽带,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按照 “服务产业+提升技能+技能鉴定+科研创新 ”的思路, 建设有现代商贸数字港,内含集教学、科研、培训、服 务于一体的智慧中心,以服务课程实训。同时,为强化 课证融通的落实,我校对标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网店 运营推广 2个证书标准,构建了“技能递进、能力进 阶 ”的实践教学体系。另外,为确保“X”证书培训内容 时刻对标技术前沿,我校建设有商务数据分析实训 室、电商运营推广实训室、“1+X”考培中心等,通过产 教融合,形成了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技能鉴定、培 训、服务于一体的课证融通实训基地。
3.打造“双师型”课证融通师资队伍。推进“1+X” 课证融通,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且专兼结合的“双 师型 ”教师队伍,以便引领专业高质量发展。我校电子 商务专业打造“双师型”课证融通师资队伍,主要从以 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企双元培训模式,校企 共建教师工作站,落实专业教师每 5年去企业顶岗 6个月的实践制度,同时建立国外研修、国培、省培、校 培及企业挂职锻炼等“五位一体”的“双师型 ”教师培 训体系。第二,建立“赛教融合”的竞赛体系,通过教学 能力竞赛提升教师职教能力和师德践行能力,同时使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 综合育人能力。第三,邀请行企专家、技术骨干加入教师团队,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 由此,就 形成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 课证融通师资队伍[9]。
4.建立课证融通课程考核制度。课程考核是教学 过程的“指挥棒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电 子商务专业在“X”证书试点过程中,对课证融通课程 考核制度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X”证书与课程学分 置换的课程考核办法[10]。即学生在取得“X”证书后,可 根据课证融通方案中与“X”证书相关的补充与强化部 分对应的学分,视情况获得减免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 另外,参与学分置换的课证融通课程原则上要求按照 学生分工协作模块化学习情况开展考核。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为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引擎,也 是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电 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体 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最前沿,故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 来说,将“1+X”证书制度引入人才培养,重构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制定课证融通方案,建立课程融通保障体 系,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为专业建设 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梁裕,陈艺璇.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1+X课证融通 的问题与路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22(11):108-112.
[2]钟培军.“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 ”融通的有 效途径: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西部素质 教育,2022.8(10):167-169.
[3]陈立君.从“课证融通”谈“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融合取向 与实施案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5):34-38.
[4]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 对策[J].职教论坛,2021(12):47-51.
[5]欧阳迎春.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改革与实施: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115-117.
[6]刘骞,沈言锦,黎修良.“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 体系重构研究[J].成人教育,2020(5):74-78.
[7]柴草,王志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 ”专业课程体 系开发路径[J].成人教育,2022(9):72-78.
[8]南旭光,张培.基于 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 题、逻辑与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5-10.
[9]安志龙,马丽.“1+X”证书制度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 业课证融通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10):200-207.
[10]秦国锋,黄春阳,糜沛纹,等.“课证融通”视野下职业教育课程开 发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3):39-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