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福建省漳州市自然资源富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育与生活融合可以促进幼 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土资源算得上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因此,幼儿园要因地制宜,把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 还原幼儿的本真生活,让其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中,获得关键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
一、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主题 活动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认为,幼 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 的本土文化背景出发, 且有目的地选择、 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有必要把本土的文化知识与书本 的文化知识有机融合,促进幼儿园教育 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一)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 活动,有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主题活动与本土资源在互动 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活动内容资源的梳 理、优化,整合了幼儿园及外界各种与教 育内容有关的资源,完善幼儿对课程内容 的需求。在主题活动实施时,内容的选择 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使幼儿感兴趣、 易理解。在主题活动所创设的环境中,幼 儿能够与环境一一对话,并且从中得到有 效的支持,从而促进其自主、有效地学习, 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
(二)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 活动,有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漳州本土资源极其丰富,教师
需要在上百种资源中筛选出符合幼 儿年龄特点、感兴趣和有教育意义 的 内容,整合协调园 内外环境,通 过分析、思考、实践, 灵活运用集体、 小组等活动形式的教育手段,创造 性地开展主题活动。 此外, 主题活 动富有弹性的计划也给教师提出了 巨大挑战,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 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时 时刻刻 保持敏锐状态,观察跟进幼儿的学 习,从而有效地推动其专业素养和 技能的迅速提升。
(三)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 活动,有效形成教育传承与延续
本土资源中的人文资源、自然资 源、家长资源等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 中,可以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和教师 共同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来,形成教 育共同体,且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 多的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意识到本 土资源融入课程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 义,同时又能保护和延续本土资源, 推动更多人弘扬漳州本土文化,使其 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更强的生命力不 断发展。
二、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主题 活动路径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运用整合的 方法将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以 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为出 发点,来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我们 以课程整合观的理念为指引,将本土 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主题活动中,可以 让幼儿从中体会高效课堂。
(一)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丰富 主题活动内容
漳州本土资源极其丰富,然而并 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幼儿园的教学活 动,因此,主题活动中本土资源内容 的选择需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 园的实际出发,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幼 儿、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共同积 极参与到特色资源的挖掘与选择中。
1. 以幼儿的视角挖掘特色资源
在主题活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 过“寻访小记者”“漳州千百问大调 查”“探秘我的家乡 ·漳州”等活动, 让幼儿在参观、采访、查询资料等方 式中,了解、挖掘他们喜欢的漳州本 土资源,开启主题活动之旅,教师也从中发现了幼儿的关注点,比如漳州 的水果、小吃、布袋木偶等,为主题 活动内容做储备。
2. 以家长的视角挖掘特色资源
家长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的重 要合作伙伴和参与者,我们通过“我 的家乡 ·漳州”大调查和访谈,充分 调动家长对活动内容的关注和参与 度,从而拓宽对特色本土资源的挖掘 面,如漳州三宝、漳州古城、漳州的 土楼建筑等。
3. 以教师的视角挖掘特色资源
教师对于资源的挖掘往往是对家 长、幼儿资源挖掘的补充,且更具有 指向性。教师不仅能从中寻找隐性的 资源运用到主题活动中, 还能将家长、 幼儿挖掘的资源进行汇总、分析、归 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研讨出具 有价值的活动资源,来完善整个主题 活动的脉络、框架,实现以幼儿为主 体的课程模式。
(二)创设本土特色资源环境, 营造主题活动氛围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手 段,更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建设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基于本土资源的主题环 境创设,不仅要呈现出人文化和本土 化,同时还要体现出教育化、生活化 的特色。
1. 创设具有漳州本土特色资源的 环境氛围
环境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好的环 境能帮助幼儿主动探索周围事物,促 进自身发展。在“漳州布袋木偶”的 主题活动中,师幼一起布置“偶趣乐 园”,在长廊、楼道陈列了许多布袋 木偶, 有“白雪公主”“西游记”“拔 萝卜”等故事系列作品。形象各异、 可爱有趣的木偶,不仅可以欣赏,还 可以在手上操作,孩子们非常喜欢, 经常在自由活动时与木偶对话;又如 在主题“漳州古城走透透”中,为了 进一步梳理幼儿对漳州古城的见闻感受,教师开展了亲子收集活动,把到 古城的所见所闻,游览过程中拍摄的 照片、视频及手绘游览图等带到班级, 再现游历古城的场景,深入地了解古 城骑楼、红砖、灰雕、木排门等建筑 特色,感受家乡浓郁的人文气息。
2. 开展具有漳州本土特色资源的 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不仅是主题活动开展的 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个 性化发展的平台。为了凸显漳州本土 资源特色,丰富幼儿的区域游戏,我 们在建构区投放漳州特色建筑的设计 图和景观布局实图,引导幼儿尝试搭 建南靖土楼、华安二宜楼、闽南民居 等建筑的模型;在表演区投放芗剧、 大鼓凉伞的服装,引导幼儿表演;在 阅读区投放亲子制作漳州本土特色的 图画书;在美工区投放制作木版年画、 棉花画、漳浦剪纸的材料,鼓励幼儿 制作;在自然角投放水仙花等漳州地 域特色的植物,引导幼儿现场写生, 观察记录……一系列的区域游戏,让 幼儿充分感受了漳州本土特色资源的 魅力,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了个性, 更是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三)追随幼儿突破问题,推进 主题活动发展
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幼儿通过不同 的方式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一种 开放式的探索过程,当漳州本土资源 融入主题活动时,我们采用循序渐进 的方式,把主题活动进程变成幼儿主 动探究、获得自身经验的过程,使主 题活动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1. 满足幼儿的需要,推进主题活 动的开展
在“我的家乡 ·漳州”主题活动 开展过程中,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提 问,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 而是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再引导其探索答案。我们在班级的互 动墙专门设置“问题墙”版块,幼儿可以把想要了解的问题和答案用表征 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自由活动时间, 孩子们常常会围在“问题墙”前,自 由讨论、分享经验。在主题“我的漳 州印象”中,幼儿对漳州有了很多想 知道的事,如“漳州有哪些区和县, 自己的老家在哪?我们班的小朋友 有几个人老家是在同一个区或县? ” 于是他们把这些问题在“问题墙”记 录下来,并开始调查,再把他们调查 得到的答案用绘画、符号表征,最后 对老家是同个县区的幼儿人数进行统 计、记录。当孩子们发现“问题墙” 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表征图位置重 叠了,不方便观看,怎么办呢?教师 可以鼓励他们去讨论, 商量解决方法, 经过孩子的讨论、投票,他们决定制 作一本问题解答画册,于是属于孩子 们的《漳州千百问》画册诞生了。
2. 基于幼儿的问题,促进主题活 动的飞跃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幼儿越发 自主地去学习、探究,并解决遇到的 各种问题。如在“漳州布袋木偶”主 题活动中,幼儿对布袋木偶角色的需 求不再满足于班级现有的,怎么办 呢?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讨 论着怎么解决布袋木偶角色的问题。 楠楠说: “我家里有两个布袋木偶, 我带来幼儿园玩”;思思说: “我看 到大二班也有布袋木偶,我们去向他 们借吧”;小武说: “如果他们班也 要表演,我们还得还给他们,不如我 们自己做吧”。小武的这个主意得到 大家的一致认同,孩子们热情高涨地 想要马上自制布袋木偶了,随之而来 的问题也接连不断:怎么做出布袋木 偶的整个模型?用什么材料做?布袋 木偶的服饰怎么装饰?一个个问题再 次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最终 也在实践中一一解决了,孩子们中有 的当设计师,绘画出各种布袋木偶角 色,并设计木偶服饰和头饰;有的找来了乒乓球、泡沫球、海绵球当木 偶头,用木棍、纸筒芯、小药瓶当 木偶身子;有的和家长一起收集布, 裁剪、缝制木偶服饰, 用花珠、亮片、 吸管圈等材料进行装饰;扭扭棒、 超轻黏土、小绒球等都是木偶头饰 的上好材料……形态各异的布袋木 偶在孩子、家长、教师的共同合作 下, “活灵活现”地出现了。布袋 木偶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又讨论 起了要上演“布袋木偶戏”的游戏, 如“舞台如何搭建?布袋木偶怎么 操纵?怎样才能吸引观众来观看? ” 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让孩子有 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展现和挑战, 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氛围中, 孩子 们把整个主题活动推向了质的飞跃。
(四)整合教育资源,拓展主题 活动样式
在本土资源融入主题活动中,应 该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拓展主题活动的样式, 让幼儿在感知、 体验、探索、交流中提升对家乡的自 豪感和归属感。
1.实地探秘,拓展幼儿的体验空间
在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为了让 孩子们不断地体验、感受和探究, 采用了参观、调查、访问、分享等 多种形式,拓展幼儿对本土资源的 认知边界, 如:亲子多次利用周末, 探秘漳州古城,从中了解了漳州古 城里两个明代古牌坊的历史故事, 并在欣赏石牌坊造型的基础上,让 孩子尝试着用绘画、手工、构建等 形式表征石牌坊,并以此为契机, 引导孩子们认识、了解家乡的文物, 激发他们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积极性; 幼儿还发现古城里有非物质文化遗 产展览馆,里面有布袋木偶、棉花 画、木版年画、八宝印泥等,并在 后续的活动中,引发了非遗进幼儿 园的系列活动, 以我是漳州人为荣; 多次的古城探访其实更是亲子的畅游日, 亲子共同绘制了古城游览图, 玩起了“我是古城小导游”,制定了 游览主路线:从古城北入口进入—— 延安南路参观古城记忆馆—— 修文 西路参观孔庙——府埕路参观非物 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香港路参观 尚书探花坊, 孩子们在当小导游中, 主动获得对古城的了解并增加对古 城的喜爱。
2. 家长助教,拓展幼儿的学习内容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漳州三宝——水仙花”的主题活 动中,孩子通过调查、查阅,知道水 仙花是漳州的市花,是“漳州三宝” 之一,同时也发现水仙花有的长得像 葱一样亭亭玉立,有的像花篮,有的 像孔雀,幼儿就会疑惑, “为什么水 仙花会长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呢? ”当 他们知道这些和水仙花雕刻有关时, 便对雕刻水仙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园请来了家 长助教向幼儿演示雕刻的步骤和技 巧,并从专业的角度解答幼儿之前的 疑惑,通过现场观看让幼儿直观地了 解雕刻过程,同时也跃跃欲试,尝试 着用塑料小刀进行雕刻。为了帮助每 个幼儿开启水仙花探究之旅,幼儿园 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棵水仙花球,带 回家照顾。在寒假里,家长们被幼儿 的探究精神感染了,纷纷在班级微信 群分享亲子种植水仙花的趣事:亲子 探究水仙花发芽、开花、凋谢的整个 生长变化过程;把水仙花融入图画书 制作;亲子表演歌颂水仙花的儿童歌 谣;分享水仙花的民间传说或者童话 故事;了解水仙花生长在二十四节气 中的哪个节气等等,由此可见,家长 在幼儿园教育和本土资源主题活动中 的重要作用。
三、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主题 活动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一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持续探索与实践的活动, 深受教师的关注,如何让主题活动 的质量不断提升, 如何让主题活动更 有特色呢?可以把本土资源融入幼 儿园主题活动中,利用地方资源特 色,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活力和吸引 力。透过幼儿的视角,本土资源融 入主题活动, 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 更加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探究, 不 仅促进了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也 使其感受到浓郁的家乡文化。在教 师视角下, 漳州本土资源丰富多样, 在庞大的本土资源库里教师可以基 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成为孩子们 的支持者、引导者, 倾听幼儿的声音, 紧紧追随幼儿,有效挖掘适宜的本 土资源,使本土资源转化为主题活 动资源,最后转化为幼儿的经验, 让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让这样的主题活动更具 有生命力和教育力。
参考文献:
[1] 车小妍 . 借乡土文化之力建 特色园本课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7):99-100.
[2] 葛晓英 . 让本土民族文化走进 幼儿园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57- 58.
[3] 陈禄娟 . 浅谈幼儿园闽南文化 特色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结合 [J]. 新校园 (中旬),2018(06):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