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数据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3:57: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提问历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也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课堂提问方法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利用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44篇小学专家型语文课堂的提问进行研究,总结现阶段课堂提问的现状、特点等,力求完善小学课堂的提问环节。

  【关键词】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教师提问;数据;小学语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将社会的各行各业推进到一个新次元,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变化尤为明显。其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必须科学有效,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环节也是一堂课好坏的成败,教师利用提问来诱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量,同时,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

  一、研究工具——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一)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介绍

  FIAS最先由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弟兰德斯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技术。它是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数据形式将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等互动都记录下来,再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就能直观的看出教师语言比率、学生语言比率以及课堂沉寂比率、教师积极或消极影响比率等等,用量化的方式展现教师课堂状态的分析系统,可有助于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早的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分为10个编码,包括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以及沉寂时间,其中教师言语分为间接影响(学生驱动)和直接影响(教师驱动)两大部分,间接影响分为4个部分,直接影响分为3部分,合起来形成7个编码:编码1为表达情感,编码2是表扬或鼓励,编码3是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编码4表示提问题,编码5表示讲授,编码6表示给予指示或命令,编码7表示批评或维护权威。学生语言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分为教师驱动和学生驱动,顺延教师语言即编码8为学生被动说话,编码9是学生主动说话,编码10显而易见就是沉默或混乱时的无有效语言。

  (二)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良

  在上个世纪,教学工具和授课方式简单,这样的编码系统是对教育课堂研究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当时已是一种超前卫的意识。在如今数据意识强烈的今天,这样的编码意识依旧适用,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上个世纪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上世纪的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已远远不适用于现有的教育水平。

  因此,我们对旧版的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如图1,根据中小学课堂的特点和如今的教学工具和方式,将旧版的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10个编码更加细致的扩增到16个编码,并对每一个编码都做了细致的定义,以便于更好的来应对各种情况。

大数据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研究论文

  (三)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操作

  首先,选择要观察的对象,为了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一般选取大约40分钟左右的优秀的专家型课堂,研究者对课堂进行课堂实录的记录,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弟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进行3秒的编码,为了尽量避免编码时的主观性,应严格遵守编码的规则。3秒编码完成之后,形成序对以及对序对进行统计,得到矩阵图。最后利用图2公式和矩阵图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大数据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研究论文

  二、小学语文专家型课堂教师提问研究

  (一)数据结果

  我们选取了44节优秀语文专家型课堂进行了编码、计算以及汇总。编码1到8为教师语言,编码4和5是教师提问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相应的序对(4,4)、(4,5)、(5,4)、(5,5)为教师提问语言;编码9到13为学生语言,编码11是学生主动提问,相应的序对(11,11)为学生提问语言。根据图2的计算公式得出,教师总话语占课堂总话语比为40.77%,教师提问占课堂总话语比5.7%,教师提问占教师话语比的13.98%;学生总话语占课堂总话语比23.12%,但是学生提问占学生话语比和课堂总话语比几乎为0。

  (二)数据分析计结论

  从教师的课堂总话语比来看,教师语言比占了课堂语言的大部分,学生语言比仅占四分之一,学生的提问比几乎为0,说明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仍未得到激发,但是教师提问的占比为5.7%,在课堂的上提问率与学生的提问率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占比,体现了现阶段的小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地位。

  (三)原因及方法

  1.教师设置的问题符合教育对象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等等。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掌握的知识也不同,因此学习基础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预设问题。但是针对现在我国实行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应重在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辅之以其他因素。

  2.提问的灵活性

  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能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灵活的变动,能灵活应付课堂发生的一切突发状况,大大加强了教学方案实施的可能性。

  3.启发式的提问

  启发式提问最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也是新课改之后应用最为普遍的提问方式。启发式的提问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体会思考与回答问题的乐趣。

  4.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往往会有一堂之主的错觉,认为上课就是将自己知道的教给学生,所以常常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从点评学生的回答中来教给学生知识,为了追求课堂的效率,因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恰恰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是决定学生思考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回答的全面性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有时间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间接提高学生自己的悟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蒋婷汝.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3]梁小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9(34).

  [4]陈可庆.问的好才教的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2.

  [5]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65.

  [6]栾德尚.让提问激活课堂[J].新课程研究,2008(7):45-46.

  [7]宋广文,胡凡刚.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策略[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0(5):3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