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陶行知“四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1:1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被提高到新的高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重视实践体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成长实践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这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中的生活力、学习力、创造力和自动力这“四力”不谋而合。本文在厘清活动任务单与 “四力”教育思想关系的基础上,从培养“四力”的眼光和理论视野尝试对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提出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

  “双减”背景之下,学生被释放 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 也将有更广阔的施展舞台。综合性、 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等 是本课程的基本特点。陶行知“四力” 教育思想指的是生活力、创造力、学 习力和自动力, 是从陶行知众多文学 著作中提炼出来的四种能力,“四种能 力”提升的理念与现如今综合实践课 程所提倡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谋而合。 在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本文将关 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上, 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力为起点, 在此 基础上结合“个性化和时代化”特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促进其学 习力、创造力以及自动力的提升。活 动任务单作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的支架, 是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的 工具和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阶梯。通 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助推学生“四 种能力”的发展。
\


  一、意涵分析与关系把握

  (一)陶行知“四力”教育思想 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

  力”这一概念, 其提出教育应当培植 学生的生活力,使他们能够向上生长。 所谓生活力,指的是学生生存的能力, 与人交际的能力。“学习力”受到关注 是在 1919 年,陶行知将“教授法”改 变为“教学法”之际,是指学生接受 知识, 将习得的概念转换为自己的经 验的一个过程。“创造力”一直以来都 受陶行知先生的重视, 他相继发表了 《创造宣言》等多篇讨论创造力的文 章, 创造力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批判精 神和创新思维。“自动力”一词出现于 陶行知先生 1919 年发表的《学生自治 问题之研究》一文中,他倡导的“小 先生”制就是发挥学生自动力的一个 表现,即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陶行知“四力”教育思想,从本 质上注重解放学生思想, 促进其各方 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生命的拔节。

  (二)活动任务单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任务单是教师 依据活动主题和学情, 设计并提供给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以达到探究目 的的一个“脚手架”。设计时,主要从 “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提出活动的要求和指导。具体来说,是指在课 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呈现给学生任务 和要求的活动指引, 它是学生在课堂 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依据, 让学生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

  (三)陶行知“四力”与综合实践 活动任务单之间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做中 学”,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而活动的顺 利开展需要依托活动任务单。学生借 助活动任务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 终目的指向能力的提升, 我将这里的 能力细化为生活力、学习力、创造力 和自动力, 使活动任务单设计的过程 指向这四种能力, 从而让学生在活动 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积极生长。在课堂 上各项活动中, 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 求进行实验、探究或者归纳,进而推 理出结论,揭示规律,在提高综合实 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实现学生能 力提升。

  二、活动任务单的设计原则

  (一)设置操作提示,融合生活经验 小组合作探究是综合实践课堂活

  动主要形式, 因此活动任务单也就成 为综合实践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设计的过程中, 呈现的不仅要有任务的内容, 还需要 有一定的操作提示, 让学生在活动的 过程中除了明确“要做什么”“怎么 做”以外, 还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的把 握。这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 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差别。 例如,开展“走进农业基地——小葵 花 大学问”这一实践活动时,在进 行“小农夫学育苗”时教师在任务单 中给出提示项:育苗时,育苗盘不要 拿到盘子外(以免泥土洒落),浇水员 负责浇水,组员观察浇水是否浇透。 清洁员收拾桌面,将垃圾整理好,把 垃圾放置到垃圾桶, 如果没有垃圾桶 可放,那就把垃圾暂时归集起来,统 一放到外面的垃圾桶里。种植过程中 要发扬合作精神,有不懂的,可以向 组内成员学习。生活力,其实就是指 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含 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生长发展 的能力以及改造社会的能力。在本次 任务单的设计中,“收拾桌子”“整理桌 面”是生活技能,“互相帮助”“不懂询 问”是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因而,在 任务单中设计相应的操作提示项, 可 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依托现有概念,构建思维梯度在活动任务单设计的过程中,教 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 这 里的已有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 识储备, 还包括他们原有的思维能力 和思维习惯。根据学生的现有概念和 任务的特点, 借助任务单在实践操作 中寻找思维提升的最佳“支点”,并创 设活动情境, 引领学生与活动对象在 不断交融与汇聚中探其根源, 构建思 维梯度。也就是必须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 因而在设计活动任 务单时, 设计的任务也应该是有目的 的进行分层, 既有基础性简单易操作 的任务,又有拓展性难度较高的任务,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 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力在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 沿着有梯度的思维 不断攀升。

  (三)借助任务操作,搭建探索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在 课堂上开展有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 创造灵感, 促进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 的发散和拓展, 因而设计的活动任务 单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弹性的, 设置的 任务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而 非僵化和封闭的。它的形式不囿于纸 笔之间,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现价值体认的过程中创生出全新 的理念。活动中,教师借助活动任务 单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在不断的动 手实践中体验正确或者不正确的操作 过程, 在错误与修正中使研究有了更 适切的方法,认识更为直观,感受更 为深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须过 多的指导, 而是作为一个活动的引领 者、合作者、帮助者, 与他们一起经 历探究,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地点 拨,深化他们对活动的认识和体验, 实现思维和经验的共同参与, 在增强 任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提升 学生对任务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及时评价反馈,发挥学生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因 而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单时必须充分 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以生为本 的设计思路, 即无论是任务的设置还 是目标的导向, 都要将活动的落脚点 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上, 让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主动发现和创造。 可以在活动任务单的设置上充分利 用“评价”这一要素,很多老师往往 只是将评价反馈用在显性的活动结果 上, 从而忽视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生成 性问题,这样的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以“走进农业基地——小葵花大学问” 为例,在设计“小农夫会管理”这一 环节的活动任务单时, 在学生完成种 植分工之后, 可以通过各个小组互评 “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 的地方如何改进?”“哪一种的合作分 工最为合理?”等问题,让同学们在 自主合作,互相评价,交互反馈的过 程中实现自主探究。

  三、活动任务单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生活经验,培养生活力 “生活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

  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因而, 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 要尊重教育规 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能够 更好地形成适应生活、创造生活、适 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综合实践的课堂内容超越了学 生书本知识的界限, 它的课题来源于 生活,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要运 用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丰富自己的阅历, 从而实现认知 的重构, 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提升生 活力。如在进行“走进农业基地—— 小葵花大学问”这一主题活动时, 教 师在“小农夫会规划”这一环节中设 计的活动任务单是根据校园内现有的 空地来进行的, 即要求学生课前在校 园内寻找一块适合进行种植的绿地, 测量好地的边长, 教师将学生寻找到 的这块地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在活动任 务单并标好事先记录的数据, 学生利 用数学公式以及专家建议的株距和行距来规划向日葵的种植量。在这次活 动中, 任务单上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 活, 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的技能可以运 用于生活,生成生活经验,借助活动 任务单将生活经验通过课堂进行甄选、 计算、规划、整理的方式, 帮助学生 形成从自己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 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从而 提高生活力。

  (二)促进思维成长,提升学习力

  学习力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 习、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 一定的学习力,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缺乏学习力也就是缺乏了思考的能力, 综合实践的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 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进行重新构建, 形成能够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知识构建的 能力就是学习力。要想提升学习力, 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让学 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思维攀升的 阶梯, 而活动任务单为思维提供了顺 势而长的“藤蔓”。以“走进农业基 地——小葵花大学问”这一主题活动 为例, 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种植管理 的过程中, 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单打 破了原有相对保守的方式。要求学生 结合《向日葵管理手册》提取相关信 息,填入活动任务单中的空白表格中, 再根据填入的管理任务进行小组人员 分工。这样的活动任务单使学生能够 通过浏览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 灵活运用, 给了学生更多提升学习力 的空间。

  (三)创设探索环境,锻炼创造力

  创造力是相对复杂的能力,它是 学生思维发散的成果。这一能力需要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激发, 通过问题意识的驱动, 在现有知识架 构的基础上产生新思路。综合活动课,从本质上来说,是让学生借助探究、 服务、制作、体验、学习等活动方式, 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 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实现创新能 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走进农 业基地——小葵花大学问”这一主题 活动时,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农业创新 设计。借助活动任务单为学生呈现一 份设计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 填的方式来进行创意思考与表达, 深 入推进探究行动。教师并未给予过多 的指导和提示, 而是为学生设置适宜 的活动任务单, 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 进行设计, 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智慧农 业装置。
\

  (四)落实以生为本,提高自动力

  自动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 力。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主题的选择从他们的生活中撷取, 活 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 最 后的成果亦是来源于学生。在任务单 的设计过程中, 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 的悬念, 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经验中提 取出信息来解决眼前新的问题。给学 生呈现的任务要能够适度启发学生的 思维, 让他们以活动任务单为扶手开 展合作探究, 目标的导向是以学生的 需求为依据, 评价反馈针对学生活动 的过程呈现。以“走进农业基地—— 小葵花大学问”这一主题活动为例。 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任务学习单, 课 前让学生自主寻找校园里适合种植向 日葵的微基地, 在任务单上绘制地形 图,并记录数据。自主设计采访单, 向数学老师了解基地规划的要领, 向 科学老师咨询育苗注意事项。学习任 务单由学生自主设计, 学生在小组讨 论中提炼出采访的流程、规划的要领, 在不断完善活动任务单的过程中主观 能共性得到发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动力得到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探 究是主要的课堂活动形式, 活动任务 单作为小组活动的依据, 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用。内容的设计要来源于生活, 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学习力。不仅要结合学生综合分析的 能力, 还要考虑一节课中学习任务的 梯度以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性和 连续性,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同时, 教师在利用活动任务单进行引 领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 异,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关照到每个不 同层级的学生, 从而创设出有效的活 动任务单, 使得综合实践的课堂更具 方向感,为学生“四种能力”的提升 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无限的探究 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明聪 .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及其时代意义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80-83.
  [2] 杨玲丽 . 优化方式 , 自主探 究—— “任务学习单”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的运用 [J]. 华夏教师 ,2014(S1):53.
  [3] 刘大伟 . 陶行知“四力”思想 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J]. 教学与 管理 ,2016(24):7-9.
  [4] 陈颖洁 . 依托“学习任务单”提升探究活动效能—— 以“关于食 品外卖的研究”采访指导课为例 [J]. 华人时刊 ( 校长 ),2019(05):86-88.
  [5] 庞丽 燕 . 优化活 动任务 单提 升综合实践课堂效能—— 以《奇妙的 指纹》一课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 2020(34):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5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