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0:39: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从语文内部入手,开展富有语文特色的劳动教育。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素材,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突出劳动教育的重点,并在课后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以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劳动教育是现代化教学理念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日益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语文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课程,如果在其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走上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之路,使其观看自然风景,聆听劳动之音,有所感怀,懂得生活,成为“有理想、懂实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通过多元整合、跨界协作,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劳动教育融通和融合,可以达成更好的生命教育目标。

  一、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1.加强师生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

  《教育大辞典》中曾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劳动教育即劳动、生产、技术以及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虽然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劳动,但其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因为情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人们产生一种片面、狭隘的认知。在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被当作一种惩罚手段。例如,学生在犯错后被惩罚扫地、拖地,这样的行为本意是让学生意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劳动技能。但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往往产生“劳动就是惩罚”的认知,从而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再发现有学生好逸恶劳时,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强制要求学生参与更多劳动,因而加重学生的抵触情绪,陷入怪圈之中。例如,在《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教导学生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在《游子吟》中,以年迈的母亲为儿子缝制新衣一事让学生感受母亲对游子无言的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过于强调“劳动的苦”,忽视“劳动的甜”,则会影响学生看待劳动的态度。

  2.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综合能力

  学生的劳动素养,指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观念、态度、技能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通过让学生理解文章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态度,从而达到提升劳动素养的目的。劳动教育属于“五育”中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将其独立开来,因而,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

  3.丰富和升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融入,不但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深挖教材中的劳动素材,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由于阅读教学具有特殊性,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不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凡意义。当前,劳动教育的理念与效能已超出“体力劳动”的范畴,语文应当发挥“实践性”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好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将阅读中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劳育”要素通过语文得到更好的体现,使学生懂得劳动之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从而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能尊重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现状与问题

  1.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越发重要。但是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效果良好;但是反观欠发达地区则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劳动教育,这种情况会影响到语文教师的认知,将劳动教育视为可有可无,在教学中敷衍了事,很难建立起劳动教育和语文阅读之间深度融合的桥梁。

  2.对阅读文本中的劳动资源挖掘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蕴含大量与劳动相关的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从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多数语文教师对劳动教育认知不足,缺乏对教材中劳动元素的开发。加之,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导致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出现大量劳动教育素材被闲置或利用不足的问题。

  3.劳动教育渗透路径单一

  受“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需要结合本班实际学情优化具体的渗透方式,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从实际来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缺乏理解,加之工作态度方面的懈怠,选择的劳动教育渗透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只是将劳动素材生搬硬套,无法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素材背后的教育意义。长此以往,导致整个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教学评价的保障

  目前,劳动教育未被纳入语文教学的评价目标中,教育管理部门也尚未出台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致使教师无法对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教育渗透于阅读教育的整体效果。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三、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劳动教育观念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被过往经验束缚,在阅读教学时,通常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受“五育并举”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并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明确教学目标,将其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另外,教师在促进劳动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拓展教学方式,让教材内容中的劳动素材“活”起来,从而更加自然地渗透劳动教育。

  2.深挖教材,丰富劳动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目标,还要详细地分析研究教材中的内容,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和应用其中的劳动元素。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一是歌颂劳动精神类。例如,通过《故宫博物院》《赵州桥》等课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师还需要挖掘课文中隐性的劳动教育素材,向学生讲解当前所看到的历史文物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树立起“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的意识。

  二是以物表现劳动类。例如,在学习《落花生》后,教师可以借助花生深埋于地、默默生长、奉献他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可以借助文章中一家人辛勤劳动,挖花生、爱上吃花生的情节,帮助学生树立起“有劳动才能有收获”的观念。

  上述文章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劳动场景,还将更多的劳动素材融入阅读教材中,不仅弘扬了劳动精神,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的美,唤醒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同时,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尊重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树立起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劳动观。

  3.创设情境,开展主题阅读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应当根据教授的课文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了解更多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进一步传承弘扬劳动精神。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该故事进行评述,明确自己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该怎么做。在交流完毕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得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结论,引导学生丢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学会用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可以围绕劳动教育进行主题升华,让学生明白自身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需要依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贯彻劳动精神,做一个勤恳踏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分阶段开展针对性阅读

  由于小学各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不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文字少、图多、内容简单的书目,绘本就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将与教材相关的绘本收集在一起,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热爱劳动的精神。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基本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从内容角度上对文章进行解析,可以选择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例如,在教授《荔枝蜜》时,教师可以以主题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加深对劳动的理解。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阅读能力,因而可以更加偏向于科技类的议论文或小品文,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对于劳动的意义,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5.加强集体教研,改进评价制度

  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核心、分析劳动教育的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劳动资源,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做到,因此需要通过年级组织集体备课,让教师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并对其进行归纳分类,结合学生实际,分学段、分层次渗透劳动教育,真正将劳动教育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

  此外,教师还需要完善过往的评价制度,关注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后,对劳动的态度变化及技能掌握情况,最终形成综合性评价,将教学评价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促进劳动教育在阅读学习中更好地渗透。

  四、结语

  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材,深挖并利用劳动元素,通过创设情境、开展主题阅读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各年级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吕敏燕.劳动教育在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的渗透及其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22(2):74-77.

  [2]赵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22(7):101-103.

  [3]张文晶,高玉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分析[J].教育前沿,2022(4):27-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2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