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练笔兴 趣。课堂上教师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组织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 言应用能力。应用“随文小练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写作能力培养活动的首选,如何保证活动有效性,是值 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应用意义,文章从仿写优秀句式、分析句段情感、 整体解构篇章、借鉴典型写法四个角度入手, 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提出有关“随 文小练笔”的应用建议,以期为教师的语文课程设计提供思路。
“随文小练笔”指的是在课文学习中练习写作的 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 能 满足学生的语言应用需求,助力学生的语言素养提 升,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语言基 础。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选择主题,指导学生 随文练笔,让他们从阅读、写作过程中获得语言应用 经验,实现读写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随文小练笔”,顾名思义是指以教师所讲内容为 基础,根据课文知识点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应用“随文小练笔”,能使学生在领会课文独具匠心的 描写后, 提升写作的兴趣, 通过模仿课文语言来练笔,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体会文学魅力的同时,感受 写作的快乐 [1]。练笔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性语言融为 一体,使学生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教 学的有效性。
(二)充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
写作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随文 小练笔”活动,能充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小学生想 象力十分丰富,教师指导学生在练笔中将所思所想表 达出来,能让学生通过写作检验学习成果,为下一阶 段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教师指导学生在练笔中互相讨论和交流,不仅促成了学生写作技巧的共享,还能充 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增加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
(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写作文要求学生明确立意,运用科学的逻辑谋篇 布局,使用准确的语言行文。小学阶段的写作具有一 定难度,学生经常出现不知所云、无处下笔的问题。 而应用“随文小练笔”能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 转变对写作的消极态度。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 同时,模仿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从作者的角度思考 写作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 作灵感, 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灵感枯竭”的现象 [2]。
(四)使学生的文章变得细致生动
部分学生的写作经验不够丰富,无法运用合理的 语言进行写作, 甚至凭空捏造句子, 导致作文杂乱无章。 教师将“随文小练笔”应用于语文课程中,能让学生 通过练笔,积累丰富的语言应用经验,使写出来的文 章细致生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组织“随文小练笔”, 可为学生构建“梯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不同难度 的练笔活动,指导学生纠正文章中的问题,让学生有 例子可参考、有方法可遵循,提高学生行文水平。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一)仿写优秀句式,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随文小练笔”要求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写作偏好 不尽相同,因此开展丰富的练笔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写 作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优秀句式,围绕有 趣的写作主题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 力,进而提升“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 为例,教师首先选择“开天地、一分为二、伟大的盘 古”三个主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文阅读感受进 行交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角度,对照课文中 的不同段落进行写作,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 教 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盘古“开天”过程, 以独特的仿写角度,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让学生 获得写作的内部动机。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应 段落出现的重点词汇:睁眼、黑乎乎、黑暗、翻身、 巨响、“大鸡蛋”、上升、下降。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 自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联系“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有 针对性地仿写第二自然段,激发学生的练笔热情。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从“为何开天、如何开天、开天 结果是什么”三个角度进行练笔,这既能检验学生的 课文学习成果,又可以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语言特 点,在练笔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随文 小练笔”并非“抄写课文”,教师应注意纠正学生的不 正确观点,在仿写优秀句式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盘古开天后的结果,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融 入文中,阐述自己内心的盘古形象,说出自己认为神 奇之处。教师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入手,要求学生从 形状、形态、声音、颜色等角度入手,将盘古、天地 变化描述出来,将神奇的画面按照以下三种句式进行 仿写:
(1)天每天 ,地每天 。
(2)天和地终于 ,盘古 了。
(3)他的 ,变成了 的 。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笔内容进行总结,出示 课文结构图,要求学生用凝练的语言描述“开天”事 件的经过,由此延展语文练笔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 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分析句段情感,体会文本构思精巧
教师利用饱含深情的句子指引学生分析和练笔, 能 让学生体会文本构思精巧,理解文本内容的语言特 点,体验情感元素在作文中的运用价值, 提高行文水平。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句段的情感,使学生在情 感主题练笔活动下,体会课文中的精巧构思,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积累丰富的语言应用经验。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为例,首 先,教师鼓励学生默读课文中情感描写内容,在读的 同时进行想象, 运用简短的词句还原课文中的场景, 启 迪学生写作思维,使学生从具体的文本中感受到“慈 母情深”。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 句子,根据课文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分析情感元素在 整体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课文中饱含深情的语句不在 少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对应句子,与他人 交流文本构思的方法。对照以下句子中的加点字进行练 笔,学会将情感元素融入文本中。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反复出现的词语能在情感表达方面起到关键作 用,加深读者的阅读感受。其次,教师以课文中的作 者情感变化为契机,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拿到钱时“鼻 子一酸”的原因, 体会《慈母情深》一文构思的精巧, 感 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练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 出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类似经历,结合 自己对母亲的爱,写出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词,如孟母三迁、岳母刺 字等,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不同的叙事开 头方式,引用经典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提高学生作 文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师指导 学生传阅自己的作文, 对比课文与自己阅读的文本, 分 析情感元素在文本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解构篇章,领悟谋篇布局诀窍
教师指导学生整体解构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创作 灵感,使学生领悟谋篇布局的诀窍,在练笔的过程中 将事情写清楚, 把人物描绘形象, 使场景生动具体 [3] 。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整体解构篇章,从写 作的角度分析谋篇布局特点,尝试按照课文的结构进 行练笔,将细节写清晰,使自己的作文内容更丰富。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呈现天都峰的有关图片,指导学生观 察景色及游览信息,联系课文中的有关信息,从整体 角度思考,研究文章的主旨、编排方法,训练学生的 写作思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有关课文的思维导 图,为下一步的练笔做好准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 抓住课文的中心确立练笔方向,根据课文内容整体编 排情况, 研究写景内容详略安排用意, 从“爬山、遇阻、相互鼓励、成功登顶、反思”五个角度指导学生练笔, 让 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将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 楚。《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的前后顺序描写, 时间、 地点、人物清晰,游览顺序明确。教师在整体解构篇 章的同时, 应指导学生分析作者所见所闻, 以“我”与 一位不相识的老大爷相遇的情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开展练笔活动, 使学生选取印象深刻之事进行写作, 将 游览过程写清楚。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模仿课文 之前,确定练笔主题,选取生活中与课文主题相关事 物进行写作,如“登泰山,游览岱山公园,拜访‘奶 茶’生产线”等。教师可着重关注学生写的游览过程 以及思想变化内容,参考课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 完善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主旨 段, 分析作者开始“不敢爬”而最后爬上去的原因, 解 构课文篇章,分析重点写作者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 爬上山顶的原因。教师从爬山过程入手指导学生进行 练笔,能使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领悟游记文学 谋篇布局的诀窍,利用引人注意的事件,充实自己的 作文内容。
(四)借鉴典型写法,探寻写作源头活水
典型的写作方法凝结着作者的写作经验,对学生 的阅读和写作有积极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有意 关注写作方法,开展“随文小练笔”活动,使学生凭 借阅读经验,敏锐捕捉课文中的典型语言形式,完善 自我读写认知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表达风格。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典型写法,在练笔的过程 中将文章写得细致生动。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 课为例,首先,教师出示“双龙洞俯瞰图”,指导学生 分析景区结构,结合课文中的游记写作特色方法,分 析游记类文本的常见写作技巧,使学生明白课文中写 的事,理解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写作。这种方法的好处 是能将游览内容介绍清楚。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根据游记类文本常用的写作方法,记录自己的一次游 览经历,将“随文小练笔”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可以 提醒学生移步换位写景,根据作者游览顺序,先“俯 瞰”游览景区, 再借鉴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方法, 模 仿课文景物特点详细描写,在练笔的同时进行联想、 回忆,将自己的游览感触融入作文中,抒发自己的心路历程及情感体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包含作者 游双龙洞的见闻,融入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 感。教师可以在练笔中,提醒学生运用情感元素充实 自己的作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游览历程的曲 折性, 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 借鉴作者叙事的技巧, 让 学生在练笔中融入自己对曲折游览经历的看法,抒发 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增强文本的吸引 力。游记文学的细节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内容,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从课文写景、抒情的细节入手,探寻写作 源头活水,驱动学生练笔,让学生懂得环境、情感描 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 经典环境开篇,在练笔中尝试描绘美丽图景,渲染游 记文学靓丽底色,在练笔中掌握经典的写作方法,积 累丰富的游记写作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的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活 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 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时, 仿 写课文中的优秀句式,分析不同句段中的情感,能提 高学生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使学生体会文本构思之精 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整体解 构优秀篇章, 借鉴典型文章写法, 领悟谋篇布局诀窍, 探寻写作源头活水,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晓娟.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有效训练[J].新 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2):88-89.
[2] 王新圣.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切入点 的捕捉[J].新教师,2022(10):71-72.
[3] 李彦琦.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随堂练笔的教学 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2(10):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