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途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4:03: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文章基于当前研究述评,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论述了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思考方向,最后提出了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的提升途径。

  应用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 人才的任务,因而在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时也需对标 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全程实施针对学生专业能力和 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不 仅承载着学生的专业所学, 也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素 质 。与此同时,从毕业设计作品中反馈出的一系列问 题和不足,又能为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导向 。可 见 ,提升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具有双重价值,可 以增强指导教师的职教意识,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 现学生的能力问题,并将之作为教研对象纳入今后的 教学中,提高问题指向性。当前,已有学者对艺术类专 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本文在 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创新性观点,以供 相关研究者借鉴。

  一 、 当前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述

  陈桂珍[1]认为,毕业设计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且分析了毕业 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 业,对基于职业岗位与就业导向的艺术类专业毕业设 计改革进行了探讨。刘琛[2]基于校企合作背景,认为艺 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保障体系应根据实际情况 创新,以适应校企合作深入推进的要求,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李娇[3]从毕业设计选 题、增加投入及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平和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建议。刘琛[4] 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机制、构建 实施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毕 业设计流程优化与监控、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点的落实 四个方面的建议。霍楷、王亚楠[5]从制定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分类改革标准、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完善内 容体系、细化量化标准这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艺术 类专业毕业设计分类考核内容进行改革的建议 。杨 洁[6]探索了非指导性线上教学模式与方法,介绍了课 前、课中、课后的师生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线上平台 的不同交互方式,创新教学策略,以此实现交互设计 专业线上教学的建议。梁芳、张景德[7]提出了基于过程 管理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 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将起到积极作 用。汲晓辉[8] 以学生创业为出发点,对毕业设计的自主 选题、确定项目任务书、项目设计与评价反馈等进行 了探讨,意在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 量 。霍楷、王楠[9]通过个案分析法、调查法、文献研究 法,对艺术类专业和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标准进行了 比对分析。李仁伟[10]指出,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诸 多问题,如毕业设计选题应用性偏低、文本撰写形式 不当、评价方式单一等,提出了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 应突出选题分层化、文本撰写专业化、评价系统化的 建议。
\

  (二)研究评析

  以上观点构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思路,其中不乏 值得本文借鉴之处 。但在这里,笔者仍需指出以下问 题 。①当前研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即在考 察毕业设计质量问题时普遍停留在岗位能力层面,而 未能上升到对学生专业意识和职业观的剖析,更未上 升到指导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来指导毕业设 计的议题上来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导引下,毕业 设计作品应来源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并能反映出大众 (企业、消费群体)的需求 。不难发现,这与培养具有行 业植根性的艺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②当前研究所构建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具有显性特征,该标准 难以对学生的设计思路作出评判,也无法促使指导教 师加大指导力度以在教学相长中获得教学启示 。 由 此,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 新空间。

  二 、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 问题

  (一)意图表达不甚清晰

  根据毕业设计指导流程可知,学生首先需提交毕 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则需在任务书中结合学生的 选题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在查阅学生提交的任务书 后,笔者发现诸多毕业设计存在意图不明的问题 。笔 者在与学生的面谈中获知,部分学生在自拟设计题目 时主要依靠“灵感闪现”,部分学生在选择已定题目时 存在“就易避难”,这就使毕业设计在完成之初就存在 着质量问题。其中,自拟题目的学生受到灵感启发,在 题目设计中存在着形而上的不足;规定题目的学生受 到畏难情绪的影响,其毕业设计作品并未真正体现出 应有的水平 。与此同时,个别指导教师并未就学生存 在的毕业设计意图不清问题进行沟通,而是按照标准 化程序提出设计要求,这就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被 进一步固化。

  (二)设计方案缺乏论证

  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可看作一类创意作品,正 因为其具有创意特质,所以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还反映 为设计方案缺乏论证 。已知应用型高校培养的艺术类 专业学生应面向行业一线,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 也应对标行业一线的运维要求 。由于存在毕业设计方 案缺乏论证的问题,最终的毕业作品要么无法被加工 成形,要么不被市场接受。显然,这样的毕业设计作品 将不具备商业价值 。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可知, 诸多同行并未关注学生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问题。 而且笔者在就该问题与本校同行沟通时,也并未得到 积极的回应 。这就表明,毕业设计方案缺乏论证与指 导教师的指导理念不无关系,也与指导教师在日常教 学中未能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市场意识有关。

  (三)文化赋能难以体现

  如上所述,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应具有创 意元素,且创意元素内含的文化赋能价值应构成对毕 业设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样被市场接受的文化 赋能价值方能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然而目前从毕业 生提交的毕业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文化赋能难以体现,主要反映为价值观念表达不足 。之所以存在这一 问题,可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①部分作品存在标新 立异之嫌,在缺乏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难以判断其是 否具有文化赋能价值;②评价作品是否存在文化赋能 价值属于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范畴,指导教师在存在 价值取向差异性的情况下,很难对同一作品作出统一 的质量评价;③在毕业设计中未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这就使得作品的传承传 播效能大打折扣。

  (四)校企融合稍显不足

  目前 , 应用型高校普遍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之 路 , 其中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共同育人工作成了 主流 。在“三全育人”模式下,校企合作理应延伸至艺 术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 但由于毕业设计的校企融 合不足,便导致部分指导教师以脱离企业、行业需求 的发散思维来指导学生 , 也导致诸多学生在自我灵 感驱动下和标杆作品导向下 , 以天马行空般的思维 来对待毕业设计 。显然,这将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 提升 。在教学相长的理念下分析这里存在的不足,可 以看出由于企业方并未深入参与毕业设计教学,这 就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只是沿着所谓的标准化指导流 程推进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 , 也让诸多学生在 “ 作品自信”的固有意识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最后 导致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中难以形成问题域来 优化今后的教学工作, 学生则在心理上难以融入未 来的岗位工作环境。

  (五)前期培养联系较弱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毕 业生专业所学的检验,也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环 节目标实现程度的反馈。然而目前存在着前期培养联 系较弱的问题,即学生最终的毕业设计作品似乎并未 形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反馈,而是更加主观地进 行选题和创作,这就容易使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工作陷 入“表象自由”的境地 。与此同时,以上问题又衍生出 毕业设计质量与教学环节质量间的弱关联关系,这就 使应用型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工作未能以闭环 的形式获得正反馈效应。

  三 、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 思考方向

  (一)对建立师生间沟通机制的思考

  艺术类专业的课程知识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知识 存在着一定差异,即前者更加突出专业实践知识的重要性,而其理论知识往往只起到规范学生专业思维及 改善学生专业思想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完成毕 业设计时面临的知识整合和迁移难度更大 。为此,以 任务书为载体建立师生间的沟通机制实则非常有必 要。笔者认为,任务书应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学生 在撰写任务书时主要表达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完 成毕业设计的思路; 教师在面对学生提交的任务书 时,应从专业和职业角度对选题的内容和设计思路提 出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应在互联网思 维下开展沟通,以保护学生难能可贵的创意精神和创 意诉求。

  (二)对建立系统性方案论证的思考

  对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类专业学 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应符合企业和行业的运维要求。所 谓运维要求,是指目标企业和行业在现有的资源下能 够将作品转换为实体产品,以及该作品应具有的商业 运维价值。因此,需建立系统性的方案论证模式。通过 梳理当前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诸多同行较为重视建立 事后质量评价体系,且评价指标具有显性化特征 。对 此,笔者在表示认可的同时也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在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指标时还应防止系统性风险的 存在,如作品是否存在价值取向问题、作品是否具有 商业转换价值。可见,增设毕业设计方案论证环节,并 匹配相应的评价指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开篇之处 已经提出了系统性观点,将在下文对策部分进行具体 论述。

  (三)对融入建设性创意元素的思考

  在评价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是否具有创意时,容易 陷入过分拔高和过度否定的境地。在心理学的光环效 应下,指导教师容易过分拔高对优秀学生毕业设计创 意的评价 。反之,则容易否定个别“ 学困生”毕业设计 的创意元素 。这就要求教师需进一步思考,毕业设计 应融入怎样的创意元素才符合本校的质量管理要求。 在这里,笔者提出了“建设性创意元素”的概念 。所谓 “ 建设性创意元素”,可理解为该毕业作品确实存在着 某种创意,且学生在答辩中也能自圆其说;该作品中 的创意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也符合目标企业、行业 创意产品发展的趋势 。对于前者,可在指导教师间和 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互中得到确认;对于后者, 则需要得到企业方的首肯。

  (四)对企业方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与上文相联系 , 除了对标产教融合下全员育人的要求 , 还需思考如何使企业方参与毕业设计教学 的问题 。尽管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教学能够提升毕业 设计质量 , 但如何使企业自觉自愿参与其中则存在 困难 , 毕竟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显著差 异 。既然二者之间存在利益诉求差异,那么建立符合 企业方利益偏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便值得思考 。 笔者认为 , 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将毕业设计带入 具体的岗位之中 , 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商业 价值,增强企业方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意愿,还能为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保障 。这样一来,便需在全过 程育人模式下,使企业方全程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 任务书撰写、方案论证、质量检查、答辩等环节,从而 实现双赢。

  四 、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途径

  (一)对标应用型高校育人目标,建立全过程质量 体系

  已知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聚焦企业、行业 一线用人需求,因而需对标高校育人目标建立全过程 质量体制,即该质量体系需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 程 。由于当前同行已对事后质量体系构建进行了重点 研究,所以这里具体阐述事前和事中质量体系 。事前 质量体系需包括指导教师质量控制指标和毕业生选 题质量控制指标 。其中,指导教师质量控制指标可细 分为“ 与所指导毕业生的专项沟通次数、对所指导毕 业设计方向的把握程度、与毕业设计方向有关的成果 数量和社会评价”等。建立教师质量控制指标,意在使 指导教师能主动指导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毕业设计方 向。毕业生选题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是对自选题目实施 质量控制,这里可由导师组和企业方共同给出审核意 见。事中质量控制指标主要为“毕业生完成进度、阶段 性毕业设计质量”等。

  (二)夯实导师负责制,为师生沟通建立长效保障 机制

  尽管在事前质量控制体系中已将指导教师与学 生的沟通次数纳入评价指标,但为了防止师生之间的 沟通流于形式,发生低效的情况,在这里,还需夯实导 师责任制,以便为师生沟通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长效 保障机制作为制度系统,不仅应发挥激励作用,也应 发挥惩戒作用 。发挥激励作用的途径如下:可将毕业 设计质量与指导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相联系,并设 立“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项,以可观的薪酬激励来鼓励指导教师落实指导责任,使其以务实的态度完 成毕业设计事前质量控制 。发挥惩戒作用的途径如 下:可为毕业生建立申述和诉求表达渠道,毕业生可 针对指导教师在沟通中的不作为向学术委员会提出 申述,并有权提出更换指导教师的诉求 。由此,这就对 指导教师形成声誉约束机制,进而促使指导教师认真 落实指导责任。

  (三)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创设毕业设计方案论证 模式

  应用型高校培养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其选题的思 路应聚焦目标企业和行业的商业运维需要,这是使毕 业设计质量得以提升的第一步 。为此,应在校企合作 机制下创设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模式 。之所以使用“创 设”二字,主要是当前诸多同类高校并未设置毕业设 计方案论证环节,而且融入企业观点来论证毕业设计 方案仍具有创新意义 。笔者建议,首先由毕业生就毕 业设计选题的目的和应用价值在开题答辩中作出阐 述,并在导师组的综合评审中确认该设计方案是否可 行, 且导师组综合评审给出的评分只占总评的 60%, 然后将毕业生设计方案交由合作企业方的兼职教师 审核,兼职教师审核评分占总评的 40%。这样一来,就 能确保毕业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四)以现代师徒制使毕业设计具备文化赋能的 价值

  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可将毕业设计实施阶段放 置在顶岗实习期间,并以现代师徒制使具有文化赋能 机制的创意元素融入毕业设计 。具体途径如下:针对 校企合作,可设立“ 高校专任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联 合导师制度,其中高校专任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创意 思路和理念,企业兼职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将创意落 实到毕业设计作品之中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商业 价值,所以其中融入的创意元素应被市场接受,也应 体现行业创意产品的发展趋势。为了鼓励企业兼职教 师认真落实上述指导责任,可在校企合作机制下设立 “ 优秀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奖项,以兼顾精神激励 和物质激励的举措,使毕业设计质量能比肩企业创意 产品的质量。

  (五)将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教学作为联合育人的 要求

  目前, 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过程 中,企业方的参与度仍相对较低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 情况 , 一方面与校企合作中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企业艺术类创意岗位的工作常态有 关,即艺术创意作品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往往以碎片 化的创意团队负责相关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了适应 企业方的工作常态 , 可在顶岗实习组织方案中增加 “ 毕业生加入创意团队 , 以及毕业生毕业作品可为团 队资产”的条目,从而以调动创意团队辅助毕业生完 成毕业设计的意愿,这样就在校企联合育人模式下提 升了毕业设计质量。

  另外,在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前,应用型高校还 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思想教育的内容 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导引下,鼓励学生走进企 业、走近受众群体之中,通过了解当前的创意趋势和 大众审美需求,其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做到务实 。在思 想动员中,需启示毕业生以美的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五 、 结语

  应用型高校培养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 其选题的 思路应聚焦目标企业和行业的商业运维需要 , 这是 毕业设计质量得以提升的基础 。有条件的应用型高 校可将毕业设计实施阶段放置在顶岗实习期间,并 以现代师徒制使毕业设计具备文化赋能的价值 。 同 时,需对标高校育人目标建立全过程质量体制,即该 质量体系需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最后还要 夯实导师责任制,为师生沟通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另 外 , 还要注意增强创意团队辅助毕业生完成毕业设 计的意愿。

  参考文献 :

  [1] 陈桂珍.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与研究[J].太原城 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7-48.
  [2] 刘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 的创新[J].当代职业教育,2016(7):37-40.
  [3] 李娇.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模式探究[J].美术 大观,2015(10):138-139.
  [4] 刘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追踪[J].美与时 代(上),2016(6):118-120.
  [5] 霍楷,王亚楠.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考核内容及评价 方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4):133-135.
  [6] 杨洁.交互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 究,2021(5):95-97.
  [7] 梁芳,张景德.基于过程管理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 学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24-125.
  [8] 汲晓辉.刍议创业理念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 学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8-129.
  [9] 霍楷,王楠.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 文)标准比较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2(3):147-149.
  [10] 李仁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8(18):6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6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