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高考政策也相应发生转变,各地相继开始实施高 考选科政策,考试重心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核.物理是高中阶段重点科目, 值此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 培养列为首要位置.创新优化教学策略,进而开展高效的物理教学,推动物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考试形式的转变是 为重视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目前在高中物理教 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问题的存在严重影 响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高考背景下如 何实施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物理综合 素养? 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的变化出发,深入论述高效教学策略.
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发生的变化
新高考政策在 2016 年首次于上海、浙江两地实 施,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 断深入,高中物理课程已由必修变为选修.在传统教 学模式下,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高低,一切 以分数为定论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繁重的心理压力 以及负担.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重心发 生转移,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区别于往 常题目,新高考题型中所考查的知识点更为复杂多 变.由此可见,新高考所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助其能够领悟物理学科的本质内涵,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
2 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
2.1 缺乏有效指导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 善,固态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素 养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有效指导,一味地 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课堂中学生过 于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良好提升.
2.2 缺少实验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 中物理课 堂中受到场地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实验环节教 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分析,并未带领学生 进行动手 实 践操作.因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大部 分教师即使进行实验探究也只是草草应付了事,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需求.实验探究环节的 缺失也导致课堂氛 围较为沉 闷,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2.3 缺失学习动力
物理是一 门 实 践性、逻辑性较 强 的科 目,其 中所蕴含的物理公式较为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 中不得其法,学习成绩难以实现提升,久而久之 将会丧失其学 习动力.同 时,大部分教师为使学 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常会采用题海战术模式开 展训练任务,学生在繁琐的习题中压力较大,学习兴趣也将被严重损耗.
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策略
3.1 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 构建,教师首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 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直观 且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态化的视频观察能够对 所学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提 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充分发挥网 络资源的优势,为其持续扩展补充学习内容,实现学习效率、兴趣的不断增强.
例 :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质点和位移》
【教学行为】情境导入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轨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视频播放完毕后,引导大家利用过往所学知识思 考公转及自转的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引入“质点”相关概念.
【概念分析】许多同学对公转运动轨迹的分析 存在一定疑问,教师结合“质点”为导向,帮助学生感知质点含义.
【小试牛刀】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 其思维能力.呈现磁悬浮列车图片,描述此列北京开往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情况.
结合教师所给定的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首 先确定主要因素——— 列车质量、位置,忽略次要 因 素——— 形状、大小,将问题进行简化从而得出质点的理想物理模型.
【提升拓展】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质点概念后,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练习题目,引导学生 初步了解目前在新高考题型中“质点”知识板块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概念奠定良好基础.
如上,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能够充分活跃课堂 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为 立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核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板块, 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提升自身问题解 决的能力.为更为高效地实现理论基础教学,教师可 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结合为图表、图 谱,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进行分析整理. 借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效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注重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构建更为高效的物理 教学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前文所提到 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实验活动 的重要意义,在新高考模式影响下,教师应重新组合 优化.在课堂中酌情引入物理实验,鼓励大家进行自主探究,在此环节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
3.4 系统整合知识,发挥综合运用能力
新高考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及互补性,与传统脱节独立的授课方式大相径庭.教 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搭建整体思维 的框架,培养其知识整合与联系的眼光及能力.在教 学中结合具体题型带领大家进行共同分析探索,形 成科学的思考过程,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
例 :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册《磁场及其描 述》.本课内容向同学们展示了磁场、磁感线、电流 的磁场等相关知识,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教师可以提供如表 1 所示。
通过表 1 的提供,学生能够迅速建立新旧知识 的衔接,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教师也可提出相应练习题目,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如图 1 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两 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A、B、C 为电场中的三个 点,且 AB = B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 A 点开始运 动,先后经过 BC 两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 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粒子在 ABC 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关系 aA >aB> aC
B.粒子在 ABC 三点的动能大小关系 EKC >EKB> EKA
C.粒子在 ABC 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 EPC >EPB >EPA
D.粒子由 A 运动至 B 和由 B 运动至 C 电场力
做的功相等通过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知识运用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3.5 自主探究设问,培养科学质疑能力
实验探究视域下的问题提出、猜想假设与对具 体的实验过程操控是新高考的重点考察方向.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整合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现象,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此加以分析.
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交流探讨,共同探析物理现 象,提升自身问题解决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科学质疑与论证的良好习惯,为参加新高考做好准备.
例 :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摩擦力》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可利用生活事例进 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行车在水平路面滑行 时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 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
学生进行思考并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的实验视频,并鼓励大家仿照视频进行自主实验设计.
首先在实验开始前,学生提出如下疑问——— 疑 问 1: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相关? 疑问 2: 摩擦力是越小越好吗?
带着问题各组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实验工作,在 实验中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不同接触面 积上移动,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一定的关 联.并结合生活现象自主探寻摩擦力越小越好的具体案例,如汽车在平面路段行驶时摩擦力越小越好.
至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模式下为使学生的物理成 绩能有所提升,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优化设 计.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物理综合素养培 育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运 用能力、思维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转化.同时,教 师也要关注经典例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效果,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
[1]赵连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智 慧课堂有效结合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 科研) ,2020(12) : 235 .
[2]李雪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思路 [J].甘肃教育,2020(23) : 178 -17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