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融合诊断性作业,推动初中物理“双减”提质增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9 13:51: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初中物理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双减”政策与诊断性作业内 涵为切入,简述物理诊断性作业实践价值,围绕“双减”目标下初中物理诊断性作业实践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可以通过设计 生活类、实践类、识图类和探讨类作业诊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及合作能力,进而在响应 “双减”政策的同时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双减政策,诊断性作业,教学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 完成教学质量的突破与提升。其中, 作业设计是当前“双减”政策下需要 重点进行改革的部分,过去的作业通 常数量较大且质量难以有所保证,在 为学生带来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 主动性,还经常出现学生应付作业的 现象,因此教师需要正视这一问题。 在减少作业题目数量的同时,还要提 升题目质量,只有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作 业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真正作用。

  一、“双减”政策与诊断性作业

  “双减”政策是在学生教育领域 内为学生进行减负治理的一项重要政 策,为学生开创了校内校外协同教育 的新型教育局面,也是当前进行教育 改革的重要一步与直接体现,在坚守 教育的公益性这一特征的同时,通过 改革创新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始终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诊断性 作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学习新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学习技 能,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 己对于新课所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则 可以通过诊断性作业,判断学生学习 难点,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设 计,有效提升新课的教学效益。在复习 阶段,教师所布置的诊断性作业重点在 于诊断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 把握程度,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 习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 选定复习课上的教学重点,查缺补漏。


\

 
  二、初中物理诊断性作业实践价值

  初中物理诊断性作业能够在结合 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同时,还能够 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 阶段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将作 业进行科学划分层次,有效提升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帮助学 生完成自主探究,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针对 新授课而设计的初中物理诊断性作业, 需要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需要把握的 知识点与技能,并帮助学生将新学的 知识与过去掌握的内容进行关联,有效避免与新课关联较少的内容混入作 业当中,进而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情 诊断。诊断性作业通常针对性较强, 能够更加直接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 容,预习时把握重点内容,复习时加 以巩固,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让学生清晰掌握自己所学内容的同时, 教师也能够深度把握学生在学习时所 出现的思维误区以及易错点,促使教 师及时确定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程度, 并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三、“双减”目标下初中物理诊 断性作业实践方法

  (一)设计生活类作业,诊断学生 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可见物理现象,可以 说物理学科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 生对于生活非常熟悉,如果教师在进 行作业布置时,能够增加作业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则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 于物理学科的陌生感,将抽象的物理 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亲切。而生活化 的作业也能够有效诊断学生对于生活 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例如,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家 家户户都离不开电,而学生家中的电 能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业内容。在 学习“电”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 以将电能表的图片插入诊断性作业当中(见图 1),促使完成电能表的读数,并要求学生找到自己家里的电能表,再一次完成读数,考查学生能否熟记电能表的数字方框中最后一位数字应当位于小数 点后这一基本知识点,以及考查学生 是否熟记电能的单位。作业中还可以 布置判断题,比如“家庭的电路中干 路电流是否可以超过 10A”。进而引导 学生对电能表所示内容完成进一步的 观察与思考。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 生将家中电能表上所标识的重要数据 进行记录,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根据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与同桌根据 各自记录数值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 以提出“若同一时间段内,同桌两人 的电表都完成了 5000 转,那么谁家用 电器消耗的电能更多”等问题,实现 作业与课堂的互动。而在学习能量的 转换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家中的洗衣机,电饭煲等 一系列生活家用电器,思考每个电器 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诊断 学生是否可以准确判断出电饭煲在工 作时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洗衣机 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当学生能 够正确掌握不同电器在工作的时候减 少和增加的能量,那么教师就可以诊 断学生对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这一部 分知识点掌握达到了要求。

  (二)设计实践类作业,诊断学生 动手能力

  传统的物理作业设计思路较为落 后,对于课外习题的过度依赖以及较大的题量,为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大同 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作业与生活实践 进行紧密关联,则能够督促学生将所 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亲 身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操作,诊断学 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比如,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要求学 生在家将瓶子灌满水,并用一张纸将 瓶口完全盖住,确认压紧后,完成瓶 子的倒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 的水并不会落下这一实验现象之后引 导学生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此外, 矿泉水瓶作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 得到的物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要 求学生运用大小不同的力,对空矿泉 水瓶进行挤压,并观察大小不同的施 加力对于矿泉水瓶的影响,帮助学生 在明白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的物理道理的同时,也亲手进行了一 次简单的物理实践操作。之后再让学 生将少量的热水倒入空的矿泉水瓶中, 接着摇动瓶子并倒掉热水,快速拧紧 瓶盖,观察瓶子的变化,此时学生一 定会观察到矿泉水瓶逐渐向内凹陷的 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验证 大气压存在的方法之一,实践性作业 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充分发散学 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亲手实践以及动 脑思考,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因而教师应当 结合所学知识,创新作业内容与教学 理念,为学生布置在家就可以进行操 作的实践性物理作业,促使学生能够 走出题海,将理论知识不断与实践相结 合,体会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设计引导式作业,诊断学生 探究能力

  探究性的作业要求教师能够遵循 一定的教育与学习规律,设置具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带领学生能够合 理利用科学知识完成对于问题的探究 和思考,促使学生能够有顺序、有层 次地进行物理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因 此,为了诊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就可以注重 作业的启发价值,通过设置情景,提 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 成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

  比如,在学习密度相关知识前, 布置辅助学生进行预习的诊断性作业,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常识进行思考,相 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两者质量是否 一样;如果质量不相等,那么原因是 什么。而当由相同的物质组成的两个 物体,如果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 物体的体积的两倍,那么两者之间质 量的关系是否也是两倍,而质量和体 积之间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关联?学生 可以按照作业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在 课本上寻找答案,实现在教师的引导 下完成新课的自主探究。而在学习分 子热运动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 作业中要求学生先了解分子运动论相 关内容,然后学生就可以站在分子的 角度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思考打开香水可以闻到香味的理 论依据。之后在课本上寻找验证自己 想法的理论,此时学生就会在课本上 找到关于扩散现象的内容,于是学生 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索,加深了学生对 于分子是运动这一理论的印象。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黑色墨水滴入水 中,观察现象,继续立足于分子的角 度,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背后所蕴含 的科学道理。此时,学生已经留有分 子运动的印象,接下来就可以继续引 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具体 特点。比如教师可以在作业中提问, 根据生活常识进行思考,在炒菜的时 候放盐以及在腌菜的时候放盐,两种 情况下,谁的菜会更早变咸。思考后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出分子热运动相 关的性质进行解答。


\

 
  (四)设计识图类作业,诊断学生 数形结合能力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物理图像 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将相关物理知识 进行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还可以将 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进而诊断 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至关重要。虽然 很多物理图像虽然并不能让人一眼就 看明白,但是教师如果在作业中加大 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则能够有效帮 助学生不断在图像中寻找共性,进而 更加轻松地完成识图类题目,提升认 知水平。

  在教授直线运动相关内容的时 候,教师可以设置画图能够帮助学生 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的题目。例如一 艘小船正在逆水划行,而正常在水中 行驶时每小时划行 30 千米,而划行到 一座桥处草帽掉入水中,而渔夫经过 两分钟后才发现草帽丢失便掉头划行 寻找草帽,终于在距离桥的 500 米处 拿回草帽,根据题意计算出水流的速 度。学生在解答类似题目的时候,需 要将河水视为参照物,并将河水简单 画为一条线段,船和草帽都需要沿所 画线段进行移动,不断标出每个特殊 时刻草帽,小船以及桥的具体位置以 及已知条件,进而将复杂的文字转换 为简单直观的图形,有利于学生理清 做题思路,更加精准科学地完成逻辑 推理与题目解答。此外,坐标图也是 初中物理的重要图像之一,教师要注 意训练学生对于坐标图的理解和把握, 准确将图中提示信息找出。在学习电 学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作业中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基本的 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以及在通 路状态,短路状态以及断路状态下的 电路图,小组内部分成员需要进行电 路图绘制,另外一部分成员则需要在检查电路图是否有错误之后,还要将 电路图中的电学元件进行分析整理, 促使学生提升识别电路图的能力。

  (五)设计探讨类作业,诊断学生 合作能力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 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教学方式也 常常是灌输式的,导致学生每天都在 重复机械地做着大量物理习题,在一 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 积极性。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在设计 物理作业时,适当添加一些需要通过 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可以能够促进 学生之间展开积极良好的沟通,并诊 断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完某一单元的 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导图类 作业,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分工 合作,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例 如学习完质量与密度相关知识后,学 生可以根据质量,体积以及密度等主 要内容进行导图内容的分工,促使每 个人都有自己所需要负责绘制的部分 思维导图,最终小组内需要将大家的 思维导图拼凑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 完整的思维导图。完成绘制后,更容 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成员之间也可 以互相对对方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合作探讨中,强化学生的合作与探 究能力,使物理作业也不再仅是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事情,更有学生与学生 之间共同合作的因素。而通过合作交 流的作业,更容易让学生对于知识框 架与所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一起对知识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究, 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 入到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来。除此 之外,教师也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研究 出部分解题模型,并写在笔记本上进 行上交,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讨论并 在作业本上自创题目,上课时挑取精 彩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的阅历尚浅, 自己很难独立进行模型总结和 题目创建,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就 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这些任务,有效 诊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 力。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融合 诊断性作业,有助于真正发挥作业在 引导学生预习知识以及辅助学生复习 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作业设 计的时候,需要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 需求以及心理特点,赋予作业一定的 个性化,在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为学 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的同时,诊断和 强化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让学 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并获得 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岩 . 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J]. 辽宁教育 , 2022(1):36-38.

  [2] 冉洋 . 初中物理课业减负的实 践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 中旬 )( 双 ), 2019(6):19-20.

  [3] 徐燕 .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有 效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J]. 文渊 ( 中 学版 ),2019(6):674.

  [4] 刘艳辉 . 初中物理作业常见问 题及分析 [J]. 中学物理 ( 初中版 ),2021 (2):6.

  [5] 郭勇 , 王志刚 . 将物理试题改 编为巩固类作业题的策略 [J]. 中学物 理 ( 初中版 ),2021(6):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2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