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标志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正式开始。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刷题”式作业设计理念和方式做出调整,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进行“控量增效”的优化设计。明确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控量增效”设计的必要性,通过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趣味化设计、典型化设计,不但有助于控制语文作业量,还能促进作业实施效果的提升,从而实现“控量增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控量增效
作业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活动,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认识,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双减”政策下,教师还需要摒弃过去“题海战术”的思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作业设计的优化来实现“控量增效”。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控量增效”设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地
对语文作业做“控量增效”的设计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小学阶段家庭书面作业做了明确要求,要确保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和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而且,《意见》强调,要加强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鼓励设计和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控量增效”设计是基于“双减”政策的,能够通过作业设计,进行控量保质,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语文作业“控量增效”设计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精神。”但是,在过去的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功利性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刷题即“题海战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加之部分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课余时间基本都被占用。这些做法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消磨了天性,大量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身心俱疲,无法发展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双减”能够促进教育的回归,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语文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语文作业的“控量增效”的设计,适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业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课堂教学在家庭与课外之间的拓展,发挥着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多重功能。但传统语文作业设计较为注重刷题式的操作,同时拓展作业覆盖范围,但是“量”上的优势无法弥补“质”上的缺陷。这种忽略作业主体进行设计的做法有待解决。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作业设计应融入教研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控量增效”,有助于教师重新认识语文作业设计、不断优化完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设计方案的反思与探索上,做好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从而推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专业能力。
二、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实现控量增效的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做好因生施策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作业是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的,受基础知识掌握、兴趣和动机、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性格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容和速度不同。
(1)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不仅会影响他们作业完成的速度,还会影响他们对作业问题的判断,从而对作业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越稳固,那么他们的阅读和数学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同样的作业会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因此,相较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可以完成更多的作业。
(2)思维能力特点。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一般而言,思维能力程度与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的培养有关。对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对作业题目进行判断并高效作答,而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问题上,并可能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完成同样的作业。
(3)学生性格因素。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的性格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动力、意愿、学习特点和方法等,进而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比如,性格外向的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意愿,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作业。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和动力,作业完成速度较慢,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如性格好强的学生通常使用探索性的学习方法,作业完成的速度会较快,但质量可能无法保证。而性格谨慎的学生通常使用理性的学习方法,对于作业的认真程度和质量要求非常高,虽然作业完成速度较慢,但质量高。
要实现“控量增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在设计之前通过观察、互动和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综合学习能力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个过程需要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
(二)基于作业主体做好内容的质量设计
(1)难度分层。传统的“一刀切”式语文作业设计中,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方法不能满足语文学习能力强的A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却给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次学生带来过多的负担。“控量增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针对C层次学生,可以设计“基础类”作业,其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比如:
①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孤独—(),或许—(),瞭望—(),嗜好—();②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找出来,清晰地读出生字和生词的发音,录音后发送到教师的微信中。③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鹭的精美句子。
此类作业重点考查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适当运用工具书就能够对此类“基础类”作业完好作答;针对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B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理解类”作业,比如:
①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白鹭“色素的配合”?②作者在描写“白鹭”中,却提到了“白鹤”“苍鹭”等鸟类,为什么要这样写?
B层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能力较强,在面对“理解类”语文作业时,他们会围绕作业中的题目,对课文进行整体性思考,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针对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分析类”作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比如:
①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②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白鹭是一首诗”,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教师通过“分析类”作业设计,能够引发A层次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通过问题①锻炼学生的分析力和理解力,利用问题②培养学生的概括力。
(2)题量分层。作业量的设计是“控量增效”作业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业量的控制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影响作业速度的因素综合考量,分析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特点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数据,丰富题量控制经验。同样以统编版《白鹭》一文课后作业设计为例。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做好题量规划设计。针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兴趣、性格以及思维能力表现一般的C层次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基础类”作业量,比如:
①利用下列生字组词:宜()、鹤()、嫌()、嵌();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精巧—(),配合(),适宜—(),孤独—();
③解释下列词语:嗜好、精巧、适宜。
通过作业量的适当增加,让学生能够围绕基础知识展开更多练习,进而弥补知识积累方面的不足。而对于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综合能力较好的B层次学生,教师需要保持作业量适中,可以适当减少语文作业量,而适当加大作业难度;对于A层次学生,作业题目数量保持在1~2个即可,给A层次学生留出更多自由思考、发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教师需要在设计语文作业难度和题量分层后,亲自解答不同层次的作业题目以便在实践中体会作业难度分层是否合理,估算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根据自身体验的结果,对分层作业做出细微调整,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作业指导,还有助于提高分层作业与学生个体的匹配度,让分层作业达到“控量增效”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分层作业设计和布置中,需要持续跟踪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结合影响作业完成速度的主要因素,找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学生个体,听取他们反馈,积累作业量和完成作业时长的相关数据,以便在下一次分层作业设计中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作业量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以多样化的设计,提升作业效果
《意见》中明确提出,作业设计需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布置弹性化、个性化作业。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控量增效”设计中,需要认真分析学情,围绕学生主体,实施多样化作业设计,提高语文作业质量,提升作业完成效果。
1.实现趣味设计,培养作业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让作业设计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语文作业。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一首记叙长征中历史事件的史诗,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红军长征过程中历经的种种艰难险阻,感受诗词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结合诗词内容,设计“资料收集”类的弹性作业。比如,诗词中提到了“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以及“岷山”等,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学生布置以下作业任务:
①诗词中“五岭”指的是哪些山岭,你还知道关于“五岭”的哪些信息?②红军在乌蒙山上发生了哪些战役?③你知道哪些关于红军强渡大渡桥的经典故事?
教师结合《七律·长征》诗词内容为学生设计和布置语文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其中一个题目,通过查阅课外书籍、网上查阅等方式,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信息,通过这种富有弹性的作业设计,能够唤醒学生猎奇心理,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掌握自主学习途径,对诗词内容、情感具有深入理解和感知,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弹性化作业设计,很容易触及学生兴趣点,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语文作业设计效果。
2.实现典型设计,提升作业效果
语文作业典型化设计是针对作业功能而言,《意见》中提到,语文作业设计中需要使其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围绕作业具体功能展开典型化设计。
例如,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文教学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诊断性”作业:下列句子有没有语病?将语病改过来: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B.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C.主客都盘腿而坐,一点儿也不拘一格,谁都有礼貌,又那么亲热;D.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大家洗耳恭听,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通过此类作业能够诊断出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和领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调整指导重心,从而让作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陶行知说“教师唯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才能有教学之乐。”“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控量增效”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并将其纳入教研体系。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强化作业功能,从中体验教学之乐。
参考文献:
[1]姜自凤,吕学超.以作业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11(22):23-24.
[2]黄金丽.“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类型与通用方式[J].语文建设,2022(11):3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