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13:5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视生活为课程重心、以生活为教学内容、从生活悟学习方法、让生活做课后实践的舞台四个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修正自身的教学方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陶行知思想,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生活所需自学的,且生活所原有的教育”。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课程开展的根本。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极具生活色彩,其中包含了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必备品质,以及行事做人的基本准则,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一、课程重心偏向生活,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以教学“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关爱我们”这一生活话题与学生探讨,邀请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如有学生分享了“妈妈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学并给自己买零食”的故事,其中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还有学生分享了“自己生病时爸爸没日没夜照顾自己”的经历,将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之后,教师接着提出以下话题“爸爸妈妈既然这么爱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继续进行讨论,此时学生已经沉浸在“父母对自己的爱”中,将会更加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心声。比如,有学生说:“要记住父母对自己的爱,等自己长大后要好好报答他们!”也有学生说:“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爸爸妈妈更加开心。”最后,教师进行系统阐述:“看来在同学们心中爸爸妈妈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实回报父母非常简单,可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劳动,也可以在他们的工作之余帮助他们舒缓疲惫的身体。总之,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

  本堂课始终围绕着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话题展开,让学生回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充分调动了学生情感,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论文

  二、教学内容衔接生活,提升学生社会技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降甚至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为了彻底消除这种情况,教师还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乐于接触的事物作为教学媒介,借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安全上学去”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影视作品、卡通图片、优美音乐”的方式为学生普及“安全上学”的基本知识,在带给学生更多兴趣元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安全防护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相应的情境并穿插相应的常识性问题,让学生回答“遇到各类情况时”自己应该采取的措施。

  情境一:有一天,小明独自去上学,他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红绿灯路口,当他想通过路口时发现红灯亮了,此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1:他应该等到红绿灯显示为绿灯时慢速通过路口,期间还应该注意观察来往车辆,保证自身安全。

  情境二:小明顺利通过了路口并继续行走了一段路程,突然有一个陌生的叔叔叫住了小明并邀请小明到附近的商店选购零食,此时小明应该怎么做?

  学生2:果断拒绝陌生叔叔的邀请,在必要时还可以大声呼救以寻求路人的帮助。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以这种方式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并且学生还能够以此来有效提升自身的社会技能,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习方式参考生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生活教育理论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向生活靠拢,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自身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并将其转化成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小老师”便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许多学生在遇到麻烦时都会向同伴寻求帮助,参考同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者为师,“小老师”互学互教,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学习的质量。

  例如,以“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教学为例。由于很多小孩子在家中并不经常做家务,很难体会为人父母的辛苦之处,对于父母的爱也就更无从说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传统文化中孝老爱亲的故事,如黄香温席,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亲情,之后请几名“小老师”分别扮演父母、孩子的角色进行现场教学,模拟“孩子”向“父母”报恩的场景。此时“小老师”们便会根据自身平时积累的经验大胆进行示范,有的“小老师”会端来一盆热水为父母洗脚,也有“小老师”示范如何为父母捶背、捶腿,帮助父母放松身体,还有的“小老师”通过讲述趣味故事的方式来带给父母好心情。

  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小老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以亲身示范操作给其他学生带来深刻影响,其他学生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展学习模仿,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论文

  四、课后实践贴近生活,引领学生扩展知识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了“教学做合一”,希望教师摆正教学态度坚持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唯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并以此来处理社会生活中可能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群众。(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到街头小巷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如“帮助老人或手脚不便的人拿行李,为刚来本地的游客引导方向”等。(2)根据自己所在小组的实践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心得,说明自己在整个实践中的体会,在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与真正发挥出其作用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要想让这门课程切实地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只有生活才能决定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书光.陶行知的学校变革探索与“生活教育”理论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3):106-113.

  [2]蔡桂华.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5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3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