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少年儿童天生就对色彩有一定的敏感度,重视训练小学生的色彩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对生活保持热情,这对于培养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审美追求,提升其创造力等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关于色彩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加交流与沟通,提升美术色彩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增强其艺术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探索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当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也就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以及情感体验,要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要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与美术相关的教学细节。事实证明,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将色彩教学作为通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在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体验。
每个人生来就对色彩具有期待和敏感度,我们追求美的基本原因在于对色彩的诉求。少年儿童天性就对色彩有一定的敏感度,重视训练小学生的色彩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对生活保持热情,这对于培养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审美追求,提升其创造力等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现状分析
客观地讲,当前小学美术中关于色彩教学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重视色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方式的优化,是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优秀传统。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小学美术中的色彩教学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形式主义严重造成美术教育效果并没有和学科的目标相契合:第一,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无法理解。任科教师并没有理解色彩对于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没有意识到其对于培养孩子的意义所在。第二,由于学习总是非主动的,并且简单教学使用的色彩教学教具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始终在完全机械化地执行学习任务。第三,归咎于学校、教师,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从不创新教学模式,使色彩教学并无任何色彩可言。课堂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毫无用途可言,没有动力探究新知,吸收新知。
带着反思的视角发现部分教师并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不明确教学目标,无法体现色彩教学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接受新知中多数只是模仿,缺乏创新的理念,几乎没有耗费任何的精力考虑色彩是否搭配,色彩教学的创新本身被一带而过。另外,在课堂上按照课本完成教学依旧是许多教师教学的第一选择,他们普遍喜爱速成训练,此种临摹静物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无法帮助学生吸收色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会妨碍学生发挥自身的艺术创新能力。
应当说传统色彩教学中的这些不足都应该重视,而分析传统色彩教学的现状,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学的需要,笔者以为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上,既要坚持传统色彩教学的优点,同时又要正视不足,要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色彩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优化策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对于色彩教学而言,教学策略的优化要紧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着较强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色彩有直接的认识与感知;在有了色彩的感知基础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要让学生去理解色彩。从教学手段运用的角度来看,色彩呈现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进行,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使色彩教学能够一步步变得深入。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予以阐述:
(一)运用直观教学,引导认识色彩
1.借助媒体教学,引导认识色彩
多媒体技术投入教学已变成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应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让学生对于色彩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例如《海绵宝宝》《神偷奶爸》《猫和老鼠》等,这些动画片皆有着丰富的色彩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绘画动画人物,如派大星、海绵宝宝等等,首先,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趣味十足,带领学生介入到教学中。其次,可以训练学生的色彩感。而且,学生在创作角色的进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人物的对应音乐,营造出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认知色彩
小学生的教育和教师有很大的联系,教师的用途是启发与引导,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五颜六色,其实世界就是学习色彩的大课堂,世界也是最全面的素材库。在生活中掌握观察色彩的方式比较简单,这是学生应用色彩的基础。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观察生活中差异的色彩,对色彩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我们最热爱和需求最多的颜色便是“绿”,它是地球中一切植物的保护色,若是缺少这样的“绿色”,地球将缺失独有的魅力,甚至不会存在“红”和“黄”等色彩,然而“绿”在光谱的表现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色彩变化,蔬菜的“绿”被我们所喜爱,但其与树叶的“绿”还存在许多的差别,山林是绿,草坪是绿,即使这两种绿有所不同,却构成了地球中的不同绿的色彩。还有一种叫做“蓝”的颜色,我们描绘“水”使用“天空蓝”的色彩,它的显著特点便是静谧;除此之外,“黄”在中国的历史中仅被皇帝使用,这种色彩彰显着尊贵的特征,秋季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金黄”色,在四季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便是秋天。还有象征着热闹的“红”等。以实例带领学生对比各个视角、地域,观察色彩在变化中体现出的情感和层次方面的不同。另一方面,按照次序展示光源、环境等因素,让学生在发现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色彩的感知。
(二)展示美术作品,引导感知色彩
1.在观察中感知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当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对比,并在创作中大胆地使用多种颜色,体验其结合的结果。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色彩的教学效果,应注重激趣,让儿童体会到颜色的魅力,并能有效地调动儿童对颜色的兴趣,积极投身到多彩的颜色中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创造力,才会变得更加强烈。把激发兴趣列为第一要务,可以避免枯燥抽象的概念式教学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要让孩子对颜色有最基础的感觉,让他们尝试着辨别各种颜色,体会颜色的综合应用。让同学们细心观看,辨别颜色能使他们产生各种情感上的认知,因此,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看同样颜色的不同物体和不同颜色的相同物体,并让他们尝试着去感觉,将感受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再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欲望,让学生更加自主和专注地进入到美术学习之中,而不再需要教师反复要求。理论与实际皆可以应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把二者融合,带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巧。为学生展示具有趣味性的美术作品就效果极佳。
例如,一位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可以应用颜色各异的橡皮泥,捏出多种动物形象,比如青蛙、小鸟、兔子等,并将其带到课上展示给所有的学生。学生一看到橡皮泥,便被教师的行为所吸引,接下来,教师可以一边指着橡皮泥的某个部位,一边问学生其颜色,为学生开展色彩的理论性教学,当理论教学完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照有关颜色的要求捏橡皮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师展示给学生美术作品,学生很容易就进入课堂状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教学进程,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借助美术作品对课堂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2.在欣赏中感知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学生展示有关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鉴赏也是重点的教学内容。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得到激发。教师应当重视保持渐进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变化。
例如,在教学的初步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比较容易理解的作品,比如平时可以看到的动、植物,让学生描述出动、植物的相关部位名称和其颜色的构成;在教学的中间时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有美术价值的蜡像和雕塑展开评价,阐述自己心目中最出彩的地方,并且讲述有关色彩方面的基础理论;在教学的最终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比如《掷铁饼者》《蒙娜丽莎》等,教师不仅需要学生给出专业性质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欣赏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怀,体会作品中的艺术魅力,远离形式上的欣赏。教师还可以开展延伸教学,教导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差异化的角度欣赏,如此才不会让欣赏陷入形式主义。
(三)开展美术活动,引导理解色彩
美术是一种具有丰富和新颖的知识的艺术,它能使人获得不同程度训练,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小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艺术来表现人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训练,也可以让他们的美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色彩
小学生天性喜爱玩与活动,许多教师则尤为关注纪律和班风,即便获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却无法释放学生的天性,这不是最佳做法。色彩在中小学生的眼里,心里都是流动的、变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天性,在班级中组织有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于色彩有更强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色彩感。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预备好调色盘、颜料笔,让学生表述出自己准备做的内容,例如,“我要把红色的颜料笔放到调色盘的黄色部分”,然后迅速做出行动,按照学生拿的颜料笔与放入调色盘的区域明确学生的游戏成绩,准确率更高,则获得的成绩更优秀。
在上述游戏进程中,学生们分辨颜色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辅助学生辨别多种颜色,发挥训练色彩感的用途。除此以外,为了可以提升游戏活动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合理地竞争,挑战自己。
2.在运用活动中理解色彩
把学习应用到实处,当已经深度把握情感与色彩的层次过后,师生需要将应用色彩的问题解决好,灵活运用色彩才可以让生活与作品展现出无限的风采。应用色彩需要帮助学生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勤于使用,勤于学习,才可以合理应用到美术作品。因此,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应用色彩试着展现自己的作品。比如,当画喜欢的水果时要涂上亮丽的色彩,青翠的苹果栩栩如生;画春天的景色不仅需要画发芽的树枝、可爱的黄花,自然界中大片的嫩绿色。在我们获得喜悦与成功的体验时,则可以通过红色来表现这种心情……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与应用,让学生敢于自主搭配色彩,教师及时表扬和称赞学生应用色彩的热情,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好色彩的应用技法。
3.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色彩
实践才可以获得真知。实践前的首要步骤就是课堂中色彩的应用。无论是低年级或者高年级的同学,都应该依据其年龄特征,安排和色彩有关的实践练习,对于激发学生应用色彩有很大的帮助,生活就是最具有价值的实践。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色彩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美术教学意义重大,教师需要让学生勇敢地在作品中使用色彩。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写生活动,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然后将其应用到学习中,增添学生实践练习的课程,学生体会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真正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好色彩。例如,在设计班级的班徽、班牌时,六一儿童节设计班级服装等等,皆可以让学生勇敢地想象、实践与展示。色彩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它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色彩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总而言之,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之一,也是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动手、自由表现、自由想象的一种媒介。在美术艺术创作中,色彩如同珍馐美味里必不可少的盐,没有盐,菜就没有任何的味道。如果就持续性发展的观点分析,色彩教学的有效与否会关乎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关于色彩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加交流与沟通,提升美术色彩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增强其艺术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训练学生的色彩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问题,还是教学必须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美术色彩的意义与教学理念,清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缺陷,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色彩感。
参考文献:
[1]纪树刚.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48-149.
[2]陈雅琴.中小学美术课堂色彩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8(07):119.
[3]纪友丽.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初探[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7):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