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初中生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但大多数学生欠缺社交技巧,社交能力不足。因此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扰,甚至会影响情绪、学习和生活。鉴于此,对初中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十分必要。OH卡(英文全称The OH Cards)有趣、可操作性强、有效性高,将OH卡应用于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形式的人际交往辅导,可以帮助初中生探索心灵、思考人际交往模式,助力初中生进行人际交往。
[关键词]OH卡,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人际交往,初中生亦是如此。近年来,由于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亲子交往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备受关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中明确了人际交往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与老师、父母进行沟通,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容易产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矛盾冲突剧烈的问题,且没有经过系统的人际交往辅导,从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困扰。“OH卡牌”是一款心理学游戏,OH卡有趣、可操作性强,是良好的心理辅导载体,不仅可以用于个体咨询,也可以用于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用于心理课堂,帮助学生觉察自己、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实效性。
一、OH卡概述
OH卡又被称为潜意识投射卡,是一种实用且易操作的直觉联想卡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咨询、治疗工具。OH卡是由德国人本心理学硕士莫里兹·艾格迈尔(Moritz Egetmeyer)和墨西哥裔的艺术家伊利·拉曼(Ely Raman)共同发明的,由88张图像卡和88张文字卡组成,可以产生7744种不同的组合。图像和文字分别代表“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
(一)OH卡的原理
OH卡运用了心理投射原理,并融合了经典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及荣格的意象原型和集体潜意识。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冰山理论”中指出,人的心理活动及构造由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构成。投射是个体依据需要及情绪的一种主观取向,无意识的信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投射行为获得,学生通过解读OH卡所看到和理解的卡片意义是他们身上无意识的投射。其图像卡,以使用图像、线条和颜色来重塑认知,联想还可以帮助个体回忆童年,发现被压抑的经历与情感。文字卡的关键词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力,会引发情感波动,帮助学生探寻真实的心理动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我疗愈。
(二)OH卡的优点
OH卡有趣灵活且可操作强;适用面广,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信息量大,涵盖了生活与生命中的主要命题,包括人际交往。OH卡受来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少,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不同观点,尊重个体感受。运用OH卡可以减少初中生的防御心理,更真实地反映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助力初中生看清人际交往中的盲区。
(三)OH卡的注意事项
使用OH卡的过程中,大家要尊重彼此的隐私。如果个体不愿分享手中的OH卡,可以选择放弃,重新抽卡(选卡);个体在发言时,不能打断其发言,要尊重彼此的智慧和想象力;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别人的OH卡,更不要反驳或争论别人的解释。如果使用OH卡遇到阻力,个体在情感上与OH卡链接卡顿时,要慢慢推进、循序渐进。
二、初中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
(一)亲子交往不畅
近年来,社会上的教育内卷现象造成家长焦虑,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大,导致亲子问题频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管理不当,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产生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当代初中生具有新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父母与子女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甚至部分存在较大鸿沟。一些家长没有经过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在科学养育、亲子沟通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不足。同时,初中生在校时间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有限,因此亲子之间大多存在交往不畅的问题。
(二)师生交往淡漠
在学校,师生相处局限于课堂时间,缺乏其他时间,师生交往逐渐淡漠。当下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师生间天然的距离感,使得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一般选择网上查询或寻求朋辈互助,较少向老师求助,导致师生联结较薄弱。此外,初中生身心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存在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特点。当教师执着于学生的学习或行为表现时,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冲突,甚至对立。还有部分初中生对老师存在偏见,认为老师针对自己,影响师生关系。
(三)朋辈交往复杂
笔者在近几年的心理调查和个案中发现,学校个案很多涉及朋辈交往,且日趋复杂。初中生大多是三五成群,通常互为朋友的两人或多人小团体之间会对某件事的行动达成一致,若其中某人未按照一致目标行动,就会受到其他人的指责,甚至产生矛盾。尤其女生,容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较大情绪波动或退缩行为,影响社会功能。还有部分初中生不擅把握交往尺度,存在社交恐惧或社会交往过密,也会产生困扰。
三、OH卡在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应用
(一)OH卡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应用
OH卡作为一种课堂载体,应用于心理健康活动课,可以使课堂形式更生动,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生成更真实,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启发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亲子关系是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辅导是人际交往辅导中重要的一环,但亲子关系比较复杂,难以厘清,也难以在课堂上描述。OH卡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阻抗。
例如,在《直面亲子冲突》一课中,学生先选卡,察觉自己近期的亲子关系,解读自己在卡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与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链接,最后与同学分享。学生通过选卡——读卡——分享的方式,表面在读卡,其实在读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目前的亲子状态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当某种感受被表达出来后,也是一次自我疗愈的过程。
除了利用OH卡探索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抽卡(选卡)代表理想的某一段人际关系。之后启发学生去思考从现实到理想的距离上如何做,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从理论到实践,思考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如何从行动着手,进而提高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二)OH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问卷星,筛查出具有人际交往困扰的学生,由他们自愿报名,组成具有封闭性、同质性的团体,一个团体一般12人,总共6次辅导,一周一次。团体包括相识破冰、人际初探、人际能力培养(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我探索、解决人际冲突、展望未来六大部分。
由于都是人际交往方面有问题或困扰组成的同质性团体,所以团体凝聚力是很难形成的,需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团体有凝聚力和安全感,再来利用OH卡和其他载体来帮助学生发现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探讨人际交往技巧,并且在团体中让学生练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体辅导中使用OH卡,要注意学生的生成。当某些学生选卡是相同的,以及解读卡牌的内容相同或相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这时就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并且加强情感上的联结;如果选卡相同,解读卡牌内容却截然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在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多次审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技巧,进而推动学生去改进和完善,促进人际交往关系发展。
(三)OH卡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心理咨询室所接待的来访者除了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还有被班主任和家长强制而来的学生。因此在心理咨询时,学生的抵触性较大,不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学生不说真心话,容易陷入沉默、师问生答的不良状态。而OH卡就像一座桥梁,连接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也像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寻问题的答案。借由OH卡这个载体,学生更容易卸下伪装,更有针对性地去聚焦自己的问题或某个场景,咨询效果更佳。
除了常规的心理咨询步骤,将OH卡应用于心理咨询,通常会有五个步骤:准备——洗卡——抽卡(选卡)——读卡——总结(补充)。一般来讲,心理老师在聚焦人际交往辅导上,会先让学生进行冥想,在大脑中回忆和这个人或者这个群体交往的情境和感受,再慢慢洗卡,并针对某一个特定主题来进行抽卡,通过一些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如这张卡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在生活中,你和某某的交往也会有这种感受吗?由此让学生充分表达情绪,清晰自己人际交往的模式,启发学生看到在人际交往中的核心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再抽卡或选卡的形式来探讨应该如何行动,更好地发展这一段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评估辅导效果时,如果学生抽了多次OH卡都无法达到百分百理想的人际关系,可以遵从现实,询问学生能否接受达到理想关系的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小的进展。如果学生能接受,那这个心理辅导就先结束;如果学生自己评估还没有满意,则应该再找切入点,改进和完善这次人际交往辅导咨询。
四、OH卡应用于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将OH卡应用于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中,不管是采用心理活动课、团体辅导还是个体心理咨询的方式,都应该针对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设计,围绕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改善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目标进行精心地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系统性原则
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不是由单独的一个活动、一个课时组成的,而是完整的系统。心理教师应从整体入手,做好连续性的系列课设计(大单元设计)和辅导规划。如要提高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可以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朋辈关系的辅导,其中朋辈关系的辅导又包括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辅导。
在心理课中,活动环节应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不仅可应用OH卡为媒介,也可采用其他载体,如西滨中学许雅琪老师的《沟通从心开始》一课,许老师在使用OH卡来进行沟通模式的训练之前,先让学生做雕塑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的“不一致应对姿态”。OH卡与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相得益彰,让各环节系统地连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发展性原则
初中生是发展的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际交往特点,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具有共性的。部分学生把当下的问题扩大化、绝对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很容易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因此,心理教师在进行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时,应该注意到初中生发展性的特点,启发他们看到问题的阶段性。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初中生会不断走向成熟,发展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支持系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四)积极性原则
在人际交往辅导中,教师在设计方案、实际操作中都应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植入人际交往信心、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为方向。在学生发泄完消极情绪,以及帮助学生挖掘出人际交往问题后,心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选卡、添加画面、分享经历等方式帮助学生唤起积极的体验,使其看到希望与力量,从而帮助学生发展社交技能,建立人际交往自信。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也要用积极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内化成自我评价,从中获得效能感、价值感。
五、结语
初中生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将有趣高效的OH卡应用于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人际交往问题的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自身具有发展性的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设计、执行辅导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盈君.OH图卡完全使用手册[M].台中:左西心创艺有限公司,2013.
[2]罗玉青.合理认知考试,妙用复盘精进——融入OH卡体验的学习心理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35):41-45.
[3]李妍.OH卡牌在中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3):18-20.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梁西胜,刘文文,金建辉.OH卡提问技术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51-53.
[6][美]理查·班德勒,约翰·葛瑞德,维吉尼亚·萨提亚著.与家庭一起改变[M].王建兵,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