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索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6:13: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虽然是必修课,但语文学科在职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相对不高,受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性教育的影响,教师及学生均会将关注点放在职业专业课程上。新课标明确指出,中职语文应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积极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将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作为研究背景,围绕中职语文学科教学,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方向;创新路径

  新课标下教师若想提升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应在关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学情更多的侧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如果能够更多地去了解学生,把握学情,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策略更具针对性。多年以来,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乃至知识基础等诸多方面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面对这一学情,在新课标贯彻实施的背景下,一线教师亟须正确把握教学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创新一条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路径。对此,本文在下述研究中将给予具体分析。

  一、项目+情境,强化参与

  项目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侧重于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项目之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不自知地掌握知识。为赋予语文学科教学的项目性,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结合班内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并为各小组学生颁发项目任务书。任务书内容涵盖项目名称、任务条例。以第一章第一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为例。首先,教师拟定项目任务书的名称与任务条例。其次,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在课堂教学中对班内学生进行分组,依照项目条例,教师可将班内学生平均分为N个小组,并在任务书发放后,鼓励班内各小组学生分别结合教材总结各项目条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待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后,教师根据项目条例的排列顺序,依次邀请各学习小组的发言代表做项目汇报总结。通过此种形式使班内全体学生均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与此同时相较于教师的教学讲述而言,由各小组学生汇报的形式呈现常用字的字音,更易于班内学生接受。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项目教学法的育人效果,在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应做适当的教学补充,例如强调多音字的两个类别,即多义多音字、同义多音字,并针对具体的字举例说明,如“相”相貌、相亲、互相,此字的读音不同,词性亦不同,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应当重视推敲“相”的词性,结合词性确定读音。再如形近字,教师可板书“磐”“罄”二字,并随机组词提醒班内学生细心留意字的形体,规避学生误读误写。

  待学习项目完成后,教师可利用剩余时间操作班内多媒体设备播放《生僻字》歌曲,并鼓励学生合唱歌曲。通过歌曲播放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提升班内学生参与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所选择的歌曲与识字相关,学生跟唱的过程即是教师教学延伸的过程。

\

  二、微课+情境模拟,提高热情

  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教师需要在接受生源基础差的条件下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教学实践。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善于表现自己且活泼好动,那么基于这一学情,教师则可以采取Cosplay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众多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中,且在此背景下延伸出了微课、白板、慕课等教学方式,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的时长、精练的内容,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了重点知识,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亦可以尝试性地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执教“成语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首先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成语的特征备课,制作微课,此环节中本研究建议教师能够新建文件,在参考优秀课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微课资源,而非直接应用互联网渠道中的微课资源。提倡此举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亲自制作的微课能够调整内容和表现形式,能够将教学重点熟记于心,亦能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其次,微课制作完成后,待课堂初始阶段,师生问好,教师为班内学生呈现微课内容,并就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知识性展开具体的教学分析。教学分析环节建议教师能够就具体的特点为学生举例说明,如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以“狐假虎威”这一成语为例,该成语不单单指向表面意义,还指向了隐喻意义,而表面意义+隐喻意义即是这一成语的整体性意义。

  第二环节,首先,教师应简要地向班内学生介绍成语的来源,教学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出角色扮演游戏,利用师生交互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班内学生的Cosplay参与状态。其次,教师将班内学生平均分为两大组,并与班内学生共同拟定角色扮演规则,即每组学生自主分为两个小组,由一组演示+解释,一组猜测(10秒内猜错或无法演示的两个人淘汰出局),确定时间为10分钟,成语猜测正确且最多的大组获胜。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板书的形式出示成语(猜测者不可看黑板)。此环节中教师的板书形式应以“构造+成语”为宜,例如并列,鸟语花香;偏正,世外桃源;动宾,包罗万象;主谓,毛遂自荐;连谓,画蛇添足;补充,重于泰山等。最后,待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控制课堂氛围并就板书成语的构造为班内学生做进一步的教学解释。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均认为开展班集体活动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不可控的状态,但本研究认为,教师在进行情境模拟环节中,可以采取给予期望的方式使班内学生有意识地自愿安静下来,如“我看到同学们都热情澎湃,如果现在同学们能够安静下来,我可以考虑日后多多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班内学生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后续的学习。

  通过上述两个教学环节,教师可达成了成语运用的相关教学目标,班内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很好的激发,相较于“项目+情境”的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情境”重参与,而“微课+情境模拟”则重热情,在参与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将语文课堂有趣、语文学习轻松根植于学生心中。

\

  三、例题+思维导图,完整认知

  教学例题是引出教材重难点知识的重要载体,而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的有效途径,将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中教学例题的设计,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创新,除传统的思考性问题外,教师还可以错题作为教学例题用以提高知识的应用性。例如在执教“科学类作品阅读”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规避“部分”与“整体”的误区,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例题,以此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例子: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这一说法是否恰当?

  解析:不恰当。例题中给出的神经元工作原理表述为“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存在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在例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就阅读材料和例题中给出的说法,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关键句,其中阅读材料的关键词主要为“相邻”,而例题说法中的关键词则为“四邻”,关键句为“要么不发出信号”“……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通过关键词句的对比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部分”与“整体”的表述关系。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将其与例题教学衔接,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以“科学类作品阅读”教学为例,待师生分析具体例题后,教师可指导班内学生在教材空白处抑或是在笔记本上绘制关于科学类作品阅读常见误区的思维导图,用以归纳本节课程所学知识,实现认知的完整构建。

  四、生活+对比,促进应用

  在“生活+对比”教学模式中,分析“生活”可知,生活中存在诸多的资源能够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且将生活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分析“对比”可知,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尝试将同一知识的不同属性做对比,用以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对此本文尝试性地将生活化教学法与教学对比组合成为一个教学结构,并将其应用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以“文言文阅读”课文详解中的部分教学环节为例,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首先应使班内学生明确,文言文原文中的字、词在古代时期与当今的生活中,具体的表意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文言文阅读中应当利用字、词在古代时期所表达的意义去释义原文,而并非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去释义原文。其次,教师应将这一思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将古今异义的差异性根植于学生心中,开展对比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就具体的原文字、词展开针对性的古今异义分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了解古今异义的基础上拥有正确释义文言文的能力。例如,文言文《论语》“如五六十”中的“如”,古义指或者,而今义则指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如果”;文言文“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古义指才能,今义则指生活、学习中的“写作”活动。

  五、活动+推荐,实现拓展

  上文的叙述主要集中于中职语文的课上教学,而本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职语文的课下延伸,本研究认为无论哪一学科教学实践均需要课上与课下的协同,所以在新课标贯彻实施的背景下一线教师也需要在课下层面做出一定的改动。对此本节提出“活动+推荐”的模式,力求实现知识拓展的教学目标。其中“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一项长期的、可持续性的阅读活动。“推荐”主要是指教师为班级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支撑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开展。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外延伸方式,或布置课外作业,或推荐课外书籍,所取得的延伸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活动主导课外延伸,用以实现知识拓展的教学目的。首先,教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活动,活动主要指每次语文课程开课前5分钟,由班内学生前往讲台为班级全体学生讲述或复述故事、名著精彩片段,班内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轮流上台。其次,教师建立班级微信群,在群内推送适合中职学生年龄阅读的课外书籍,如《孔子的故事》《家》《围城》《活着》《史记》《苏东坡传》《视野》等,在保证课外书籍推送结构的基础上,一方面为学生搜集可供阅读的电子版书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前往校内图书馆借阅或为学生购置纸质书籍。最后,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课前5分钟活动,待活动期满一个月后,教师将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态度,以及5分钟阅读展示的表现作为评价指标评比班内阅读王者(一级)、阅读大师(二级)、阅读钻星(三级)。在整个活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喜好,模仿手游游戏制作不同级别的卡片在评比活动中为各级学生颁发,在增加阅读活动仪式感的基础上契合学生兴趣喜好,维持知识拓展的可持续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课上教学传输,还在于学生课下的阅读积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同时书中的人生观念、书中主角的经历与思想均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自主读书堪比自我德育,活动引导读书则堪比德育渗透。整个环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无形的,书籍对学生的德育亦是无形的。

  综上所述,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不同的教学方式组合,并分别阐明了组合式教学方法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受学情的影响,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参与度与学习热情的提升作为优先选项,将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教学质量的优化作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两两组合,在丰富语文课堂结构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革新语文学科教学。总体来看,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在新课标贯彻实施的背景下中职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过度集中于生源基础差的目光抽离出来,善于发现中职学生群体的优点,并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优点契合学生的喜好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殷国栋.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2):145-147.

  [2]金玉花.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研究[J].作家天地,2021(17):45-46.

  [3]杨威.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作家天地,2021(12):80-81.

  [4]赵国威.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