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英语阅读课的设计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6 11:46: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往往淡化语篇层次上的教学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 培养非常不利。本文针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困境,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版)》的相关背景,论述了新课程标 准下中职英语阅读课的设计与实践,并说明其设计特色与实践反思,旨在实现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学 生存在畏难心理,一些教师往往采用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 体性和创造性。为此,笔者基于《中 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 版)》的相关背景,以超星泛雅平台 为载体,整合线上线下阅读素材,帮 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本框架、理解 关键信息,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判 断,了解中外思维间的差异,鼓励学 生以开放的心态、多元的视角看待事 物,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式,提升 阅读教学质量。

  一、相关背景和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2020 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教 师应在利用传统教学资源的同时,充 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开放、 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开 展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新课程 标准下中职英语阅读课的设计,就是 基于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在 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中职英 语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借助 线上教育平台和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
\

  中职英语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课前线上网络自主学习; 课中线下课堂集中学习;课后线上任 务互动评价。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的同时,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提升课堂 教学效益,而且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 言的能力,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职英语 阅读课设计与实践

  为了提高中职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有效性,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教育 信息化的背景,运用 SPOC 混合式教 学模式, 选取单元主题 Transportation 中有关交通出行建议的阅读文本进行 设计和实践。

  (一)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本 课 选 自 高 教 社《 英 语 1 基 础 模 块》(2022 版) 中 第 二 单 元 Transportation——Reading and writing 的第一课时(共 45 分钟), 内 容是阅读酒店员工培训手册中的交通 出行建议,梳理关键信息,掌握交通 出行方案类文本的基本特点。在前一节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的 基 础 上,进一步训练学生模仿表达能力, 为 Reading and Writing 第二课时的 写作任务进行铺垫。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网 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积极上进, 团队意识强, 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学习、 讨论点评、分享收获。公共交通是学 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之一。经过前 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能模仿表达问 路需求和指路建议,但缺乏交通出行 在职场语言中的应用能力,还需学习 商务环境下交通出行的表达方式,从 商务职场的角度给出交通出行的方案 建议。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通过阅 读酒店员工培训手册中的交通出行建 议,梳理关键信息,掌握交通出行方 案类文本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酒 店员工培训手册内的交通出行建议, 获取关键信息,判断信息的正误。

  (3) 素养目标:①学生能初步了 解商务环境的礼貌原则,养成自主学习商务英语知识的意识,提升职业素 养;②学生能运用会话模板总结主题 内容,培养“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的环保意识;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学生能运用泛读、查读、详读 和梳理关键信息的策略,以多层级的 阅读任务和表演评价来提高学习自主 性;④通过交通出行方式的句型介绍, 学生在学习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 时,能融入学习环保理念和提高与人 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梳理从机场和火车站前往 酒店的公共交通方案;学生能读懂酒 店员工培训手册内的交通出行建议。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线上网络自主学习


  (1)学生登录 APP,将本课生 词进行自定义学习管理,为阅读文本 扫清词汇障碍。

  (2) 学生登录平台谈论有关“智 能交通”的问题:“If you're keen on your major, what FAQ about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will you search for?”

  (3) 学生学习微课“What do you know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portation?”教师可在线释疑。

  (4)教师及时检查平台的口语 任务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在课前任务环节,教 师根据主题和学生专业特点设计相关 学习任务。通过在线讨论、自主查询、 学习微课、口语展示等, 渗透知识点, 初步形成文本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习惯。同时根据线上的数据反馈, 形成 SPOC 过程性评价。

  2. 课中探究——线下课堂集中学 习(共 45 分钟)课中围绕课前复习、阅读探究、互 动展示和读后延伸四个流程展开教学。

  (1)课前复习预设 5 分钟。

  活 动一:对话 呈 现:How can we get to the school canteen?

  活 动 二: 词 汇 检 测:Have a check about direction through Seewo game.

  设计意图:通过平台作业数据推 选进行对话呈现,调动学生思考与讨 论新课话题的积极性;通过希沃课堂 选词填空活动,检测复习课前词汇, 激活学生关于交通出行的知识内容, 为后续阅读做铺垫,教师适时进行过 程性评价。

  (2)阅读探究围绕读前和读中 两个环节,预设 27 分钟。

  首先,读前环节(5 分钟)。

  活 动 一: 头 脑 风 暴:What do you know about different ways of transportation?

  活 动 二: 主 题 讨 论: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hotel?

  设计意图:新课读前,学生观看 视频并完成讨论任务,教师登录平台 查看讨论结果,通过词汇云数据了解 学生观点,并展示置顶的学生回复; 通过创建校园问路的真实情景,导入 上下学的交通方式讨论,提醒学生禁 止骑行电动车上下学;同时,通过思 考从机场或火车站前往酒店的交通方 式引入本课主题,并练习交通线路的 英文表达, 降低后续阅读活动的难度。

  其次,读中环节(22 分钟)。

  活动一:问题导入:讨论学习 FAQ 的概念;展示平台的课前讨论结 果,关注该专业学生最热衷的 FAQ 并导入本课主题阅读。

  活动二:泛读猜测:纵览全文, 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初印象,猜测 其可能的出处并引导学生回答本课要 探讨的 FAQ。

  活动三:拓展运用:通过学习酒 店培训手册上的常见交通问题,引导 学生学会在线搜索自身专业学科的FAQ,从专业角度挖掘并培养学生的 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四:听读文本:引导学生学 习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和语法知识,掌 握交通英语句型的相关知识。

  活动五:判断正误:再读文章, 通过抢答的方式判断句子正误,引导 学生运用希沃的蒙层功能对比正误, 查找纠错,培养学生捕捉文章细节的 能力。

  活动六:完成填空:指导根据不 同的出行方案查读文章,完成表格填 空,利用希沃遮罩功能检查答案。

  活动七:文本梳理:补全填空,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从机场和火车站前 往酒店的公共交通方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训练学生快速 提炼交通出行方案的关键信息,培养 学生解读文本类型、梳理文章内容和 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 理清脉络结构,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 同时,能整理与积累写作相关的词汇 和结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 复述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巩固重点词 汇和句型结构,同时提升思维差异感 知能力。

  (3)互动展示围绕读后互动、 小组合作和实战演练三个环节展开, 预设 10 分钟。

  活动一:读后互动,众说纷纭: We suggest you/You can/You may/ You'd better…;It's because …

  活动二:小组合作,书写方案: Lead every group to complete the transportation plan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活动三:实战演练,环保出行: “How can I get to your school? How can I get to the canteen?”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总结有关提出建议的英文表达,训 练学生的模仿表达能力;鼓励学生

  结合网络技术专业特点,将文本主 题和智慧交通出行整合,分组讨论 交通出行方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 展示小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 现及时予以过程性评价;展开实战 演练,指导学生将已掌握的词汇、 句型结构融进互动展示,选出最环 保的交通出行方案,并由班级优化 大师系统,实时更新课堂终结性反 馈评价。

  (4) 读后延伸环节预设 3 分钟。

  活动一:评价总结:通过评价表 互评的方式评价组员等级表现,培养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活动二: 分层作业:“① Finish Activity 13: Provide the service of check-in consult online for a customer; (Level A,B) ② Write a transportation plan from our school to the Fu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and upload it at Fanya;(Level A) ③ Finish the reading task on the workbook . (Groups)”结合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英 语水平和专业特点,进行作业设计的 分层,希望能够降低后进生学习的难 度,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突破难度。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平台数据汇 总分析,对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进行 评价,同时根据个人学习记录引导查 漏补缺;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使课堂 教学得到后续和延伸, 达到练以促学, 学以致用。

  3. 课后延伸—线上任务互动评价

  (1)线上反馈数据汇总。教师 针 对 相 关 问 题: ① What do you know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portation?(巩 固 语 言 技 能 ) ② If you're keen on your major, what FAQ about 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ll you search for?(结合所学专业)③ How to write a transportation plan from our school to the Fu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迁移核心 素养和价值观)进行问答解析,及时 汇总评价数据。

  (2)线上测试巩固知识。利用 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按照每项任务的 完成情况进行 SPOC 终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基于新课程标准,采 用“线上 + 线下”综合评价,全面衡 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的参与 度。教师根据线上任务互动评价的综 合反馈,最终形成本节阅读课的终结 性评价。

  三、设计特色与实践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中的阅读环 节,从学情出发,设置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的情境和实战任务,从听、说、 读、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激励学生通过展示,加强知识内化和 语言输出的能力。

  (一)学以致用

  将 Reading 和 Showing 结 合,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写作因素 和网络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 能够自信地利用实景图进行问路和指 路,并推荐从家到学校合适的交通方 案,积极倡导环保出行,最终实现学 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信息融合

  应用希沃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 超星泛雅平台、微信、班级优化大师 等信息化平台,通过与网络技术专业 特点相结合,设置讨论任务,激发学 习热情,促进教学吸收,让每位学生 融入学习、分享收获。

  (三)多元评价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职英语阅读 课,采用“线上平台 + 线下课堂”相 结合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希沃课堂活动增 加了趣味性,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数据智能分析 及时有效,由此提升学习效果。
\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英 语阅读课的设计与实践,验证了多元 化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 习吞吐量、学习的掌握程度及在英语 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面对英语阅读 教学中的困境,中职英语教师应与时 俱进,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 水平, 鼓励学生以合作与协作的方式, 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职英语阅 读课教学实践,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 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 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版) [S].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湛 , 赵瑛 .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M]. 北京 : 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3] 李逢庆 , 韩晓玲 . 混合式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中国 电化教育 ,2017(11):108-113.
  [4] 于萍 , 耿晓中 , 鲍杰 . “互联 网 + 教育”背景下《网页制作》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1):132-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