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载体的实践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9 10:3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得以屹立在世界之林的灵魂。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学校德育工作更是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只有与时俱进,推动载体创新,才能借助技术独特的优势,提升德育的效果。本文首先探讨了智慧教育提出背景,其次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中学德育实施现状,最后就中学德育载体的实践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引,创新德育工作,引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智慧教育;中学;德育;实践;创新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工作重要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探讨具有时代特色、追求成效的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成为重要课题,以智慧教育为代表的新理念引起了教育界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其实践路径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

  一、智慧教育提出背景

  (一)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有以下显著的特征: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合。智慧教育的提出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智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习者,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特别是优质的资源更要随时随地实现共享。究其实质,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推进智慧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推进智慧教育,促进现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满足当前教育出现的新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创新发展。

  第一,推进智慧教育,满足德育工作改革需求。为了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必须围绕提质的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目标来制定出具体的计划,进而调动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推进德育工作的改革,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完成教育改革。

  第二,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群体的质量自然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乃至国家教育的发展情况。因此,建设一支面向未来、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智慧教育的需要。让教师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要价值,并能够利用它们改进德育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借助新技术成果助推现代教育质量的提升。

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载体的实践创新论文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实施现状

  (一)新时代德育工作要求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目标,推动人的全面、个性化成长。

  (二)中学德育实施现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学德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传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德育目标失衡,呼唤更科学的德育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往往表现出了理想化的特点,脱离实际、要求过高的德育目标,违背了当下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第二,德育内容不确定,呼唤更具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具体学校的德育内容,应该在遵循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具体德育水平,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内容;第三,德育手段单一,呼唤更具时代特点、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方式。学校德育教学方式方法仍沿用以往旧手段,脱离时代。

  (三)信息空间——现有中学德育工作的空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很多地区的家庭、学校都覆盖了网络,中学生大多也拥有智能手机,实现了随时随地上网,由此中学生拥有了一种新的行动空间——依托网络进行的信息、知识、情感交流的虚拟空间,并逐渐成了中学生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信息空间并不完全脱离现实社会,在信息空间也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法律。中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认知还处于发展阶段,辨别能力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如果一味沉溺于信息空间,会慢慢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甚至堕入犯罪深渊。学校是中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场合,学校在传统的德育工作基础上,有必要重视新时代面临的工作挑战——信息空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必须加强德育载体的创新,大力推进智慧教育,才能全面呵护中学生的成长。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载体的实践创新路径

  (一)灵活把握德育规律,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载体


  中学生大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学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摇篮。新时代德育工作应该充分分析新一代中学生的鲜明特点,灵活把握德育工作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阵地,让德育工作的载体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工作载体有课堂教学,部分学校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利用校园建筑、生活化设施、走廊、教室布置等,营造德育教育氛围。为了构建契合新一代学生认知的德育教育环境,积极利用智慧教育背景,我们要利用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等技术设备,去不断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范围,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比如,中学结合自身的条件可以购买多媒体发布系统设备,在校园重要场合如大门口、教学楼、学校食堂等处安装LED显示屏,在中心控制系统之下可以及时展示德育教育内容,推动教育主题与时俱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系统出现,不仅可以控制显示屏展现的内容,还能够让显示屏自动更新内容,比如按时播放新闻联播、展示热点咨询、解读重要政策、普及健康知识等。在智能化设备的辅助下,中学的德育教育内容能够体现出多元化主题,满足新时代中学生的信息需求,潜移默化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时政素养。

  社交化媒体的出现,也为德育工作载体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学校可以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上,建立官方校园账号。利用社交化媒体独有的优势,学校推送德育教育内容,不是机械化、枯燥的说教,而是运用幽默、趣味十足的语言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这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更符合中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化媒体的互动功能,围绕中学生生活、社会热点话题等,精心设计讨论内容,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学校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还能趁机进行思想引导,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可见,在智能教育背景下,通过对德育教育载体的不断创新,推动传统德育教学的突破与创新,能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满足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依托智慧校园,构建家校合作德育培养机制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损害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实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支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沟通家长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为了在德育工作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弥补德育工作“信息空间”这一空白,有必要依托智慧校园,构建家校合作德育培养机制。

  所谓智慧校园,即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绑定学生学校、班级等信息,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可以进入“智慧校园”系统,在相应的“班级圈子”“成长轨迹”“学习日志”“心情园地”等模块去上传自己的日常活动。班级的同学、任课教师、家长都可以进行点赞、评论,同步互动。如此一来,借助智慧校园,教师、家长就可以及时、动态掌握中学生的日常个人形象、心情、情感。智慧校园最大的特点是“三重云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借助这一智能化平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乃至亲子关系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家长群体虽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比较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在德育工作之中,智慧校园平台可以提供一个窗口,方便家长来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进度,掌握孩子的发展现状、不足,学校在开展一些家校工作时家长会更加配合。当然,由于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学习比较慢,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家长交流会,帮助家长去熟悉智慧校园这一平台,了解其中的功能、操作。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家长看到智慧校园的优势,借助这一平台的“互动”,关注孩子学校的表现;还可以在平台上与其他家长“互动”,互相交流教育经验;还可以与孩子“云互动”,敞开心扉谈谈话,解开彼此的误解,增进双方的感情等等。

  可见,随着智能教育的推进,未来信息技术将会在教育领域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学教师要充分看到这一趋势,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做好家校工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们的成长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挖掘多样化资源,打造智慧德育实践平台

  在智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习者,对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基于智慧教育的这一特征,我们在开展中学德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利用现有的资源,也要注重去挖掘多样化资源,从而打造多种多样的智慧德育实践平台,引领中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依据中学德育教育学科属性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出彰显本地特色、满足中学生需求的德育内容。传统德育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多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一节课的重心都在德育知识的传授上,从而忽视了德育的实践环节,这让青少年难以从内心去理解、认可德育知识中蕴藏的道理。特别是一些榜样人物,与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这些人物去进行德育渗透,可能难以达到教育的目标。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开发新的德育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借助抖音平台,播放生活中真实、温暖的普通人互助事件,让中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的温度,自觉去学习、传承友爱互助这一传统美德。

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学德育载体的实践创新论文

  挖掘活动资源,中学要定期组织一些德育教育活动,从而推动德育智慧分享。具体来说,学校应该结合新时代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和思想特点,确定合适的德育教育主题,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引发他们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如利用智慧校园系统、网站建设、图书馆管理等,为德育活动的展开提供信息化支持。

  例如,在传统的班会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组织开展网络班会实践活动,在网络文化之中整合德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教育引导。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做好教学资源搜集和整理,在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文字资料,还可以是一些趣味动图、表情包、短视频、3D动画等。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在智能平台上进行主题交流,解决中学生的成长困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班会实践活动,解决了传统班会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弊端,还能丰富班会的内容,活跃班会的气氛,提高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性,更加符合新时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一些网络模拟、游戏化功能,可以创设出沉浸式的德育情境,吸引中学生的身心投入,提高他们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德育主题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可见,在智能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因为有了多样化资源、智慧德育实践平台的加持,教育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推动现代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德育智慧分享。

  四、结语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当前中学德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德育工作“信息空间”的空白,并能够以智慧教育为理念,促进中学德育载体创新。在新时代的德育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把握德育规律,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载体;依托智慧校园,构建家校合作德育培养机制;挖掘多样化资源,打造智慧德育实践平台。由此,通过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德育教育理念、载体的创新与转变,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一定可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发挥智慧教育的促进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现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苏国锋.新时代中学德育教学守正创新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3(02):82-84.

  [2]秦蓁.中学德育活动个性化设计的策略分析[J].现代教学,2022(24):25-27.

  [3]孙士辉.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2):126-128.

  [4]朱勇,黎兰,毛昌军,王德昌,周小兰.智慧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方法的改革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2018:1301-1304.

  [5]张建东.道德智慧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8(08):206-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2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