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管得太“松”,很难使学生警醒;而管得太“紧”,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 此,如何把握班级管理的“度”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在充分调动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借助班级氛围的营造来实现有效管理。本文将基于柔性管理模式的 概念与特点,深入探讨如何将柔性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之中。
[关键词]班级管理,柔性管理,应用策略
班级管理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在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 主张不以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与奖惩标 准来约束学生,强调以教师的人格魅 力和沟通艺术来感染学生。以柔性化 的管理模式制定评价标准,并创设良 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 产生价值认同。同时,班主任能更好 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以便 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 地位。本文就柔性管理模式的概念与 特点,以及如何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中 的柔性管理进行实践和探索,供相关 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柔性管 理模式的意义
柔性管理的概念源自现代经济管 理学,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遵循人们的 心理和行为规律发展的前提下,采用 非强制性的方式或手段,让个人在心 理上对某些事物产生价值认同,从而 将价值认同进一步转变为内驱力,进 而促使个人能够自觉行动的管理模式。相对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更注重 以人为本,是一种以唤醒人们的内在 驱动力、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求为出 发点的管理模式,更有人文性的特点。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用柔性管 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管理方式上充 分尊重每位学生,在管理进程中平等 关爱每位学生,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己任,以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式与 班级管理手段,促使每位学生在学习 进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
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尚 未成熟,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生涯中 的领路人与指导者,需要为每位学生 的身心健康负责。以柔性的班级管理 方式,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有效 沟通,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 理状况, 从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 另一方面,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 现代教育更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 生的个人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 格。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教师以 学生的个人特点及情感需求为依据, 实施个性化管理,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的聪明 才智在班级中得到充分发挥。此外, 柔性管理具有人本性、情感性、平等 性等特点,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师 生之间不再是以往的“上下级”关系, 而是朋友与伙伴,可以互相交流对班 级管理的看法、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改 善建言献策。柔性管理模式所营造的 平等交流氛围,有益于增强班集体的 凝聚力,进一步提高管理实效。由此 可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柔 性管理模式,对于促进管理实效及推 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 意义。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采用柔性管 理模式应把握的侧重点
( 一 ) 注重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 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真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的一言 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时刻影响学生、 不断感染学生。能否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柔性管理模式,最 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能否以身作则, 能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使 学生愿意聆听教师的教诲。即使没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也能自觉服 从教师的管理。情感性是柔性管理的 灵魂,唯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在 管理过程中注重使用人性化的教育方 式,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将师 生之心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小 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洞悉 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学生 的学习动机,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特 点,因人而异开展教育,做到以情动 人、以理服人。
例如,当学生心理苦恼时,教师 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开心 结;当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时,教师应 该帮助其寻医问药, 关注学生的健康; 当学生遇到生活困难时,教师则应该 及时伸出援手。让学生在生活、学习 上不断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鼓励, 体验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充分 领悟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把教师视作 朋友、知己。用自身人格魅力时刻感 染学生,学生会自觉以教师为榜样, 学习教师身上的良好品质, 从而以“润 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 全与认知的增长。
( 二 ) 提倡以良好的班级氛围感 染学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意在说明环 境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在小 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班级文化的建 设,对增进学生的价值认同、增强班 级凝聚力非常重要。用良好的班级氛 围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个人 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参 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让每位学生 自觉遵守并维护班级的各项制度,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首先,班集体是 一个整体,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 分子,都有为班集体的进步做出贡献 的责任,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 氛围建设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各 自的真才实学。其次,良好班级氛围 的创设能带动学习的风尚,让学生在 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与处事方式,能够拥有同理心以 及与他人共情的能力,防止学生过于 以自我为中心而与他人累积矛盾,造 成冲突。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教师以分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学生各 自的性格及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 的学习小组,学生以出黑板报、手抄 报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分享一些 生活中的名言警句或者人生感悟,从 而让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养成高 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还可以用举办 座谈会的形式,以“如何维护友情”“怎 样化解矛盾”等为谈话主题,邀请学 生登台演讲、分享看法,以良好的班 级交流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 现柔性管理。
( 三 ) 主张以巧妙的沟通方式启 发学生
批评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每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难免会犯错。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若 一味地用严肃的态度斥责学生,虽然 能帮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但很可 能会阻隔师生间的感情,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因此,注重沟通方式非常重 要。批评的难点并不在于严厉的指责, 而在于形式的巧妙。为了培养和增进 师生间的感情,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 的,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 沟通的技巧,尝试以更加巧妙的沟通 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意识到错误 的同时,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相比指责, 和颜悦色的沟通更能起到春风 化雨的教育效果, 一个善意的微笑、 关切的眼神, 都能使学生卸下心理防 备, 坦然地面对教师的批评与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 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落实柔性管理, 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用更加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 身的错误。
例如,教师应当避免当众批评指 责学生,可以采取小纸条、便签或书 信等书面形式,不动声色地与学生进 行对话, 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又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家长 沟通时,教师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在 充分肯定学生的同时,适当谈论其不 足,从而与家长一同探讨教育方案。 如此一来,柔性管理模式便在有效沟 通中得以实现。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应用柔 性管理模式的策略
( 一 ) 以推选班干部的形式推动 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 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不 能脱离生活,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 于传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 能力,以此来看,借助校园生活培养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模式,也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充 分解放学生的双手、双脚,鼓励全体 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促 使其能力的进步。因此,在班级管理 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所有学生参与班 级管理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营 造民主、和谐的沟通氛围,使学生都 乐于参与到班干部的竞选活动之中,为班级管理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根据学 生的特点分配适合的任务,让学生在 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荣誉 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班级许多日常 活动都需要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进行, 班干部队伍既是班级管理中的积极分 子,也是推动完成柔性管理的重要力 量。教师多用民主化的沟通方式,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发现 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指导学生在班 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从而有 效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以学生为 主体实现柔性管理。
( 二 ) 以举办文化活动的形式促 进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
柔性化的管理模式主张以良好的 班级文化感染学生,以人性化的沟通 方式启发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通 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创设班级文化,引 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思 想熏陶,得到人生启迪。例如,教师 可以定期举办主题班会,为学生讲述 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通过教师的引 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值观。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引导 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比如打扫校 园卫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 让学生的认知在活动之中得以提升, 自身素质在活动当中得以提高。另外,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动手美化班级环 境,积极参与班级氛围创设。比如创 设“图书角”“文艺角”“口语角”, 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并且让每位学 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自制手抄 报或者黑板报的形式, 组织文艺活动, 活跃班级文化氛围。
( 三 ) 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 班级管理制度
每位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认可 与鼓励,都期待受到教师的赞扬与信任。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的 评价方式中, 学习成绩所占比重过大, 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做到公正、全面。 评价标准作为班级管理制度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必须做出调整与修改。实 施柔性管理的关键,不在于以强制化 的管理手段约束学生,而在于以正面 引导的方式勉励学生。因此,教师要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学 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逐步引导学 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班级 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是否积 极参与班级活动,是否在学习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是 否积极、努力、向上,在与同学交往 中是否乐于帮助别人等,都作为评价 学生的标准,从多方面勉励学生,多 角度鼓励学生,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引 导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 四 ) 以家校合作的形式拓展与 学生的沟通途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否 实现小学班级柔性管理,其关键点 不仅在于如何确立班级管理制度, 更在于能否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 通,这就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及 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师 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分享 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的情况。一方 面,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态度、 方式方面往往存在差异。加强与家 长间的联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共 同探讨教育方法,将科学的育儿观 念传导给家长。同时,将柔性管理 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 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有助于教师 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与 学生交朋友的方式,和学生贴心交 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切实助 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家长与教师之间保 持联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平时 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采 取线下的形式,通过家访及家长会 的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也可以利用书信、短信或者 QQ、微 信等平台沟通的方法,引导学生家 长参与学生管理,家校协同共育, 助力学生的发展。
四、总结
柔性管理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 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如何实现小 学班级柔性管理,则需要教师充分把 握沟通的艺术,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引 导学生, 以良好的班级氛围感染学生, 以智慧的方式逐步推动学生个人综合 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秋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班级柔性管理[J].读写算——素质教 育论坛,2017(13):59.
[2]蒋丹 . 小学班级管理中柔性 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 坛,2022(28):109-110.
[3]李桂琴 .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J] . 天津教 育,2021(8):31-32.
[ 4] 沈敏娣 . 柔性管理模式在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教 师,2022(35):21-23.
[ 5 ] 梁 爽 . 尊 重 学 生 个 体 落 实管理效能 —— 小学班级管理中 “柔性管理”渗透策略[ J] . 新课 程,2021(13):207.
(作者李山妹,山东省临沂益民实验小学 教师,一级教师;梁培峰,山东省临沂益 民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