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素质教育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被纳入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初中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个人成长及社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强调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也是新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当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创新意识培养纳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当中,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确保新课标顺利落实的必要措施。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虽然尝试采用某些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此次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要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成为快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日后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措施,借助数学教学的契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思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为了获取高分,经常使用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他们习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这就使得他们只会机械地套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从刻板的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更多学习数学的新方法,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此外,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思维活跃性非常高,能够用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巧妙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初衷。
最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相比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量大、教学难度高,学生的学习任务量、难度自然也会随之增加,而与之相应的却是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急速下降。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创新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为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双效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这些新理念无不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放到了重要位置,并且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才会主动去思考和探究,这也是促进其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此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尽量从多个角度切入,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问。当然,学生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不做干预,留给学生自行解决。在脱离教师辅助的情况下,学生极有可能采用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思路或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学习该知识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运用何种方法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具体而言,教师可采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即“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想想能够利用其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吗?试试能找到几种判定方法?除了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外,你还能找到别的判定方法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其中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更是能够引导学生打破思维桎梏,在寻找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主动去“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而且有可能产生新的灵感,对原来的思路或想法进行改进创新,这对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法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思路等表达出来,既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整理思路的机会,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机会。其他同学在参考借鉴的过程中可能又会萌生新的想法,借此推动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当赋予学生“说”的勇气,鼓励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说”来展现自己的思路,还可以通过“说”来表达自己的质疑。当学生有质疑后,就会尝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动力。为了保护学生“质疑”的勇气,即使教师最后发现学生的质疑并不成立,也不应当予以批评和指责,而是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质疑,是否存在某些知识漏洞,或者是对某些数学概念、定律等的理解存在偏差。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刻意犯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从而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这一课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抽样调查”。学习完该知识点后,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学校初一年级有大约1000名学生,共计20个班,各班人数在50人左右,现在要在初一年级做一个调查,以便了解初一学生对篮球、足球、乒乓球这三种球类运动的喜爱程度。老师认为,我们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比如,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调查,这两个班的人数应该在100人左右,可以满足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有同学随声附和,认为教师这种抽样调查方式比较合适,既不用像“全面调查”那样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又是随机抽取的样本,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靠。但是有同学在思考之后提出质疑,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其主动说出质疑的原因。有同学在教师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的质疑:“因为本次随机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学生,但是教师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是两个班级,虽然这两个班级总人数在100人左右,样本数量是足够的,但是这100名左右的学生并不是随机分布在整个初一年级中的,因此没办法代表整个年级的学生,所以抽样调查结果并不可靠。”这其实就是教师采用刻意犯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讲解完本案例之后,教师还应对那些提出质疑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借此机会要求那些随声附和的同学要保持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在日后逐渐形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想、去做、去创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良好发展。当然,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为其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极为必要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比较自由、活跃,就容易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和做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索实验、巧用信息技术、游戏辅助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有趣的探索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去探索、发现、验证。数学教学中的实验通常是模拟性或验证性的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让其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寻找材料,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这一章时,有一个定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讲解该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索实验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正确性。实验设计不做任何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本次实验中,有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将三个角的度数相加,计算是否等于180度”。有的学生虽然同样是在纸上随意画了一个三角形,但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式是“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块,看看是否能够拼成平角”。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本次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虽然是任意画的三角形,但是只进行一次实验并不能排除巧合的可能,所以应当多画几个三角形进行实验。”其他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是量角计算还是拼角,其原理都是一样的,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采用的这两种实验方式,而且每个同学都是任意画的三角形,如果大家的实验结果都相同,每个人只做一次实验也能排除掉巧合的可能。”这样的互动交流能够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帮助的。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予其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激活其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和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结合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就可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这一节内容后,可以布置实践任务,如“设法使用量角器制作一个测角仪,结合你所学过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使用测角仪和其他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计算学校旗杆的高度”。该实践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在制作测角仪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对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等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教师应认识到,能力的培养要以思维的发展为先,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特别是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的培养。求异思维的核心是不受常规束缚,竭力寻求变异。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一题多解,也就是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努力引导他们寻找多个解答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而逆向思维的培养,则是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探索,如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逆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应当认真总结反思、努力改进创新,这样才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解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8):5-7.
[2]陆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5):87-89.
[3]李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山西教育(教学),2022(11):82-83.
[4]高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52-53.
[5]陈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中数学创新型教学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8):42-43.
[6]陈宝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2(22):48.
[7]阳合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J].求学,2021(3):47-48.
[8]唐晓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9):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