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15:50: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也能够打开学生通往外界和内心的窗户。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策略,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 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扩展, 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一种,也是语 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到小学 中年级阶段,学生开始初步形成自主 阅读的意识,阅读对象由以图片为主 的绘本类书籍逐步转向文字类书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及部编教材的全 面推行,教育界对课外阅读的呼声越 来越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语文知 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而阅读能 力又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所以,小学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课 外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一、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 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长远 发展。因此,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课外 阅读的意义和必要性。
\

  首先,强化课外阅读是《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 下简称《标准》) 的明确要求。《标准》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做了明 确规定: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并提出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文字总量应达 到 400 万以上。其中,就小学生各学 段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来 看,第二学段,即小学中年级要求学 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 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文字总量 不少于40万。这些目标和要求的提出, 使得课外阅读的地位更显突出。因此,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应关注并注 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其次,在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的 课外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必 然要求。语文学习, 三分得益于课内, 七分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本充其量 只是一滴水,课本之外的书籍则是浩 瀚的海洋”,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 有着重要影响,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关 注的重点。作为教师, 我们经常说三、 四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实质是在强调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其 中包括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在 小学低年级阶段,即一、二年级,是 否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没 有明显影响,这个年级段的学生识字量太少,教学的重点在于识字,从而 丰富识字量,积累词汇。因此,低年 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以绘本为主, 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考查的是字词句 的拼、说、读、写,对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写作能力要求较低。但是到了小 学中年级阶段,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 的影响开始显现。阅读理解能力、写 作能力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发展 的必备能力,不读课外书的学生,其 阅读理解水平和作文质量明显低于喜 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随着学习阶段 的上升,这种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因此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 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 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实 践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短期教学成 效,要求学生对教材文章反复识记、熟记于心,课外阅读则被忽视,部分 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较多时间,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在“双减” 背景下,一些教师错误地将课外阅读 视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还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 伸。同时,从思维角度来看,课外阅 读的过程是学生脑力劳动的过程,能 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思维的活跃 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舍弃课 外阅读就是舍弃思维发展的机会,而 没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是难以形成语文 学习力的。只有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引 领下,学生才能形成持久的思维力与 学习力。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 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无论是从《标准》的要求出发, 还是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发展的角度 来看, 课外阅读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要想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 教师应运用有效策略引领学生养成良 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转变对课外阅读的传统认知

  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是形成 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知,从内心深处 接受课外阅读,无论教师、学生还是 家长都应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有些 教师常常会说: “现有的教材内容都 教不完,作业也改不完,哪有时间指 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果教师不 转变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即使把现 有的课文和生字减少,还是会觉得教 材内容很多。当然有一些教师已经意 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布置的作 业中也有阅读任务,但是学生和家长 的反应却很强烈: “写作业就用那么 长时间,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从目 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教师仍没有 真正重视课外阅读,而学生和家长也 认为课外阅读的地位不如其他作业重 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受功利 性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不能通过考卷体现。当下 的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语文 能力的考查,若学生自己没有阅读积 累,语文能力又从何而来呢?虽然课 外阅读的作用并非立竿见影, 但教师、 学生及家长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立足 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只有学生、教师 及家长共同转变对课外阅读的认知, 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营造阅读氛围

  生活氛围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感 染与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 好的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 情。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与 布置班级阅读文化环境。如利用教室 后面的黑板设计课外阅读主题板报, 并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的墙上悬挂 关于读书的名言等激励性话语;利用 教室的外墙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推 荐各年级的阅读书目。通过有效的环 境营造让师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 培育班级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 让学生在相互感染的阅读氛围中养成 持续性课外阅读习惯。比如,可以开 放学校的图书室、建立教室读书角等, 让师生随时看得见书,拿得到书。鼓 励学生每天自由阅读半个小时以上, 自由挑选阅读内容,当天没看完的书 籍可以自行保管,看完后再归还。无 论是图书室的书,还是读书角的书, 当一名学生看完一本后,可以在书的 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其他学生看完 这本书后便可以找之前看过这本书的 同学交流、讨论。学生看到令自己有 所感触的内容,也可以在那一页的空 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当别的学生看 到此页,或许就是感悟的激发点、心 灵的碰撞点。最后,通过班级阅读文 化建设、学校图书馆、教室读书角丰 富的课外书籍资源,以及学生之间有 意识或无形的读书交流,浓厚的阅读氛围将萦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 利于提升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

  (三)开展班级阅读课

  开设常规性的阅读课有利于学生 课外阅读习惯的前期培养以及后期践 行。教师可以每周定时开设一节阅读 课,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也 可以让学生自主默读。每天早上给学 生 15 分钟的晨读时间,阅读内容以 童诗童谣、优美散文、经典古文、古 诗古词为主, 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 并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配合肢体语言, 尽可能地读出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情境 氛围、感情韵味, 最终熟读成诵、成咏、 成吟、成歌。每隔两三周,利用早读 时间在操场进行一次全校诵读展示, 班级之间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 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还可以组织学生 进行阅读交流,复述书中的小故事、 表达阅读感受。这样不仅能慢慢改善 一些学生不爱说话、见人羞涩的内向 性格,让学生敢于表达,还可以起到 督促学生阅读的作用。通过班级阅读 课,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常规性学习活 动中的一项,在长期坚持中,学生的 思想从“要我阅读”转变为“我要阅 读”,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相对于静态的阅读活动,小学生 更偏向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因此,教 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 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 他们在动静结合的阅读活动中体验到 阅读的乐趣。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 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喜 悦。要想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与习 惯,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和坚持是 有效的,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小 学生最期待自己能获得外界的肯定, 在教师、家长及同学的正面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定期举办阅读 活动,如好书推荐、美文分享、朗读 比赛、讲故事比赛、情景表演等,让 学生相互分享阅读感想,进而让学生 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与成就感。其次, 利用节日开展阅读活动。例如,每年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教师可以利 用这一节日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设 置主题阅读活动,渗透节日的意义, 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强化学 生的阅读意识。读书日这天可以不给 学生布置书写作业,就是要学生尽情 阅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来读,还 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进行共读,以加 深节日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父 亲节、母亲节或其他节日开展主题阅 读活动,这样既能普及节日的文化意 义,又能通过主题阅读活动提升学生 的认知度。最后,针对每次主题阅读 活动,阶段性开展评选阅读之星的激 励性活动。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将课 外阅读推荐书目给学生,然后给学生 制定阶段性任务,如一个月内阅读完 两本,多读一本书就多奖励一颗星; 在平时的分享交流活动中,给予表现 良好的学生一定数量的星;一个月进 行一次阶段性评比,给获得五颗星及 以上的学生颁发奖状“阅读之星”。 在日常阅读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肯 定与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他们养成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五)以写促读,养成阅读习惯

  输入性阅读在阅读的初期可以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只有将输入的 阅读和输出性表达结合,才能不断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阅读引向深入。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一般不喜欢做笔记,总觉得边写边抄 便失去了读书的乐趣。但是,书中总 有能触动读者的文字,及时在书上做批注, 阅读效果会更好。而且有些书, 读者在不同的心境下阅读,感想也大 不相同,再次看到书上的记录,还会 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触。所以,教师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将触动自己的语句做上批注。另外, 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写下自己的收 获,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写出长篇的 读后感,学生能把故事进行简述,分 析一下人物形象,再把自己从中学到 的道理或新的词语记录下来,对学生 来说也是一种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读 后感进行评选,鼓励读后感写得较好 的学生在全班朗读,为其他同学树立 好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努力提升自己 的写作水平。

  (六)制定适宜的阅读计划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小 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 习惯,帮助他们制定适宜的课外阅 读计划是一个必要策略。适宜的阅 读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 导,引导他们形成自主的阅读习惯。 首先,语文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选择 出符合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如科 幻、历史、冒险等。也可在班级或 学校图书馆中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 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阅读。其次,确定好阅读书籍后, 语文老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阅读计划,不但要求学生严格遵 守,还要对阅读计划进行严格的监 督和指导。这可以包括每周阅读的 时间安排、选择读物的种类和数量 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计划中记录自 己的进度和感悟,形成阅读习惯的 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制定适宜的 阅读计划,可让学生养成持久的课 外阅读习惯,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提高他们的思维表达 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 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总之,小学中年级是培养学生课 外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课外 阅读习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储备, 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同时, 在长期阅读中形成的感悟与思维能力 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基于此,教师要 积极探索,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 爱上阅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 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聂卫东 . 浅谈如何培养学 生的阅读习惯 [J]. 基础教育论坛 , 2019(19):43-44.
  [2] 蔡昕平 . 小学中年级学生良 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J]. 新课程导 学 ,2018(3):65.
  [3] 陈方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J]. 小学生 作文辅导 ( 上旬 ),2020(11):17.
  [4] 张甲鹏 .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 [J]. 天天 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0(9):70.
  [5] 胡玉霞 . 新教育理念下小学 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 ( 上 ),2019(9):151.
  [6] 冯迪鸿 . 对小学中高年段学生 课外阅读缺失高层次思维的思考和建议 [J].教育现代化 ,2019(93):223-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0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