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技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唯有将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才能让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引入,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发展。应用该理论能帮助学生抓住信息技术学习的诀窍以提升学习的实际效率。文章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苏科版)教材及实际案例,探索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陶行知理论;生活教育;实践探索
陶行知先生曾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过这样的说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足够的收获,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发展和走进社会的前提条件。
一、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实际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降低课程难度
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有效降低课程难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不同,其教学主要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而计算机的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来说,颇具难度,倘若教师将信息技术内容与生活接轨,学生就能够借助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应对各种理解上的困难。
2.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生活教育理论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利于教师摒弃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实际效率。根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成正比,在兴趣元素的支持下学生会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开小差、上课睡觉等现象会大幅度减少。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将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宣讲”的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4.有助于节省课堂时间
信息技术的融入还有助于课堂时间的节省。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这个过程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还使教师面临沉重的教学压力。而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充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约束,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展开联想,如此一来,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得以突破层层学习难关。
二、生活教育理论应围绕教材内容来展开和实施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生活教育理论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元素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可以完全脱离教材的限制,自己想教什么内容就可以教什么。实际上这是对生活教育的误解,生活教育虽然需要生活元素的投入,但也必须坚持以教材为中心、始终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同时也要为学生搭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浏览图片”这一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就会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生活中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来自网络,有的则是教师自己拍摄的。教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通过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激发,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然而教师却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即这些内容与实际课程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欣赏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并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分强调,为此教师必须及时回归正题,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浏览这些图片”上。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欣赏图片”的环节后增加“输入网址搜索图片”的任务,告诉学生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从而找到所需要的图片,还可以引导学生下载图片并利用电脑“查看照片”工具打开图片。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就会发现“浏览图片”这一技术的生活价值,每当需要相关图片时学生也会第一时间联想到“上网搜索”。
三、生活教育理论应立足学生主体开展项目研究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生活教育理论下开展信息技术生活实践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践项目的研究,帮助学生找准生活实践的方向,制订一套完整且合理的实践计划。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苏科版)上册第二十七课“编辑声音”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确保后续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项目合作搭档,学生往往会与日常生活中一些要好的伙伴共同建立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调节,既要保证学生兴趣爱好接近,如“都喜欢电子游戏”,也要确保小组成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从而拉近各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
第二部分,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践方案时应要求学生提前制订计划,直到教师通过后再开展实践活动,最大化地提升生活实践的效率。比如,有小组想以“商场广播的声音编辑”作为实践内容并制订了相关实践方案:“首先,我们小组会到商场的广播室询问这些声音的来源;其次,我们将从网上搜索资源并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声音;最后,我们会尝试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对这些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并将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教师查阅学生的方案后可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可以尝试小组合作自行录制一些声音,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个广告,其中最好增添一些趣味性元素。(2)尝试开发“声音编辑器”的各项功能,增添一些特效来提升作品的质量。
四、生活教育理论应解放学生来组织课后实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唯有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最大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体现生活教育的真实价值。为此教师应积极推动学生开展课后实践,解放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后实践中,收获自主学习的成果。
例如,在开展“编辑声音”的课后实践时,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和双耳,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实践对象,大多数学生经常会去商场购物,但少有人会在意商场中播放的各类广告,学生只需仔细聆听广告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元素,如背景音乐、各种声音特效、人说话的声音等。教师也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双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编辑这些声音的原理并将其记录下来,强化学生自身的技术水平。教师还要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学习他人“编辑声音”的技巧,提醒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要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燕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浅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求知导刊,2015(14):63.
[2]陆旭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6):187.
[3]杨春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26-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