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项教育,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让劳动教育实施到位,本文结合学校体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开展,通过目标、课程、方法的指引与实施,加上家校社的有机融合,让劳动教育渗透到体育学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劳动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体育;劳动教育;融合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体育标准》)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健康的学生,本文认为健康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现在很多孩子虽多才多艺,却不知劳动、不懂劳动也不愿劳动。根据义务课程教育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没有特色劳动课程的普通学校一般都会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这一节课还要用来策划、指导、交流,学生的实践无疑是杯水车薪。而学校体育锻炼每天至少都有一至两个小时,学校体育和劳动教育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体力,为何不在体育锻炼中融合一定的劳动锻炼,也让锻炼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形象有趣,达到两者互利的效果?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劳动,适当的劳动还能锻炼身体,两者的有效融合可以相互促进,劳动锻炼实现“体”的增强,体育锻炼加强“劳”的能力。
一、教育目标融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标准》)提出形成基本劳动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懂得人人都要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要求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两者的词义看似没有关联,但是通过实践会发现两者的联系: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健康生活的保障;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情绪调控和面对挫折都有帮助,因为在劳动中会和他人合作交流,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杜绝劳动形式化、过场化。有的学校带领学生田间地头走一走、拍一拍、写一写就是去劳动了,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付出与丰收回报?农耕劳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受天气、环境、经验等因素,造成经济损失和颗粒无收的情况也很常见。劳动要在真正的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育,把劳动融入到体育锻炼中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失败,唯有经历一定的挫折才能体会到劳动的滋味。比如:搬砖比赛、挑稻谷比赛、拔草比赛等,砖头搬得不好会砸到脚;挑稻谷走得不稳会摔跤把稻谷弄脏;拔草不除根过几天又长出来了,所有的劳动都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地磨炼,这和体育目标是一致:学习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精益求精而不是囫囵吞枣,每一次锻炼都要总结经验和体会动作,比一比有没有进步、想一想还要注意什么?一系列问题都要在一次次失败和磨炼中成长,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略过程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体育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劳动标准》提出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体育的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展现良好的品德,这些表现和劳动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上每一种精神都和体育精神不谋而合,那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冠军教练等哪一个没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他们不但塑造自己还会激励别人。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中都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从而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努力进取、遵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融合
《劳动标准》的课程内容包括了服务他人、服务学校和服务社会的劳动素养要求,如帮助体育老师收发器材、整理器材室;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担任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烹饪、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现代服务业劳动等等。而这些劳动教育内容都可以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比如:劳动操、劳动游戏、劳动竞技赛、劳动体育节等。
(一)劳动操
各种劳动场景都可以简化为基本的动作,如:擦窗、拖地、搓洗衣服、打麦子、掰玉米、挑担子、喂鸡喂猪、搬家具、炒菜烧饭等,每一种劳动都是需要一定的动作来完成的,而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转化为音符,有了音符就能谱曲,一套完整的体操就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了。劳动模仿操和动物模仿操一样非常生动有趣,很受小学生的喜爱,而且适合所有年级的学生,有助于学生通过劳动操来了解和体验一些从没做过的劳动。
(二)劳动游戏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过程中,在完成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后,可以择机进行一些劳动小游戏或者劳动小竞赛类的活动,开展搬运稻谷、穿袜子穿鞋子和肩挑担子比赛等。在搬运稻谷小竞赛中,利用大小垫子作为一捆捆稻穗,可根据不同年级增加搬运难度,在垫子上放上沙包等小物件代表谷子,如果搬运中谷子掉落则扣分(时间),看哪一组用时最短。在穿袜子和穿鞋子比赛中,这个主要是在低年级之间进行。游戏开始时,让学生先脱鞋脱袜,然后下河捉鱼摸虾(小球代替)比赛,每人每次捉一条,再穿袜穿鞋把鱼虾放好,看哪组最先完成。在肩挑担子比赛中,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挑山工的艰辛。低年级学生可以平路挑担游戏,以足球等为重物,用竹竿为扁担;高年级学生可以增加台阶和重量等,看哪一组最先完成挑运比赛。
(三)劳动竞技大赛
大课间体育锻炼结合劳动课程开展,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适当增加劳动锻炼来取代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课堂趣味,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植树、种菜、养动物、器材整理、学校包干区清洁卫生、制作体育器材、划场地布置器材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时间开展。虽然劳动不能完全替代运动,还会占用一定时间,但是收到的效果会比一味机械地运动好,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会更加珍惜体育锻炼的机会。
(四)体育劳动节
开展以体育和劳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手抄报、绘画涂鸦、书法展览、朗诵演讲、主题班队课、劳动运动会、亲子运动会、手工制作和美食节等等,丰富的课余活动会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体育和劳动结合的魅力。手抄报以中高年级开展为宜,主题是热爱生活:做个爱运动和爱劳动的全能小达人,我们不但是老师的小帮手还是父母的小助手;绘画涂鸦以低年级为主,画一些劳动和体育运动的场景,表达对这些项目的了解和热爱;书法展览适合各个年级,硬笔和软笔都可以,内容以劳动和体育为主的名言名录或者描写劳动和运动的古代诗词等;朗诵演讲可以在中高年级开展,朗诵以集体、个人或者组合参与,演讲以个人为主,内容以表达对劳动和体育的赞美和热爱,宣传身边或其他人感人的事迹;主题班会需要班主任组织开展,结合体育和劳动的主题,歌曲、小品、相声、朗诵、快板等节目能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认识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知道健康的身体是劳动的基础,而适度的劳动也会保持并促进身体的健康,学会并喜欢锻炼,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和习惯;劳动运动会就是结合劳动的体育比赛:拔河比赛、搬运器材接力、踏石过河;亲子运动会是家长一起参与的运动会,主要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任务:小推车(孩子当车,家长做驾驶员)、爬行过障碍接力、赶小猪、运西瓜、袋鼠穿衣跳等,通过运动会提高了亲子感情,家长也利用机会教给孩子很多劳动技能。
(五)校本教材的完善与拓展
为了真正提高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课程融合效果、更好地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应不断补充和完善校本教材。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精神与劳动行为,为强化劳动教育理论,学校可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编写至体育校本教材中,通过补充劳动教育理论促进课程融合。
三、学习方法融合
(一)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练习,劳动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动手操作都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得到了劳动教育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例如:在障碍跑练习中让学习自己设计和摆放障碍物;在篮球运球、投篮等过程中增加一个给球打气环节;在迎面接力跑过程中完成拼图游戏,每次每名队员接一张拼图,然后拼到相应位置后下一位队员方可出发,看哪组先完成拼图;在各种练习中都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布置和整理场地,比如:蹲踞式跳跃让学生平整沙坑、跳高练习让学生自己测量高度和摆放杆子、足球练习时学生划分场地和设置足球网架等,适当的劳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减轻了老师很多任务。
(二)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劳动教育中学生手工制作、图纸设计、模型成型、试验淬炼等都需要有探究精神,通过探究学习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懂得劳动价值培养劳动精神。体育教学以训练为主,在训练中加入探究性学习更能掌握动作技能,如在过障碍练习的障碍物摆放过程中学生会尝试思考不同的方法,如何才能在要求下更快地通过障碍物;又如跨越式跳高时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来助跑起跳,这就需要学生自己丈量步点设计路线来完善助跑提高成绩。
(三)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是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必不可少的模式,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情感交流,在不断的合作中学生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帮助,有利于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学中的劳动游戏、练习、竞赛等都要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中需要二人以上完成的都是合作关系,比如仰卧起坐练习需要一个人帮忙按住脚,这也是体育与劳动的完美结合;又如篮球投篮练习,一个队员会帮另一个队员不停地传球,还有队员帮忙捡球等,所以合作学习是体育与劳育最基本的组合,在两者融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家、校、社融合
(一)家校融合
在学校层面,学校布置的打卡任务: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通过家庭锻炼结合劳动任务一起来做。比如让孩子去附近商店买东西,可以跑步的方式来回,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完成了任务。在家庭层面,现在生二孩的家庭不少,可以给大孩子布置照看小孩子的任务,教小的跳绳、广播操、小游戏等,一起玩耍一举两得。还可以布置家庭活动任务,只要在家中动起来都纳入运动类:拖地、打扫卫生、洗衣服、遛狗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有条件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劳动任务,比如出去买菜、看望爷爷奶奶、当小区志愿者做好人好事等。
(二)家社融合
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比如:登山徒步捡垃圾、交通路口小指挥、给社区孤寡老人送餐等等。学生对社会活动是有很大好奇心的,家长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主动寻找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一些社会服务活动是适合青少年时段劳动的,空余时间孩子只要动起来,那么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就会大幅减少。社会和民间团体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比如:小小马拉松、环湖骑自行车、轮滑赛等,有的可以家庭为单位参赛,而且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服务,可以和孩子一起当志愿者,这也是劳动的乐趣。
(三)家校社融合
对于孩子教育来说,家庭、学校、社会是应该连为一体的,孩子在这个教育共同体中成长缺一不可。比如由学校牵头,定期组织家校社联席会议,组建一支由三方组成的兼职组织管理团队来进行。学生、教师、社区辅导员,学生能及时反映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社区辅导员随时了解学校家庭情况,三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活动效率,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另外,三方亦可积极合作举办一系列有意义活动,学校可以提供场地、裁判、技术等,家庭可以保障孩子的参与权,社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劳体融合活动的举办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协助,而且有持续性和常规性,单靠学校的力量很有限,三者缺一不可。
综上,劳动和体育都是一种由骨骼肌产生收缩需要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随着劳体融合教育的开展,二者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为学生终身热爱劳动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狄旭明.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方式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2021(44).
[2]于素梅.从一体化谈家、校、社联合的困境及突破[J].中国学校体育,2020(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