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11:45: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创新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高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态[1],而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将 心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有机联 系起来,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这已成为 当今心理学领域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 人认为, 国民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和民族富强的标 志,而国民健康水平中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其心理健康 水平。2019年之后,《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 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 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出台,为健康中 国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且生 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加之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爆发,使人们的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有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有 17.4%的学生表现出焦 虑症状,27.0%的学生表现出抑郁症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15.35%,排在前 三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人际关系困扰和焦虑[2]。 另外,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从线下转为线上,一些人出现网络依赖,28.81%的大 学生出现应激反应,尤其表现为较为持久、难以缓解 的焦虑、恐惧情绪,并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 降、思维缓慢等问题[3]。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峻, 高职医学生群体也不例外,因此应在对新形势下高职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整 理的基础上,探讨应对策略。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分析 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健康中国视域下高 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加以探讨。

  一、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李丽芳等[4]研究发现,高职医学生在抑郁、焦虑和压力三个维度的得分较高,心理健康筛选出的问题学 生占总人数的 14.9%—30.0%,这说明该群体学生的心 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和张军翎[5]、杨欢欢[6]的研究 结论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是高职医学生的知识基础较 差、学业压力大,且就业状况相对不佳。

  高职医学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对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缺乏科 学性,如一些教师分不清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和心理障碍的界限, 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 发现、处理。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教师无关, 这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足够认识的表现。 事 实上,每位教师的言谈举止、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都会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位教师都是学生 成长过程的引路人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也有 一些高职医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人际交 往、学习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忽视了心理健 康教育能促使一个人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稳定的情 绪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同时能更好地 开发一个人的潜能等作用。

  (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没有严格执行国家 标准

  2021年 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 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 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学校要面 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 2个学分(32—36学时)[7]。当前,各高职医学院校都开 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多,心理健康 教育教师不足,导致一些学校没有落实国家的文件要 求,如有些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但教学任务由辅导员兼任,这些辅导员没有系统的心理学教育背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因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诸多问 题,对此,需要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进行创新与实践。

  (三)医学专业教育中未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 就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步 性,确保形成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 全方位保障的格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医学院 校只是点状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部分专业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举办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相 关的讲座等,并未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全过程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具体表现如下:没有在医学专业教育教学 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安排、考试和评优、校外活动开展 等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更没有基于不 同医学专业类别的高职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基础课、 专业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等途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 矩阵。如此,医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体系、偏 浅显化,最终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四)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

  对于高职医学院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推 进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但一些高职医学院校将 工作重点放在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如内外儿妇 等临床专业,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认为 其可有可无,最终导致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缺少有力支撑。从高职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一是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对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或升级,且负责管理及运行平台 的专职人员不到位,未及时维护和更新[8];二是工作体 系和机制尚不健全,即没有设置满足医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需求的平台工作推进制度,缺乏工作流程管理方 案、人员管理规范等,进而影响了平台运行;三是功能 不齐,平台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服务,并未覆盖 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服务板块。 概言之,由于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支撑,高职医 学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难以综合调用多 方资源,最终影响了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五)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且经费投入 有待提高

  高职医学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但仍然进展缓慢,具体表现为师资 力量比较薄弱。其中,在数量上,教师队伍人数不足, 教育部明确规定,各高校要按照1:4000的师生比例 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很多高职院校达不到 这个比例要求;在质量上,一些高职医学院校没有配 备心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是 从思政、语文和校医院抽调过来的,其专业胜任力缺 乏;在教学水平上,存在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的 问题[9]。此外,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 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10]。长 期来看,师资力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学校不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 完善是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


\

 
  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 要的医疗人员


  高职医学教育旨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 人力资源,这就要求高职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 重视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要关注医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医学生健康成长。而加强高职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就是围绕立德树人、造 就良医的根本任务,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以达到固基 础、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目的。实施过程中,高职 应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和堵点进行探 究并采取措施,包括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优 化心理健康课程结构、创建服务支持系统、配齐配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等,如此一来,就能创造良好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更顺利地开展,从而为高职医学教育提供有力的支 撑。当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与实效性 有效提升后,就能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医 疗人员。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 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从高职 普遍开展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来看,其主 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树立心理 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 心理调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由于医学 的对象是人,所以医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求职 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更为复杂,基于此,凭借以往无异于其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 段,难以达到预期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加 强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可以立足医学 生的实际状况,结合医学教育的需求,对医学生培养 模式中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创新性探索,进 而科学合理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用适合医学 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便实现预期的效果。 如此,就能够促使医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 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进而提升高职医学生的 心理健康水平。


\

 
  三、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 导论、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新生适应、人际交 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以及生命教育和 生涯规划等,在做好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针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还要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医学生心 理健康素养。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高职医学生综 合素质

  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的医疗卫 生人才。卫健委和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要求加强高职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各学校要根据学生身 心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 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途 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 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高职院校 要将心育和德育“双育”活动融入教学活动,将心理健 康教育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及品德教育放在同等 重要位置,形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品德和心理健康 教育“四位一体 ”的工作模式。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重视团体心 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 实和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 入学校必修课。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现科学性和 实用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医学院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该课程要按照必修课要求进行设置。具体来说,在建设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时,要从课程 目标、课程形式、课程内容和学科渗透这四个方面综 合考虑。在课程目标上,要从提升学生总体心理健康 水平和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心理意识这两方面进行 目标定位;在课程形式上,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如案例分析、团体辅导、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等; 在课程内容上,要选用适合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教材,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标准、适应、学习心理、自 我意识、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等内容,并增 加人文课程、通识课程的比例,同时通过必修课、选修 课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 堂、第二课堂和志愿者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教 育内容;在学科渗透上,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 高职医学生的基础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课程 教学,重视医学人文关怀和教育,通过学科渗透,有利 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毕业后成为全科医生, 更好地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基础。

  (三)强化医学教育全过程育心理念,培养具有良 好心理健康素养的医学生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作为培养全科医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强化医 学教育全过程育心理念,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具备专 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素养、 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以及识别 和管理情绪的能力等。为了强化医学教育全过程育心 理念,创新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角度入手,把心理 健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到具体行动 上。首先,要以全员培养全科医生为核心,形成育人合 力。即以培养全科医生为目标,以学校、院系、班级、宿 舍为组织,通过制定适合本校实际发展的育人工作机 制,让校领导、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专职或兼职心理 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生等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 以全程育人为中心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为 此,高职院校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进行细致安排,尤其要结合医学生心理发展的需 求,从入学到毕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路径、举措 等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体系。最后,要以全方位育人为 方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整的闭环。这就要求 高职院校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状态监测、平台保障多个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 由此,以强化医学教育全过程育心理 念为基础,创新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 出其在培养全科医生过程中的作用。

  (四)构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大平台,加强医学生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新思路、新途径,以“加强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工作目标,把教 师、学生、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心理辅导 和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实践活动、心理互助 和帮扶等诸多要素结合起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平 台,高质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职医学院校的 学生以 ’00后居多,他们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且受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学习就业压力大。因此,高 职医学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服 务大平台。具体来说,要积极落实教育部系列文件要 求,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齐配够 符合国家要求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面向高职 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咨询和危机干预 活动。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辅导员和学生心理委 员的作用,建设好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对 学生开展耐心细致的咨询和辅导[11]。另外,高职院校 要建立四级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一级预警为任课教 师,二级预警为心理教师,三级预警为辅导员或班主 任,四级预警为班级心理委员[12]。此外,高职还要搭建 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即创建心理健康教育 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为大学生提供阅读资料,同时 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高职 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化解心理冲突,进而培育自尊 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高职医学生。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场地保障经费

  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 他们步入社会前的最后教育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可为其将来成为一名救死扶 伤、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基 础。第一,统一认识,每个专任教师、行政工作者和后 勤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心理育人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 中,细致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其进行 沟通,积极指导。第二,学校要高度重视高职医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邀请专家示范讲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等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掌 握高职医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而提升专业化水 平。第三,对新入职的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支持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相关硕士学位,同时要强化岗 位培训、业务进修,将心理健康内容作为教师必修的 重点内容。第四,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配备必要的 办公场所和设备,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落实生均经 费标准,足额拨付,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保障,确保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对高职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进行分析,找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将会推动和助力高职医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学科渗 透的作用,与其他学科联动建设,相互促进,体现协同 育人理念和要素,进而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合格高职医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23-03-03].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李刚,陈洁.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研究[J].微型 电脑应用,2022.38(11):163-166.

  [3]黄孟颖.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以四川文轩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1):172-173.

  [4]李丽芳,张春艳,王云鹤.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2):144-146.

  [5]张军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J].山西教 育(教学),2012(5):56-57.

  [6]杨欢欢.财经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74-76.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07)[2023-03-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210720_545789.html.

  [8]吴兰花.汶川地震后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医 学与社会,2010.23(9):94-95.103.

  [9]王小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5):181-182.

  [10]李媛.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太 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156-158.

  [11]娄安琪,张静媛,王茜茜.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8):213-214.[12]王义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7):94-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